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进取心,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属于班级德育中的()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个体在认识自己行为和活动基础上产生的,是通过社会比较实现的。
第4题:
教育人道主义要求教育者在对待受教育者上,应()。
第5题: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即个人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消极情感。
第6题:
教育者自觉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的德育方法是()
第7题:
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是在( )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第8题:
第9题:
说服教育法
榜样示范法
情感陶冶法
实际锻炼法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说理教育法
榜样示范法
自我教育法
品德评价法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第14题:
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什么?
第15题:
《教育大厦辞典》认为,()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
第16题:
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包括知、情、信、意、行各个因素的形成,并由认识逐步向行为习惯转化的全部过程。
第17题:
()是教育目标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
第18题:
自我意识良好指教师能悦纳自己,但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不够全面。
第19题:
个体想象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意识,属()。
第20题:
智育
体育
美育
德育
第21题:
第22题:
上课
读书和作业
活动和交往
谈话和讨论
第23题:
德育过程
美育过程
智育过程
心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