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楼地面平整场地定额中已包括了建筑物四周的明沟或50厘米以内的散水。若实际施工时不做明沟或散水能否扣除?”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地区降水量为1000mm,在该地区建造的建筑物应设置()。

    A.明沟
    B.散水
    C.明沟或散水
    D.明沟和散水

    答案:D
    解析:
    当降水量大于900mm,应同时设置明沟和散水;当降水量小于900mm,只需设置散水。此外,须注意明沟、散水的具体做法。

  • 第2题:

    为了防止地表水对建筑物基础的侵蚀,在降雨量大于900mm的地区,建筑物的四周地面上应设置()。

    A:沟底纵坡坡度为0.5%~1%的明沟
    B:沟底横坡坡度为3%~5%的明沟
    C:宽度为600~1000mm的散水
    D:坡度为0.5%~1%的现浇混凝土散水
    E:外墙与明沟之间坡度为3%~5%的散水

    答案:A,C,E
    解析:
    降水量大于900mm的地区应同时设置明沟和散水。明沟沟底应做纵坡,坡度为0.5%~1%。外墙与明沟之间应做散水,散水宽度一般为600~1000mm,坡度为3%~5%。

  • 第3题:

    位于建筑物四周,靠近勒脚下部的排水坡称为()。

    • A、散水
    • B、防潮层
    • C、勒脚
    • D、明沟

    正确答案:A

  • 第4题:

    为什么沿外墙四周要设置散水或明沟?怎样做的?


    正确答案:为了防止屋顶落水或地表水侵入勒脚危害基础,必须沿外墙四周设置明沟或散水,将地表水及时排离。
    散水的构造做法:坡度一般3%—5%,宽度一般600—1000mm。当屋面为自由落水时,散水宽度应比屋檐挑出宽度大150—200mm。

  • 第5题:

    由室外明沟面或散水坡面量至建筑物主体最高点的垂直距离是()。

    • A、建筑红线后退距离
    • B、建筑控制高度
    • C、建筑密度
    • D、用地面积

    正确答案:B

  • 第6题:

    散水、明沟概念,作用


    正确答案: 散水是靠近勒脚下部的排水坡;明沟是靠近勒脚下部设置的排水沟。它们的作用都是为了迅速排除从屋檐滴下的雨水,防止因积水渗入地基而造成建筑物的下沉。

  • 第7题:

    外墙的墙脚又称为()。

    • A、散水
    • B、明沟
    • C、勒脚
    • D、防潮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勒脚、明沟、散水的定义及作用。


    正确答案:勒脚:外墙墙身下部靠近室外地坪的部分叫勒脚。作用:防止地面水、屋檐滴下的雨水对墙面的侵蚀,从而保护墙面,保证室内干燥,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还有美观建筑外观的作用。
    明沟:靠近勒脚下部设置的水平排水沟。
    散水:靠近勒脚下部的水平排水坡。
    明沟和散水的作用均为迅速排除从屋檐下滴的雨水,防止因积水渗入地基而造成建筑物的下沉。

  • 第9题:

    楼地面平整场地定额中已包括了建筑物四周的明沟或50厘米以内的散水,若实际施工时不做明沟或散水能否扣除?


    正确答案: 定额所综合的内容,除定额中说明允许调整者外,不得因具体工程的内容不同而调整。
    故不论实际施工是否做明沟或散水(50厘米以内)均不作调整。

  • 第10题:

    单选题
    散水、台阶、明沟等含在()检验批中。
    A

    排水

    B

    地面

    C

    室外工程的

    D

    附属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楼地面平整场地定额中已包括了建筑物四周的明沟或50厘米以内的散水,若实际施工时不做明沟或散水能否扣除?

    正确答案: 定额所综合的内容,除定额中说明允许调整者外,不得因具体工程的内容不同而调整。
    故不论实际施工是否做明沟或散水(50厘米以内)均不作调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为什么沿外墙四周要设置散水或明沟?

    正确答案: 为了防止屋顶落水或地表水侵入勒脚危害基础,必须沿外墙四周设置明沟或散水,将地表水及时排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为了防止地表水对建筑物基础的侵蚀,在降雨量大于900mm 的地区,建筑物的四周地面上应设置( )。

    A. 沟底纵坡坡度为0.5%~1%的明沟
    B. 沟底横坡坡度为3%~5%的明沟
    C. 宽度为600—1000mm 的散水
    D. 坡度为0.5%~1%的现浇混凝土散水
    E. 外墙与明沟之间坡度为3%~5%的散水

    答案:A,C,E
    解析:

  • 第14题:

    散水、台阶、明沟等含在()检验批中。

    • A、排水
    • B、地面
    • C、室外工程的
    • D、附属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为了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沿基础墙上升,需在建筑物墙身中设置()。

    • A、散水
    • B、防潮层
    • C、勒脚
    • D、明沟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底层室内地面以下,基础以上的墙体常称为()。

    • A、防潮层
    • B、散水
    • C、明沟
    • D、勒脚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位于建筑物四周,其作用是把屋面下落的雨水有组织地导向地面排水集井而流入下水道。

    • A、散水
    • B、防潮层
    • C、勒脚
    • D、明沟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墙身细部构造要求中,关于散水(明沟)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散水的宽度应根据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建筑物的高度和屋面排水形式确定,宜为500~1200mm
    • B、沿建筑物四周、在勒脚与室外地坪相接处、用不透水材料做地面排水坡(沟),使雨水、室外地面水迅速排走、远离基础
    • C、散水的坡度可为4%~7%
    • D、当散水采用混凝土时,宜接20~30mm间距设置伸缩缝E.散水与外墙之间宜设缝,缝宽可为20~30mm,缝内应填弹性膨胀防水材料

    正确答案:B,D,E

  • 第19题:

    ()即由室外明沟面或散水坡面量至建筑物主体最高点的垂直距离。

    • A、建筑控制高度
    • B、建筑红线后退距离
    • C、建筑密度
    • D、用地面积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试述散水和明沟的作用和一般做法。


    正确答案:保护墙基不受雨水的侵蚀

  • 第21题:

    单选题
    位于建筑物四周,靠近勒脚下部的排水坡称为()。
    A

    散水

    B

    防潮层

    C

    勒脚

    D

    明沟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为什么沿外墙四周要设置散水或明沟?怎样做的?

    正确答案: 为了防止屋顶落水或地表水侵入勒脚危害基础,必须沿外墙四周设置明沟或散水,将地表水及时排离。
    散水的构造做法:坡度一般3%—5%,宽度一般600—1000mm。当屋面为自由落水时,散水宽度应比屋檐挑出宽度大150—200mm。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名词解释题
    散水、明沟概念,作用

    正确答案: 散水是靠近勒脚下部的排水坡;明沟是靠近勒脚下部设置的排水沟。它们的作用都是为了迅速排除从屋檐滴下的雨水,防止因积水渗入地基而造成建筑物的下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位于建筑物四周,其作用是把屋面下落的雨水有组织地导向地面排水集井而流入下水道。
    A

    散水

    B

    防潮层

    C

    勒脚

    D

    明沟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