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的“篮球”;可作动词“打篮球”;说明部分手势是具有()特点
第1题:
用指式或手势动作表示词的读音的构词方式是指示式。
第2题:
部分动词的手势表示由此地到彼地,彼地回到此地的意思,手势动作表示的时候()
第3题:
国内与国外的地名国内与国外的地名,一般使用()表示,
第4题:
“甲,乙之也。”因为“之”是代词,所以含有表示被释词用为()之意。
第5题:
儿童最先掌握的词性为()
第6题:
“哀”最早的词性是?()
第7题:
比况助词附着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后面,表示()。
第8题:
连词而可以()。
第9题:
按句法结构的表达方式来看,汉语不通过词的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而是借助于()()来表示词与词的语法关系。
第10题:
第11题:
叹词
名词
形容词
动词
第12题:
第13题:
“定语”指()
第14题:
名词的“篮球”;可作动词“打篮球”;说明部分手势是具有引伸、借代特点
第15题:
趋向动词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表示(),作()。
第16题:
“了”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性状的()。
第17题:
时态是指()表示不同时间的动作或情况的形态。
第18题:
作为文体词“物语”的词性是:()
第19题:
动词重叠后主要表示();形容词重叠后主要表示()。
第20题:
在确定用例名时,一般使用()来表示。
第21题:
名词
形容词
代词
动词
第22题:
连接形容词
连接动词性短语
连接分句
表示转折关系
表示递进关系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