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法是()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未经排版打印出的校样称为()。
第4题:
将工件、工具、夹具、量具放在锯床工作台上,可能发生什么危险事故?
第5题:
将原稿放在左方或上方,与校样对照着核对方法,称为()。
第6题:
下列关于折校的表述,错误的有()。
第7题:
工、卡、刀、量具要放在工作台上。
第8题:
点校
连校
读校
分校
第9题:
这是在通读校样时采用的方法
要通过对本书前后、左右的互证和比较来发现问题
须利用平时积累的知识,对疑点通过推理分析作出是非判断
责任校对利用本校法查出讹误后,应在校样上及时改正
须将原稿放在校样上方或左方,先看原稿,后看校样,逐字逐句进行校对
第10题:
折校不利于校是非
折校是对校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折校是一种本校法
折校时,要把校样放在桌上,将一页原稿夹在两手的手指间压在校样上进行
折校时,要把原稿和校样平放在桌上进行
第11题:
点校
连校
读校
分校
第12题:
须利用平时积累的知识对疑点通过推理分析作出是非判断
责任校对利用本校法查出讹误后,应在校样上及时改正
要通过本书稿前后内容互证,发现问题,订正讹误
这是在通读校样时采用的方法
须将原稿放在校样左方或上方,先看原稿,后看校样,逐字逐句进行校对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关于本校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第16题:
把原稿放在校样边上,先看原稿再看校样的校对操作方式是()。
第17题:
各级校对人员都要做的工作有()等。
第18题:
关于本校法的说法,正确的有()等。
第19题:
通读初校样
进行计算机校对
对片
对原稿差错质疑
依据原稿核对校样,消灭排版错误
第20题:
要通过本书稿前后内容互证,发现问题,订正讹误
责任校对利用本校法查出讹误后,应在校样上及时改正
运用本校法须利用平时积累的知识对疑点通过推理分析进行是非判断
运用本校法须将原稿放在校样左方,比照原稿逐字逐句校对校样
本校法是在通读校样时采用的方法
第21题:
通读初校样
进行计算机校对
对片
对原稿差错质疑
依据原稿核对校样,消灭排版错误
第22题:
点校是将原稿放在校样上方或左方,先看原稿,后看校样,逐字逐句进行校对
由于原稿与校样有较大距离,头部转动的间隔时间若稍长,不容易把原稿上的文字、符号完全记住
校对人员阅读原稿和校样的视野比较宽,便于看清原稿上的各种修改和标注
平行点校是部分吸收了读校优点的点校
校对人员工作时头部要左右或上下摆动,两手也受到约束,容易疲劳
第23题:
由于折校以核对文字为主,容易忽略对内容的理解,不利于校是非
由于折校时,原稿和校样上的文字是对比着一个个地看过去,多字、漏字容易被发现
校样通常便于折叠,而将原稿平放在桌面上的做法,有利于看清原稿上的修改内容和标注,并可保护原稿
在采用折校时,不能折叠原稿
为便于阅读和比较,常将校样逐行折叠,使正在校读的一行总是处于折叠处的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