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X”的高考科目设置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是必考的,没有什么可以商量的,关键是如何选择“X”。上面的句子想表达的是:在“3+X”的高考科目设置中()
第1题:
某班有40人,在期末考试中,语文有35人及格,数学有32人及格,外语有33人及格,不及格的人中没有只有一门不及格的,其中有2人全都不及格,有4人语文和数学都不及格,有6人数学和外语都不及格,有多少人语文和外语都不及格?( )
A.2
B.3
C.4
D.5
第2题:
某校对五年级100名同学进行学习兴趣调查,结果有58人喜欢语文,有38人喜欢数学,有52人喜欢外语。而且喜欢语文和数学(但不喜欢外语)的有6人,喜欢数学和外语(但不喜欢语文)的有4人,三科都喜欢的有12人,而且每人至少喜欢一科.问有多少同学只喜欢语文?()
A.27
B.34
C.14
D.26
第3题:
1 9 .在编制课程表时,应安排在下午的课程包括 【 】
A .语文
B .体育
C .数学
D .外语
第4题:
请解释"3+X"高考科目设置方案的基本涵义。
"3"指语文、数学、外语为每个考生必考科目。"X"指由高等学校根据本校层次、特点的要求,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个科目或综合科目中自行确定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综合科目是指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
略
第5题:
在一次模拟考试中,小鲁语文、数学、外语和地理四门课的平均成绩是79分,他语文、数学、外语、地理和历史五门课的平均成绩大于82分。如小鲁五门课的成绩都是整数,则他的历史课成绩至少为多少分()
第6题:
校长听课,不必花精力掌握各学科的全面情况,应抓住重点,多听语文、数学、外语等主科,少听副科.
第7题:
我图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
第8题:
我们一般将语文、数学和外语统称为()
第9题:
在欧洲,文艺复兴前,作为教育内容的“四艺”是指()
第10题:
七艺
语文、数学、外语
礼、乐、射、御、书、数
“五经”、“四书”
第11题:
几何、数学、天文
文法、修辞、辩证法
语文、数学、外语
文法、数学、辩证法
第12题:
语文
数学
外语
政治
第13题:
二、数学运算:共10题。你可以在草稿纸上运算,遇到难题,可以跳过暂时不做,待你有时间再返回解决它。
36. 某校对五年级100名同学进行学习兴趣调查,结果有58人喜欢语文,有38人喜欢数学,有52人喜欢外语。而且喜欢语文和数学(但不喜欢外语)的有6人,喜欢数学和外语(但不喜欢语文)的有4人,三科都喜欢的有12人,而且每人至少喜欢一科。问有多少同学只喜欢语文?( )
A. 27
B. 34
C. 14
D. 26
第14题:
:某校对五年级100名同学进行学习兴趣调查,结果有58人喜欢语文,有38人喜欢数学,有52人喜欢外语。而且喜欢语文和数学(但不喜欢外语)的有6人,喜欢数学和外语(但不喜欢语文)的有4人,三科都喜欢的有12人,而且每人至少喜欢一科。有()个同学只喜欢语文。
A.27 B.34 C.14 D.26
如图:设只喜欢语文和外语的有x人。可得:100=58+52+38-(6+12+12+x+12+4)+12,解得x=14。
故只喜欢语文的同学有58-6-12-14=26(人)。
第15题:
第16题:
高考语文(正题)、数学(正题)、外语、选测科目、附加题各科考试时间分别是()分钟
第17题:
我国学科课程的雏形是()
第18题:
保加利亚的卢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尤其适用于()
第19题:
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
第20题:
某部有14名大学生士兵,其中6人擅长语文,5人擅长数学,5人擅长外语,有3人既 擅长语文又擅长数学,有2人既擅长数学又擅长外语,有3人既擅长语文又擅长外语,有1人语、数、外都擅长。则语、数、外只擅长一门的人比语、数、外都不擅长的人()人
第21题:
古罗马时代文化课程中的三艺是指()
第22题:
第23题:
86
92
95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