中间裂纹的生成过程是,铸坯在凝固过程中,外力作用(热应力、弯曲矫直力、辊压下力等)到凝固界面上,造成一次枝晶的晶界开裂,含碳、磷、硫等杂质元素的浓化钢液就会填充到开裂的缝隙中形成裂纹。
第1题:
钢中过高的含硫量会使铸坯在加热,轧制过程中产生裂纹。
第2题:
中心偏析的产生是由于铸坯在凝固过程中,特别是在凝固末期尚未凝固的钢液流动造成的。
第3题:
连铸坯凝固结构从边缘到中心是由细小等轴晶带、()和中心等轴晶带组成。
第4题:
中心偏析是铸坯中心钢液在凝固过程中得不到钢水补充而造成的。
第5题:
钢水在凝固过程中,氧将以()形式析出,分布在晶界降低了钢的塑性和其它机械性能。
第6题:
连铸坯的凝固中心部位为()。
第7题: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产生热裂纹的原因之一是()等元素形成低熔点共晶杂质偏析比较严重。
第8题:
铜合金焊接热裂纹的主要起因是()
第9题:
珠光体耐热钢的再热裂纹多属空位开裂性质,并具有()开裂特征。
第10题:
结晶裂纹多发生在杂质较多的碳钢、低中合金钢、奥氏体钢、镍基合金及铝中,是沿晶间开裂,晶界有液膜,裂纹断口有氧化色彩的一种缺陷。
第11题:
热裂纹都是沿晶界(),而冷裂纹一般是()开裂。
第12题:
以下关于防止晶间裂纹的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13题:
在连铸坯中心的碳、磷、硫等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部,这种现象称为()。
第14题:
由于铸坯中间柱状晶生长过快而“搭桥”,阻止了钢水对凝固时体积收缩的补充而形成的缺陷称为()。
第15题:
在钢液凝固过程中,氧将逐步以FeO形态析出并分布在钢的晶界上,从而降低钢的塑性及其它机械性能。
第16题:
钢中含硫≥0.08%时,在不加[Mn]的情况下凝固时,在晶界产生低熔点的共晶化合物Fe-FeS(熔点为940℃)、其熔点远低于轧钢、段造温度(1150℃左右)。因此热加工时在晶界处开裂称之为热脆。
第17题:
连铸坯的凝固结构包括()。
第18题:
许多低合金高强钢的再热裂纹属于“楔型开裂”的性质,并具有()开裂的特征。
第19题:
钢的晶粒度越大,则晶界开裂所需的应力(),也就越容易形成再热裂纹。
第20题:
高强钢的晶粒度越大,则晶界开裂所需的应力(),也就越容易形成再热裂纹。
第21题:
硫和磷在钢中能形成多种低熔点共晶,并在结晶过程中极易形成液态薄膜,因而裂纹倾向显著增大。
第22题:
由于焊接高温过程中,奥氏体晶界上的低熔共晶被重新熔化,金属的塑性和强度急剧下降,同时在拉伸应力作用下沿奥氏体晶界开裂,而形成液化裂纹。
第23题:
热裂纹是在高温下产生的,而且都是沿奥氏体晶界开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