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区分苯和己烯的实验方法和判断正确的是()A、分别点燃,无黑烟生成的是苯B、分别加入溴水振荡,静置后分层,下层橙黄色消失的是己烯C、分别加入溴的CCl4溶液振荡,静置后分层,上下两层均为无色的是己烯D、分别加入酸性KMnO4溶液振荡,紫色消失的是己烯

题目

下列区分苯和己烯的实验方法和判断正确的是()

  • A、分别点燃,无黑烟生成的是苯
  • B、分别加入溴水振荡,静置后分层,下层橙黄色消失的是己烯
  • C、分别加入溴的CCl4溶液振荡,静置后分层,上下两层均为无色的是己烯
  • D、分别加入酸性KMnO4溶液振荡,紫色消失的是己烯

相似考题
更多“下列区分苯和己烯的实验方法和判断正确的是()A、分别点燃,无黑烟生成的是苯B、分别加入溴水振荡,静置后分层,下层橙黄色消失的是己烯C、分别加入溴的CCl4溶液振荡,静置后分层,上下两层均为无色的是己烯D、分别加入酸性KMnO4溶液振荡,紫色消失的是己烯”相关问题
  • 第1题:

    血小板的最佳保存条件是

    A.室温,水平振荡

    B.22℃,水平振荡

    C.室温,静置

    D.22℃,静置

    E.4℃,水平振荡


    正确答案:B
    [答案] B
    [解析] 血小板的保存要求22℃,水平振荡。室温、静止或低温,都会激活血小板,发生聚集黏附,血小板质量受损。

  • 第2题: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溶液的内容标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溶液的形成”的部分内容如下:
    一、溶液
    【实验9-1】
    在20 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还能看到蔗糖吗?


    【讨论】
    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
    【实验9-2】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3 ml水,分别加入l-2小粒碘或高锰酸钾;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2~3 ml汽油,再分别加入l~2小粒碘或高锰酸钾。振荡,观察现象。经教师同意,也可以用其他溶剂或溶质来进行实验。

    【实验9-3】在盛有2 ml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用红墨水是为了显色,利于观察),振荡。然后再用滴管缓缓加入约2 ml乙醇,不要振荡,观察溶液是否分层。然后振荡,有什么现象发生?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溶液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前面的八个单元中学习过的很多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
    要求:
    (1)谈谈你对该处“溶液”的教学价值的认识。
    (2)根据上述三个材料,完成“溶液”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叙述。


    答案:
    解析:
    【知识点】化学教学设计能力——溶液的形成
    (1)教学价值
    ①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建立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能够为今后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②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将溶解这一宏观现象提升到微观角度去理解分析。
    ③学生通过这些小实验,了解到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认识溶解的现象,知道溶液、溶剂和溶质的概念;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用途。
    ②过程与方法: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的化学,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小组讨论与探究实验中体会交流与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 第3题:

    假性血尿的特点

    A、尿液透明不混浊,静置后无红色沉淀,振荡无烟雾状,镜检无红细胞
    B、尿液透明不混浊,静置后无红色沉淀,振荡烟雾状,镜检无红细胞
    C、尿液透明不混浊,静置后无红色沉淀,振荡无烟雾状,镜检有红细胞
    D、尿液透明不混浊,静置后有红色沉淀,振荡无烟雾状,镜检无红细胞
    E、尿液透明不混浊,静置后有红色沉淀,振荡烟雾状,镜检有红细胞

    答案:A
    解析:
    假性血尿的特点:尿液透明不混浊,静置后无红色沉淀,振荡无烟雾状,镜检无红细胞。

  • 第4题:

    血小板的最佳保存条件是

    A:室温,水平振荡
    B:22℃±2℃,水平振荡
    C:室温,静置
    D:22℃±2℃,静置
    E:4℃±2℃,水平振荡

    答案:B
    解析:
    考点:血小板的保存。解析:血小板的保存要求22℃±2℃,水平振荡。室温、静止或低温,都会激活血小板,发生聚集黏附,使血小板质量受损。

  • 第5题:

    血小板的最佳保存条件是()

    • A、室温,水平振荡
    • B、22±2℃,水平振荡
    • C、室温,静置
    • D、22±2℃,静置
    • E、4±2℃,静置

    正确答案:B

  • 第6题:

    对萎缩性阴道炎患者,最恰当的处理措施是()。

    • A、口服己烯雌酚
    • B、酸性溶液冲洗阴道后置入己烯雌酚软膏
    • C、碱性溶液冲洗阴道后置入己烯雌酚软膏
    • D、碱性溶液冲洗阴道后置入甲硝唑
    • E、酸性溶液冲洗阴道后置入甲硝唑

    正确答案:B

  • 第7题:

    为检验苯中是否混有甲苯和己烯,某实验员向其中加入少量溴水后溴水褪色,于是他断定苯中混有甲苯,再继续加高锰酸钾溶液,结果高锰酸钾液褪色,于是他肯定苯中也混有乙烯。他的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正确答案:以上试验只能证明苯中混有己烯,不能证明苯中混有甲苯。因为甲苯不能使溴水褪色,己烯能使溴水褪色,也能使高锰酸钾褪色。如加溴水至不褪色为止,加热驱逐过量溴水后,再加酸化了的高锰酸钾溶液仍能使其褪色,可证明其中混有甲苯。

  • 第8题:

    实验:抽取静脉血液10ml分别置于A和B试管内。然后,在B管内加入数滴抗凝剂肝素,轻轻混匀,用瓶塞塞紧试管口,静置数分钟。将有塞A试管剧烈震荡,使血液与空气混合后静置。分别超声检查发现以下现象,请指出何种现象不可能出现( )

    • A、非抗凝血液试管A出现凝血块,回声增多
    • B、抗凝血液内部回声无明显增多(试管B)
    • C、因抗凝药与血液混合,回声明显增多(试管B)
    • D、抗凝血液振荡后回声明显增多
    • E、抗凝血液振荡后回声明显增多,回声因静置而略减少

    正确答案:C

  • 第9题:

    欲除去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错误的是()。

    • A、乙酸乙酯(乙酸):加饱和Na2CO3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
    • B、乙醇(水):加入新制生石灰,蒸馏
    • C、溴苯(溴):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
    • D、乙酸(乙醇):加入金属钠,蒸馏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单选题
    要区别己烯、苯、甲苯三种物质,最适宜的试剂是(  ).
    A

    酸性KMnO4溶液

    B

    溴水

    C

    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

    D

    氢溴酸和酸性KMnO4溶液


    正确答案: C
    解析:
    先加入溴水反应,己烯会褪色,苯和甲苯会在溴水底部位置(比水重);鉴定出己烯后,向苯与甲苯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苯没有明显现象,因为高锰酸钾的强氧化性,甲苯会和高锰酸钾反应,甲基变为羧基,颜色会褪去,由此鉴定出甲苯.

  • 第11题:

    单选题
    实验:抽取静脉血液10ml分别置于A和B试管内。然后,在B管内加入数滴抗凝剂肝素,轻轻混匀,用瓶塞塞紧试管口,静置数分钟。将有塞A试管剧烈震荡,使血液与空气混合后静置。分别超声检查发现以下现象,请指出何种现象不可能出现()。
    A

    非抗凝血液试管A出现凝血块,回声增多

    B

    抗凝血液内部回声无明显增多(试管B.

    C

    C.因抗凝药与血液混合,回声明显增多(试管

    D

    抗凝血液振荡后回声明显增多

    E

    抗凝血液振荡后回声明显增多,回声因静置而略减少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对萎缩性阴道炎患者,最恰当地处理措施是()
    A

    口服己烯雌酚

    B

    酸性溶液冲洗阴道后置入己烯雌酚

    C

    碱性溶液冲洗阴道后置入己烯雌酚

    D

    碱性溶液冲洗阴道后置入甲硝唑

    E

    酸性溶液冲洗阴道后置入甲硝唑


    正确答案: D
    解析: 老年性阴道炎的发生主要与其自净能力减弱有关,主要症状为白带增多且呈黄水样,感染严重时分泌物可转变为脓性并有臭味,偶有点滴出血症状。其主要治疗方法为增强阴道的防御功能,常用酸类或产生酸类的药物。并补充雌激素,增强阴道的抵抗力。故选B。考点:老年性阴道炎

  • 第13题:


    (1)往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A溶液不反应,B溶液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2)往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NaOH溶液,A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然后沉淀消失,B溶液与NaOH不反应.
    (3)往两种盐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都产生白色沉淀.再分别加入稀HNO3,A中沉淀不消失,B中沉淀消失.由此可知,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Al2(SO4)3 Na2CO3 【解题指要】 解答此类题目,应熟知各种离子的鉴别反应及反应的特殊现象.另外,分析时应全面照顾,不要漏掉条件.
    (1)加入盐酸,B溶液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在给出的6种离子中只



    即B一定是碳酸盐.
    (2)加入过量NaOH溶液,A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然后沉淀消失,显然这是Al3+的特征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即A中一定含有Al3+,是铝盐.
    (3)向A、B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分别加入稀HNO3,A中沉淀


  • 第14题:

    欲除去混在苯中的少量苯酚,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入FeCl,溶液后,过滤
    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
    C.加入过量溴水.过滤
    D.加入少量水,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

    答案:B
    解析:
    铁离子与苯酚生成的络合物与苯互溶,不能将二者分离,并引入新的杂质.A项错误:苯中混有苯酚,加入氢氧化钠后生成可溶于水的苯酚钠,但苯不溶于水,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B项正确:加过量溴水,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和溴都能与苯互溶,不能将二者分离.并引入新的杂质。C项错误:苯和苯酚是混合液,加水不能将二者分离,并引入新的杂质,D项错误。故本题选B。

  • 第15题:

    对老年性阴道炎患者,最恰当的处理措施是

    A.口服己烯雌酚
    B.酸性溶液冲洗阴道后置入己烯雌酚
    C.碱性溶液冲洗阴道后置入己烯雌酚
    D.碱性溶液冲洗阴道后置入甲硝唑
    E.酸性溶液冲洗阴道后置入甲硝唑

    答案:B
    解析:
    老年性阴道炎的发生主要与其自净能力减弱有关,主要症状为白带增多且呈黄水样,感染严重时分泌物可转变为脓性并有臭味,偶有点滴出血症状。其主要治疗方法为增强阴道的防御功能,常用酸类或产生酸类的药物。并补充雌激素,增强阴道的抵抗力。故选B。考点:老年性阴道炎

  • 第16题:

    血小板的最佳保存条件是

    A:室温,水平振荡
    B:22℃,水平振荡
    C:室温,静置
    D:22℃,静置
    E:4℃,水平振荡

    答案:B
    解析:
    血小板的保存要求22℃,水平振荡。室温、静止或低温,都会激活血小板,发生聚集黏附,血小板质量受损。

  • 第17题:

    实验:抽取静脉血液10ml分别置于A和B试管内。然后,在B管内加入数滴抗凝剂肝素,轻轻混匀,用瓶塞塞紧试管口,静置数分钟。将有塞A试管剧烈震荡,使血液与空气混合后静置。分别超声检查发现以下现象,请指出何种现象不可能出现()。

    • A、非抗凝血液试管A出现凝血块,回声增多
    • B、抗凝血液内部回声无明显增多(试管B.
    • C、C.因抗凝药与血液混合,回声明显增多(试管
    • D、抗凝血液振荡后回声明显增多
    • E、抗凝血液振荡后回声明显增多,回声因静置而略减少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对萎缩性阴道炎患者,最恰当地处理措施是()

    • A、口服己烯雌酚
    • B、酸性溶液冲洗阴道后置入己烯雌酚
    • C、碱性溶液冲洗阴道后置入己烯雌酚
    • D、碱性溶液冲洗阴道后置入甲硝唑
    • E、酸性溶液冲洗阴道后置入甲硝唑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现有四瓶绿色溶液,分别含有Ni(II)、Cu(II)、Cr(III)、MnO42- ⑴加水稀释后,溶液变蓝的是() ⑵加入过量酸性Na2SO3溶液后,变为无色的是() ⑶加入适量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NaOH过量时沉淀溶解,又得到绿色溶液的是() ⑷加入适量氨水有绿色沉淀生成,氨水过量时得到蓝色溶液的是()


    正确答案:Cu(Ⅱ);MnO42-;Cr(III);Ni(Ⅱ)

  • 第20题:

    将等体积椰子油和0.1mol·dm-3的NaOH溶液混合,得到稳定的O/W型乳状液。取该乳状液两份,每份5mL,分别加入2滴浓盐酸和1mL正戊醇,充分振荡、摇匀后,静置,观察现象,并解释之。


    正确答案:等体积椰子油和0.1mol·dm-3的NaOH溶液混合,生成硬脂酸钠,它是O/W型乳化剂。因反应体系中椰子油过量,这样,反应体系中存在的油、水、乳化剂就会形成O/W型乳状液。在等体积的该乳状液中,加入盐酸后,会析出硬脂酸,它不具乳化性,原来乳状液会破乳、分层;加入正戊醇的乳状液,因它溶于水、也有一定的亲油性,不会破坏原乳状液,故观察不出明显变化。

  • 第21题:

    单选题
    下列哪项是血小板的最佳保存条件?(  )
    A

    22℃,静置

    B

    室温,水平振荡

    C

    室温,静置

    D

    22℃,水平振荡

    E

    4℃,水平振荡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血小板的最佳保存条件是()
    A

    室温,水平振荡

    B

    22℃,水平振荡

    C

    室温,静置

    D

    22℃,静置

    E

    4℃,水平振荡


    正确答案: D
    解析: 血小板的保存要求22℃,水平振荡。室温、静止或低温,都会激活血小板,发生聚集黏附,血小板质量受损。

  • 第23题:

    单选题
    血小板的最佳保存条件是()
    A

    室温,水平振荡

    B

    22℃±2℃,水平振荡

    C

    室温,静置

    D

    22℃±2℃,静置

    E

    4℃±2℃,水平振荡


    正确答案: D
    解析: 血小板的保存要求22℃±2℃,水平振荡。室温、静止或低温,都会激活血小板,发生聚集黏附,使血小板质量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