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料烧成反应能充分进行的基本条件是:①合适的生料成分;②合适的煅烧温度;③合适的()。A、操作B、燃料C、煅烧时间

题目

熟料烧成反应能充分进行的基本条件是:①合适的生料成分;②合适的煅烧温度;③合适的()。

  • A、操作
  • B、燃料
  • C、煅烧时间

相似考题
更多“熟料烧成反应能充分进行的基本条件是:①合适的生料成分;②合适的煅烧温度;③合适的()。A、操作B、燃料C、煅烧时间”相关问题
  • 第1题:

    实验表明,经过1200℃煅烧的炭质原料已达到充分收缩,因此煅烧温度一般选择在1200℃左右比较合适。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题:

    均化生料能()

    • A、稳定熟料成份
    • B、减少热耗
    • C、稳定煅烧温度

    正确答案:A

  • 第3题:

    烧成工艺有三要素,即()

    • A、合理的炉窑结构;合适的烧成温度;合适的烧成时间
    • B、充分的氧化气氛;工件合理摆放;产品合理的造型
    • C、合理的烧成制度;均匀受热;均匀冷却

    正确答案:C

  • 第4题:

    生料质量的好坏,不影响熟料的质量和煅烧操作。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用天然气作燃料煅烧熟料,灼烧生料=熟料 。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生料的()和()会对熟料煅烧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正确答案:均匀性;稳定性

  • 第7题:

    简述生料的化学成份对立窑煅烧及熟料质量的影响。


    正确答案: 为了获得符合要求的熟料矿物组成,必须将生料中CaO、Mg、SiO2、Al2O3、Fe2O3等各成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熟料的化学成份中,四种主要氧化物的百分含量如下:
    CaO62~67%Al2O34~7%
    SiO220~24%Fe2O32~6%
    还有少量的MgO、SO3、Na2O、K2O、TiO2等。
    各氧化物对立窑煅烧及熟料的影响如下:
    (1)氧化钙(CaO):它是熟料中最重要的化学成份,它与生料中的SiO2、Al2O3、Fe2O3在1450℃高温下煅烧生成C3S、C2S、C3A、C4AF。一般说来,增加生料中CaO含量,当煅烧温度正常时,能得到较多的C3S、C2S,水泥熟料质量好,强度高,但煅烧温度低时,则会产生大量游离CaO,易引起水泥安定性不良。所以氧化钙含量最高的生料一般需要高温煅烧而且较难煅烧。
    (2)二氧化硅(SiO2):SiO2也是熟料中的主要成份之一,在高温下,它能与CaO生成具有水硬性的硅酸钙(C3S、C2S),当生料中的CaO含量一定时,SiO2含量越多,高温下生成的硅酸钙越多,但形成的C3S较少,C2S较多,煅烧的熟料早期强度低、且增长变慢,而且SiO2高时Al2O3及Fe2O3相对含量降低,造成熟料煅烧困难。如果SiO2低时,相应的Al2O3和Fe2O3的含量就增加,这样相应的硅酸盐矿物减少,而降低熟料强度,且窑内易结大块不利于窑的煅烧。
    (3)三氧化二铝(Al2O3):在煅烧过程中Al2O3与CaO、Fe2O3作用生成C3A和C4AF,并熔融为液相,促使C3S形成。但Al2O3含量高时C3A生成量增多,熟料早期强度高,凝结时间快,且液相粘度大,不利于C3S形成。窑内容易结大块,不利于窑的煅烧。
    (4)三氧化二铁(Fe2O3):在煅烧过程中与CaO、Al2O3生成C4AF并熔融成液相,且液相粘度小,Fe2O3过多时,熟料烧结温度范围变窄,尤其是在立窑还原所氛严重时,Fe2O3被还原成FeO,物料过早出现低熔液相,易结大块,甚至结料桂,且煅烧的熟料凝结的速度慢,强度绝对值不高。
    (5)其它氧化物:其它氧化物的带入,可以降低熟料烧成温度,对C3S形成有利。但过多会引起窑内结大块,使煅烧气氛恶化,除此之外,氧化镁过多,则使水泥安定性不良,碱质硫酐,二氧化钛等对熟料的质量害多利少,因此对其氧化物应严格控制。

  • 第8题:

    生料细度对熟料煅烧的影响分析生料细度该如何控制?


    正确答案:生料磨得愈细,物料颗粒尺寸愈小,比表面积愈大,组分间的接触面愈大,同时表的质点的自由能亦大,使反应和扩散能力增强,因而反应速度愈快,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不可能控制均等的物料粒径,由于物料反应速度与物,料颗粒尺寸的平方成反比,因而,既使有少量较大尺寸的颗粒,都可显著地延缓反应过程的完成。故生产上宜使物料的颗粒分布控制在较窄的范围内。生料的粉磨细度应视原料种类不同以及粉磨、煅烧设备性能的差别而有所不同,以达到熟料质量好、产量高、能耗低、综合经济效果好为宜。生料粉磨细度用管磨生产时通常控制在0.08mm方孔筛余10%左右,0.20mm方孔筛余小于1.5-2%为宜,利用立磨生产时可适当放宽,但0.20mm方孔筛余小于1.5-2%。

  • 第9题:

    填空题
    将原料先烘干后粉磨或同时烘干与粉磨成生料粉,而后喂入干法窑内煅烧成熟料称为()。

    正确答案: 干法生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水泥原料经烘干、配料、粉碎制成生料粉,然后喂到窑内煅烧成熟料的方法称为()。
    A

    湿法

    B

    干法

    C

    半干法

    D

    半湿法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生料经风道进入窑尾预热器系统进行()后,再送至回转窑,煅烧成熟料。
    A

    气固分离

    B

    晶型转换

    C

    生料预烧

    D

    分馏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用天然气作燃料煅烧熟料,灼烧生料=熟料 。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生料经风道进入窑尾预热器系统进行()后,再送至回转窑,煅烧成熟料。

    • A、气固分离
    • B、晶型转换
    • C、生料预烧
    • D、分馏

    正确答案:A,C

  • 第14题:

    充分均化的生料能()

    • A、稳定熟料成分
    • B、稳定煅烧温度
    • C、减少热耗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过火石灰产生的原因是()

    • A、煅烧温度过低、煅烧时间过长
    • B、煅烧温度过高、煅烧时间过长
    • C、煅烧温度过高、煅烧时间过短
    • D、煅烧温度过低、煅烧时间过短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熟料中生成液相量与()有关。

    • A、C3S、C2S含量
    • B、生料化学成分、煅烧温度
    • C、液相粘度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试述生料细度及其均匀程度对熟料煅烧的影响。


    正确答案: 1)、入窑生料的细度过粗,使生料分解率下降,增加了窑的负荷。
    2)、当入窑生料成分波动,主要由于均化库料位低、自动下料或配料波动,在煅烧过程中由于生料成分的波动,会给煅烧带来困难,严重时会造成窑热工制度的紊乱,不利于窑系统的稳定煅烧。

  • 第18题:

    试从生料细度对熟料煅烧的影响分析生料细度该如何控制?


    正确答案: 生料磨得愈细,物料颗粒尺寸愈小,比表面积愈大,组分间的接触面愈大,同时表的质点的自由能亦大,使反应和扩散能力增强,因而反应速度愈快,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不可能控制均等的物料粒径,由于物料反应速度与物,料颗粒尺寸的平方成反比,因而,既使有少量较大尺寸的颗粒,都可显著地延缓反应过程的完成。故生产上宜使物料的颗粒分布控制在较窄的范围内。生料的粉磨细度应视原料种类不同以及粉磨、煅烧设备性能的差别而有所不同,以达到熟料质量好、产量高、能耗低、综合经济效果好为宜。
    生料粉磨细度用管磨生产时通常控制在0.08mm方孔筛余10%左右,0.20mm方孔筛余小于1.5-2%为宜,利用立磨生产时可适当放宽,但0.20mm方孔筛余小于1.5-2%。

  • 第19题:

    易烧性是指生料在煅烧过程中形成熟料的难易程度,理论上是指生料组分经过煅烧转变成熟料相时传质的量。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问答题
    为什么黑生料煅烧的熟料疏松多孔?

    正确答案: 黑生料煅烧的熟料之所以疏松多孔与碳在燃烧时所发生的热化学欢迎方式有关,其化学反应如下:2C+O2=2CO+58860千卡C+CO2=2CO-40200千卡
    进行上述反应时伴随有体积变化,在高温层薄的燃烧带煤粉急烈燃烧和气化时,正是物料液相量增加,体积收缩且易变形的时候,而于内部反应气体的体积增加一倍,从而产生内压大于外压激烈扩散,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克服料球收缩的表面张力,致使气体破孔而出,留下大量气孔,因而所烧成的熟料疏松多孔。这种熟料易冷却,具有脆性好的特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熟料中生成液相量与()有关。
    A

    C3S、C2S含量

    B

    生料化学成分、煅烧温度

    C

    液相粘度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生料质量的好坏,不影响熟料的质量和煅烧操作。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易烧性是指生料在煅烧过程中形成熟料的难易程度,理论上是指生料组分经过煅烧转变成熟料相时传质的量。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生料细度对熟料煅烧的影响分析生料细度该如何控制?

    正确答案: 生料磨得愈细,物料颗粒尺寸愈小,比表面积愈大,组分间的接触面愈大,同时表的质点的自由能亦大,使反应和扩散能力增强,因而反应速度愈快,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不可能控制均等的物料粒径,由于物料反应速度与物,料颗粒尺寸的平方成反比,因而,既使有少量较大尺寸的颗粒,都可显著地延缓反应过程的完成。故生产上宜使物料的颗粒分布控制在较窄的范围内。生料的粉磨细度应视原料种类不同以及粉磨、煅烧设备性能的差别而有所不同,以达到熟料质量好、产量高、能耗低、综合经济效果好为宜。生料粉磨细度用管磨生产时通常控制在0.08mm方孔筛余10%左右,0.20mm方孔筛余小于1.5-2%为宜,利用立磨生产时可适当放宽,但0.20mm方孔筛余小于1.5-2%。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