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岩石炸药”相关问题
  • 第1题:

    岩石炸药(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用于露天矿或无可燃气体和粉尘爆炸危险的矿井中进行爆破作业的炸药。

  • 第2题:

    矿用炸药按使用条件分为()。

    A.煤矿许用炸药

    B.岩石炸药

    C.露天炸药

    D.硝铵炸药


    本题答案:A, B, C

  • 第3题:

    在水利工程中,一般石方开挖可选用的炸药是( )。

    A.2号抗水岩石硝铵炸药
    B.3号抗水岩石硝铵炸药
    C.2号岩石硝铵炸药
    D.4号抗水岩石硝铵炸药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火工材料。在水利工程中,一般石方开挖可选用2号岩石硝铵炸药;拦河大坝基坑石方开挖可按2号岩石硝铵炸药和4号抗水岩石硝铵炸药各半选取;地下洞室工程石方开挖以4号岩石硝铵炸药为主,适当比例选用乳胶炸药。当遇坚硬岩石、深孔爆破、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时,应选用猛度大于16mm的高威力炸药,如胶质硝化甘油炸药、乳胶炸药等。

  • 第4题:

    我国爆破药量计算的标准炸药是()

    • A、1#岩石铵梯炸药
    • B、2#岩石铵梯炸药
    • C、3#岩石铵梯炸药
    • D、4#岩石露天炸药

    正确答案:B

  • 第5题:

    按照工业炸药的使用条件进行分类,可分成()三类。

    • A、煤矿安全炸药
    • B、岩石炸药
    • C、露天岩石炸药
    • D、抗水炸药

    正确答案:A,B,C

  • 第6题:

    以下炸药中,适用于水下爆破的有()

    • A、黑火药
    • B、2#岩石硝铵炸药
    • C、浆状炸药
    • D、乳化炸药
    • E、胶质炸药

    正确答案:D,E

  • 第7题:

    2号岩石胺梯炸药用8号炸药不可起爆,普通炸药能被8号雷管起爆。


    正确答案:错误

  • 第8题:

    概述炸药在岩石中爆炸时岩石破坏过程。


    正确答案: 多数人认为岩石爆破破坏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炸药爆炸后冲击波径向压缩阶段。炸药起爆后,产生的高压粉碎了炮孔周围的岩石,冲击波以3000-5----m/s的速度在岩石中引起切向拉应力,由此产生的径向裂隙向自由面方向发展,冲击波由炮孔向外扩展到径向裂隙的出现需1~2ms。此时产生的与压缩应力波作用方向相反的向心拉伸应力,岩石质点产生反向的径向运动,形成环状裂隙。
    第二阶段为冲击波反射引起自由面处的岩石片落。第一阶段冲击波为
    正值,当冲击波到达自由面后发生反射时,波的压力变为负值,即由压缩应力波变为拉伸应力波。在反射拉伸应力的作用下,岩石被拉断,发生“片落”。此阶段发生在起爆后10~20ms.
    第三阶段为爆炸气体的膨胀。岩石受爆炸气体超高压力的影响,在拉伸应力和气楔的双重作用下,径向初始裂隙迅速扩大,破裂的岩块被抛出。
    应该指出的是,如果从能量观点出发,第一、二阶段均是由冲击波的作用时产生的,而第三阶段原生裂隙的扩大和碎石的抛出均是爆炸气体作用的结果。

  • 第9题:

    一般石方开挖选用的炸药代表型号规格是()

    • A、4号抗水岩石铵锑炸药
    • B、2号岩石铵锑炸药
    • C、乳化炸药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单选题
    炸药按用途分类可分为起炸药,猛炸药和()。
    A

    矿用炸药

    B

    岩石炸药

    C

    发射药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一般石方开挖选用的炸药代表型号规格是()
    A

    4号抗水岩石铵锑炸药

    B

    2号岩石铵锑炸药

    C

    乳化炸药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地下掘进工作面爆破通常采用()。
    A

    2#岩石炸药

    B

    TNT

    C

    乳化炸药

    D

    浆状炸药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炸药按用途分类可分为起炸药,猛炸药和()。

    A、矿用炸药

    B、岩石炸药

    C、发射药


    参考答案:C

  • 第14题:

    井下爆破作业,必须使用( )。

    A 煤矿许用炸药

    B 矿用炸药

    C 岩石炸药


    答案:A

  • 第15题:

    立井施工中,常用的炸药有()。

    A、抗水岩石硝铵炸药
    B、水胶炸药
    C、粉状铵油炸药
    D、硝化甘油炸药
    E、铵锑炸药

    答案:A,B,D
    解析:
    【考点】在立井施工中,工作面常有积水,要求采用抗水炸药。本题设问立井施工常用炸药,考察抗水炸药的品类。【解析】常用的抗水炸药有抗水岩石硝铵炸药、水胶炸药和硝化甘油炸药,三者以水胶炸药使用比较广泛。故正确答案为A、B、D。

  • 第16题:

    每爆破()岩石所需的炸药量,称为炸药单耗。


    正确答案: 1m3

  • 第17题:

    地下掘进工作面爆破通常采用()。

    • A、2#岩石炸药
    • B、TNT
    • C、乳化炸药
    • D、浆状炸药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炸药的特征阻抗与岩石的特征阻抗(),则炸药爆炸时传给岩石的能量越多,爆破效果越好。

    • A、越大
    • B、越小
    • C、越接近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阐述炸药在岩石中恨炸时岩石破坏的过程。


    正确答案:多数人认为岩石爆破破坏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炸药爆炸后冲击波径向压缩阶段。炸药起爆后,产生的高压粉碎了炮孔周围岩石.冲击波以3000--5000m/s的速度在宕石中引起切向拉应力.由此产生的径向裂隙向F1由面方向发展,冲击波由炮孔向外扩展到径向裂隙的出现需1--2ms。此时产生的与压缩应力波作用方向相反的向心拉伸应力.岩石质点产生反向的径向运动.形成环状裂隙。
    第二阶段为冲击波反射引起自由面处的岩石片落。第一阶段冲击波压力为正值,当冲击波列达自由面后发生反射时,波的压力变为负值。即由压缩应力波变为拉伸应力波。在反射拉伸应勺的作用下.岩石被拉断,发生“片落”。此阶段发生在起爆后10-20rrs.
    第三阶段为爆炸气体的膨胀,岩石受爆炸气休超高压力的影响,在拉伸应力和气楔的双重作用下,径向初始裂隙迅速扩大,破裂的岩块被抛出。
    应该指出的是,如果从能量观点出发,第一、二阶段均是由冲击波的作用而产生的,而第三阶段原生裂隙的扩大和碎石的抛出均是爆炸气体作用的结果。

  • 第20题:

    地下厂房石方开挖单价计算时,炸药单价应按()计算。

    • A、2#岩石炸药和4#抗水岩石炸药各半
    • B、2#岩石炸药
    • C、4#抗水岩石炸药
    • D、乳胶炸药占15%,4#抗水岩石炸药占85%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定额中有关炸药代表型号规格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一般石方开挖,按2#岩石铵梯炸药选用
    • B、基础石方开挖按2#岩石铵梯炸药和4#抗水岩石铵梯炸药各半选用
    • C、边坡、槽、坑石方开挖按4#抗水岩石铵梯炸药各半选用
    • D、地下厂房方开挖按乳胶炸药占15%和4#抗水岩石铵梯炸药占85%选用
    • E、平洞、斜井、竖井石方开挖按4#抗水岩石铵梯炸药选用

    正确答案:A,B,E

  • 第22题:

    问答题
    概述炸药在岩石中爆炸时岩石破坏过程。

    正确答案: 多数人认为岩石爆破破坏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炸药爆炸后冲击波径向压缩阶段。炸药起爆后,产生的高压粉碎了炮孔周围的岩石,冲击波以3000-5----m/s的速度在岩石中引起切向拉应力,由此产生的径向裂隙向自由面方向发展,冲击波由炮孔向外扩展到径向裂隙的出现需1~2ms。此时产生的与压缩应力波作用方向相反的向心拉伸应力,岩石质点产生反向的径向运动,形成环状裂隙。
    第二阶段为冲击波反射引起自由面处的岩石片落。第一阶段冲击波为
    正值,当冲击波到达自由面后发生反射时,波的压力变为负值,即由压缩应力波变为拉伸应力波。在反射拉伸应力的作用下,岩石被拉断,发生“片落”。此阶段发生在起爆后10~20ms.
    第三阶段为爆炸气体的膨胀。岩石受爆炸气体超高压力的影响,在拉伸应力和气楔的双重作用下,径向初始裂隙迅速扩大,破裂的岩块被抛出。
    应该指出的是,如果从能量观点出发,第一、二阶段均是由冲击波的作用时产生的,而第三阶段原生裂隙的扩大和碎石的抛出均是爆炸气体作用的结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地下厂房石方开挖单价计算时,炸药单价应按()计算。
    A

    2#岩石炸药和4#抗水岩石炸药各半

    B

    2#岩石炸药

    C

    4#抗水岩石炸药

    D

    乳胶炸药占15%,4#抗水岩石炸药占85%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