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热制度?热制度的主要指标是什么?

题目

什么是热制度?热制度的主要指标是什么?


相似考题
更多“什么是热制度?热制度的主要指标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高炉热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热制度是指炉内的热状态。实质上是多种操作制度的综合结果,主要由铁水及炉渣的温度和成分体现。热状态的稳定是高炉行程正常的条件和标志,所有高炉操作参数的变化都要对热制度产生影响。暂时的轻度的热制度波动一般以下部调节校正,也可以调整焦炭负荷,严重炉凉时可投入空焦。

  • 第2题:

    热焖池装渣前执行的“四检查制度”指什么?


    正确答案:(1)检查排气阀是否打开正常;(2)检查热焖装置内有无清渣操作人员;(3)检查热焖池底部有无积水;(4)检查排水系统是否堵塞。

  • 第3题:

    建筑物供暖热负荷指标是什么含义?


    正确答案:一栋建筑物的供暖热负荷指标是供暖设计条件下,本栋建筑物的总共热量除以本栋建筑的总建筑面积(包括非采暖房间),这一概略数仅供初步设计概算时及选择锅炉、确定锅炉房面积时使用。
    由于一栋建筑物内各房间所处的楼层、朝向、方位等条件不同,所以相同面积的不同房间耗热量差别很大,不能按照相同的平米耗热量指标计算本房间的耗热量,进而选配散热器。

  • 第4题:

    什么叫待轧热工制度?


    正确答案:根据不同的待轧时间制定出调整炉子各段热负荷和降低炉温的制度。

  • 第5题:

    热制度是指高炉热状态,实质上是多种操作制度的综合结果。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表示热制度的指标一个是铁水温度,即“物理热”,另一个是(),即“化学热”。

    • A、[Si]
    • B、[C]
    • C、[S]
    • D、[P]

    正确答案:A

  • 第7题:

    高炉操作的基本操作制度是:()

    • A、热制度;
    • B、造渣制度;
    • C、送风制度;
    • D、装料制度。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高炉基本操作制度包括:()

    • A、炉缸热制度
    • B、炉缸热制度、造渣制度、装料制度及送风制度
    • C、造渣制度、装料制度及送风制度。
    • D、上料制度、炉缸热制度、造渣制度、装料制度及送风制度。

    正确答案:D

  • 第9题:

    抽油机井热洗质量的评价指标是什么?


    正确答案: 抽油机井热洗评价指标有五项:产液量增加;电流峰值下降;沉没度下降;上行程载荷下降;下行程载荷上升。其中三项达到要求即为热洗合格。

  • 第10题:

    螺杆泵井热洗质量的评价指标是什么?


    正确答案: 螺杆泵井热洗评价指标有三项:产液量增加;有功功率下降;沉没度下降。其中两项达到要求即为热洗合格。

  • 第11题:

    问答题
    什么是体增热?主要来源是什么?

    正确答案: 绝食动物在饲给日粮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量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能量叫做体增热。
    ①消化过程产热,消化道运动产热;
    ②营养物质的代谢做工产热;
    ③营养物质代谢增加了不同器官肌肉活动所产生的热量;
    ④肾脏排泄作功产生热量5)饲料在胃肠道发酵产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影响“热感觉”和“热舒适”的相关因素为何,其评价指标是什么。

    正确答案: 热感觉并不仅仅是由冷热刺激的存在造成的,而与刺激的延续时间以及人体原有的热状态都有关,人体的冷、热感受器对环境有显著的适应性。
    这主要取决于皮肤温度和人体的核心温度;影响热舒适的因素除了上面给出波肤温度和核心温度外还有一些其他物理因素影响热舒适,即空气温度、垂直温差,吹风感以及人的年龄、性别、季节、人种等。
    其评价指标分别为热舒适(TCV)分:舒适、稍不舒适、不舒适、很不舒适、不可忍受5个指标;热感觉(TSV)分:热、暖、稍暖、正常、稍凉、凉、冷7个指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高炉下部的调剂是调整()

    • A、装料制度
    • B、送风制度
    • C、造渣制度
    • D、热制度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热制度常用的二个指标为铁水温度和()。


    正确答案:生铁含硅量

  • 第15题:

    高炉生产的四种基本操作制度是送风制度、装料制度、造渣制度和热制度。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简单叙述什么叫连铸坯的热送热装和连铸连轧制度?


    正确答案: ①连铸坯的“热送热装”指的是连铸机生产的铸坯在高温情况下,通过运送设备或辊道,直接运送到轧钢车间并装入加热炉,可大量节省能源,并提高轧钢生产效率。目前通常规定连铸坯在高于400℃时送装轧钢厂加热炉为连铸坯的热送热装。
    ②连铸坯的“连铸连轧”指的是连铸机和轧钢机在一条生产线上,铸坯不经过中间长时间存放或长距离运送而直接轧制成材。连铸连轧分为切割前连轧和切割连轧两种。连铸连轧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钢材生产连续化的新工艺。在连铸与轧钢之间只增设一个调温度热设施,而不要轧钢的二次加热,从而更加节省能源,占地面积亦小。
    ③热送热装和连铸连轧,尤其是后者,必须在连铸机生产高质量铸坯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因此要求连铸生产从钢水处理、钢流保护浇注到铸机型式、生产操作、自动检测、自动控制各个环节都达到保证优质铸坯的生产要求。这已成为目前国际上连铸坯发展的方向。

  • 第17题:

    什么是热制度?表示热制度的指标是什么?


    正确答案: 热制度是指在工艺操作制度上控制高炉内热状态的方法的总称。热状态是用热量是否充沛、炉温是否稳定来衡量,即是否有足够的热量以满足冶炼过程加热炉料和各种物理化学反应,渣铁的熔化和过热到要求的温度。高炉生产操作者特别重视炉缸的热状态,因为决定高炉热量需求和燃料比的是高炉下部,所以常用说明炉缸热状态的一些参数作为热制度的指标。
    传统的表示热制度的指标是两个。一个是铁水温度,正常生产是在1350~1550℃之间波动,一般为1450℃左右,俗称“物理热”。另一个指标是生铁含硅量,因硅全部是直接还原,炉缸热量越充足,越有利于硅的还原,生铁中含硅量就高,所以生铁含硅量的高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表示炉缸热量的高低,俗称“化学热”。在工厂无直接测量铁水温度的仪器时,生铁含硅量成为表示热制度的常用指标。在现代冶炼条件下炼钢铁的含Si量应控制在0.3~0.5%,铁水温度不低于1450℃(中小高炉))1450℃(大高炉)。
    在现代高炉上(包括(--3(级高炉)都装备有计算机,并配以成熟的数学模型、甚至专家系统,在热制度的指标温度和热量两个方面,采用燃烧带的理论燃烧温度(t理)和燃烧带以外的焦炭被加热达到的温度(也称炉热指数),表示温度状况,采用临界热贮量(△Q临)表示热量状况。一般T理控制在2050~2300℃,而炉热指数应达到(0.7~0.75)t理,△Q临应在630kj/kg(生铁)以上。

  • 第18题:

    热制度的调剂手段是什么?


    正确答案:主要是靠调整焦负荷来实现。当炉温波动较小时可以采用风温和喷煤来调剂;当热制度变化较大时要调整焦负荷,必要时通过控制冶炼强度减慢料速来调整。

  • 第19题:

    什么是热制度?


    正确答案: 热制度是指在工艺操作制度上控制高炉内热状态的方法的总称。

  • 第20题:

    热老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热稳定剂如何起作用?作为热稳定剂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聚氯乙烯(PVC) 是应用非常广泛的热塑性树脂之一,但其热稳定性很差。一般来说,问道在100摄氏度以上即开始发生脱氯化氢、生成不饱和结构、出现大分子交联及热变色等降解现象,达到160-200℃时,这种降解更是剧烈,而且脱出的HCI具有自催化作用,因而脱去更多的HCI,如此恶性循环,塑料颜色变深,由黄色变为棕色甚至变黑,因而导致材料性能劣化。
    (2) 热稳定剂的作用机理是吸收中和HCI,抑制其自动催化反应。
    (3) 基本条件:能抑制脱HCI反应的进行或能结合高聚物降解时放出的HCI,终止它的自动催化作用,且与HCI生成的产物对制品无影响,与PVC相容性好,无毒或低毒,能破坏生成颜色的多烯体系,价廉等。一般均用复配热稳定剂,才能满足上述条件。

  • 第21题:

    在悬浮预热器里,生料与气流主要换热方式是什么?影响换热效果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正确答案: 在悬浮预热器里,生料与气流主要换热方式是对流换热。
    影响换热效果最重要的因素是换热面积,即物料在气流中的分散程度(气、固混合程度)。

  • 第22题:

    对于玻璃池窑来说,建立合理的热工制度(作业制度)的必要性是什么?


    正确答案:一个生产优异的玻璃池窑除了要求合理的设计、精心施工以外,还应该有合理、严格的作业制度作保证。玻璃行业经常讲“四小稳、一大稳”就与作业制度密切相关,也是严格作业制度的具体体现。这对于玻璃生产实现优质、高产、低消耗和长窑龄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 第23题:

    问答题
    热老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热稳定剂如何起作用?作为热稳定剂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聚氯乙烯(PVC)是应用非常广泛的热塑性树脂之一,但其热稳定性很差。一般来说,问道在100摄氏度以上即开始发生脱氯化氢、生成不饱和结构、出现大分子交联及热变色等降解现象,达到160-200℃时,这种降解更是剧烈,而且脱出的HCI具有自催化作用,因而脱去更多的HCI,如此恶性循环,塑料颜色变深,由黄色变为棕色甚至变黑,因而导致材料性能劣化。
    (2)热稳定剂的作用机理是吸收中和HCI,抑制其自动催化反应。
    (3)基本条件:能抑制脱HCI反应的进行或能结合高聚物降解时放出的HCI,终止它的自动催化作用,且与HCI生成的产物对制品无影响,与PVC相容性好,无毒或低毒,能破坏生成颜色的多烯体系,价廉等。一般均用复配热稳定剂,才能满足上述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