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压机上设置了上下顶出装置,提高了锻件的出模能力,因此可锻造小或者无模锻斜度的锻件。()
第1题:
胎模锻件的分模面位置的选择原则是保证锻件能便于锻造中成形。()
第2题:
锻压机可以锻造无出模斜度的锻件。()
第3题:
因多向模锻的凹模一般为可分式模具,且锻件易出模,但模锻斜度不可缺少,一般取1-3°()
第4题:
导锁合模多用于弯曲分模面及形状复杂的胎模锻件的锻造。()
第5题:
设计模锻件时,采用较大的圆角半径使金属流动充满模膛,对提高锻件质量及出模、模具使用寿命的提高都是有利的.因此实际生产中,圆角半径设计制作应越大越好。()
第6题:
模锻时,为了便于从模膛内取出锻件,锻件在垂直于分模面的表面应留有一定的斜度,这称为锻模斜度。
第7题:
为保证顺利出模,分模面应选择在模锻件最大尺寸的截面上。
第8题:
为便于锻件脱模,在平行于分模面的锻件表面留有的斜度称为模锻斜度。
第9题:
改错:为便于锻件脱模,在平行于分模面的锻件表面留有的斜度称为模锻斜度。
第10题:
连杆类锻件;
无孔盘类锻件;
带头部杆类锻件;
A和C。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第13题:
在热模锻压力机上为了保证上、下模的对中,在模板上设置有()
第14题:
压力机锻造的模锻件的机械加工余量和公差,要比锤上模锻件()
第15题:
摩擦压力机锻模大部分无顶出装置,但根据锻造的需要,模内可设置顶出装置。()
第16题:
锻压机上模锻件图的设计过程及原则基本上与锤模锻相同。()
第17题:
锤上模锻一般按()来确定飞边槽尺寸。
第18题:
模锻件上与分模面垂直的非加工表面,应设计出()。
第19题:
下列模锻类型中,不适宜锻造带有头部的锻件的是()。
第20题:
模锻件上必须有模锻斜度,这是为了()
第21题:
平锻机上模锻所使用的锻模由三部分组成,具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分模面,因此平锻机最适于锻造()。
第22题:
第23题:
便于充填模膛
减少工序
节约能量
便于取出锻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