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围绕德育目标,提出中小学德育的“五项主要内容”: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第1题:
第2题:
1988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
第3题:
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
第4题: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中小学德育的总体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
第5题: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倡导构建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格局是()。
第6题:
简述中小学德育的原则。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爱国教育
自立自强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自尊自爱教育
第10题:
领导有力、条件完善、队伍优化
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
第11题:
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体育健康教育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确立和落实中小学的德育目标需要处理好哪几对关系?
第15题:
简述我国中小学的德育总目标。
第16题: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了德育工作“六大实施途径”,分别是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
第17题:
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主要的德育原则?
第18题: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1、德育体现学校的教育性质。2、德育制约着学生发展的方向。3、中小学学校德育的特殊地位。中小学是学生品德形成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强。加强中小学德育具有特殊的意义。
第19题:
第20题:
充分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小学德育的薄弱环节
积极凸显创新性,改变中小学德育的教育实际
准确把握规律性,改进中小学德育的关键载体
大力增强实效性,夯实中小学德育的基本保障
第21题:
文化意识
行为习惯
思想品质
心理素质
第22题:
协同育人
社会育人
家庭育人
学校育人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