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金属在锻模模膛中的流动和模具强度等方面的需要,锻件上凡是面与面相交的部位,必须做成()
第1题:
锤上模锻时,锻件最终成形是在()中完成的。经切边后,锻件形状才符合图纸要求。
第2题:
锤上模锻的锻模模膛排列是以模膛数量和锻件的允许错移量为依据的。()
第3题:
与锻模膛和终锻模膛设计的不同之处为与锻模膛不设置飞边槽,圆角比终锻模膛(),叉形锻件模膛需要设置劈料台。
第4题:
设计模锻件时,采用较大的圆角半径使金属流动充满模膛,对提高锻件质量及出模、模具使用寿命的提高都是有利的.因此实际生产中,圆角半径设计制作应越大越好。()
第5题:
检验角是模具制造时模膛划线加工的基准面。在()时,它是检验上、下模有无错移的基准面。
第6题:
预锻模膛和中锻模膛设计的不同之处为预锻模膛不设置飞边槽,圆角比终锻模膛(),叉形锻件预锻模膛需设置坯料台。
第7题:
锤上模锻时,决定锻件最后形状的是()
第8题:
对
错
第9题:
制坯模膛
切边模膛
终锻模膛
预锻模膛
第10题:
模具中心与终锻模膛中心重合
模具中心与预锻模膛中心重合
模具中心在预锻模膛和终锻模膛之间
第11题:
倒角
圆角
钝角
直角
第12题:
安装和调整锻模
模锻
机械加工
浇型检验
第13题:
锻模中预锻模膛的作用是减少终锻模膛的磨损,提高终锻模膛的寿命。因此预锻模膛不设飞边槽,模膛容积稍大于终锻模膛,模膛圆角也较大,而模膛斜度通常与终锻模膛相同。
第14题:
()的作用主要是保证锻后锻件能顺利的从锻模中取出。
第15题:
终锻模膛是模锻件最后成型用的模膛,它是根据()设计和制造的,在开式模膛时,终锻模膛沿分模面设置有飞边槽。
第16题:
锻模沿分模面设置飞边槽,主要作用是()。
第17题:
较大的圆角半径对金属流动、充填模膛、锻件质量、锻模寿命都是有利的,因此实际生产中圆角半径越大越好。
第18题:
由于金属在模膛里流动和模具强度等方面的需要,锻件上凡是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必须作成()。
第19题:
锻模中预锻模膛的作用是减少(),提高终锻模膛的寿命。因此预锻模膛不设飞边槽,模膛容积稍大于终锻模膛,模膛圆角也较大,而模膛斜度通常与终锻模膛()
第20题:
大
小
相等
大得多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第23题:
便于取出锻件
便于金属充满模膛和排出多余金属
节约材料
节约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