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检查结果可判定供试品内毒素检查符合规定的是()。
第1题:
药物杂质限量检查的结果是1 ppm,表示
A.药物杂质的重量是1 μg
B.药物所含杂质是本身重量的百万分之一
C.在检查中用了2.0 g供试品,检出了2.0 μg杂质
D.在检查中用了3.0 g供试品,检出了3.0 μg杂质
E.在检查中用了1.0 g供试品,检出了1.0 μg杂质
第2题:
下列选项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描述错误的是
A、内毒素提自大肠埃希菌
B、用药典规定的灭菌注射用水进行试验
C、应避免微生物污染
D、要求做灵敏度试验
E、应做供试品干扰试验
第3题: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是利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大肠杆菌
D酵母菌
第4题:
关于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供试品检出控制菌或者其他致病菌时,应复试两次,以三次结果的平均值报告菌数
B供试品的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该品种项下的规定,应复试两次,以三次结果的平均值报告菌数
C若供试品的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及控制菌三项检查结果均符合该品种项下规定,判供试品符合规定
D若供试品的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及控制菌三项检查结果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该品种项下规定,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E供试品检出控制菌或其他致病菌时,按一次结果为准,不再复试
第5题:
关于药物中氯化物的检查,正确的是()
A氯化物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可“指示”生产、储存是否正常
B氯化物检查可反应Ag+的多少
C氯化物检查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
D供试品的取量可任意
E标准NaCl液的取量由限量及供试品取量而定
第6题:
升压物质检查法系比较垂体后叶标准品(S)与供试品(T)升高()血压的程度,以判定供试品中所含升压物质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
A猫
B狗
C豚鼠
D大鼠
第7题:
药物的含量、规定按干燥品计算的是()
第8题:
细菌内毒素检查对供试品溶液的PH值没有要求。
第9题:
用于热原检查后的家兔,如供试品判定符合规定,至少应休息()小时方可再供热原检查用。
第10题:
药物杂质限量检查的结果是1.0ppm,表示()。
第11题:
对照溶液杂质斑点颜色
对照溶液主斑点颜色
供试品溶液主斑点颜色
供试品溶液杂质斑点颜色
对照药材杂质斑点颜色
第12题:
药物中杂质的重量是1.0μg
在检查中用了1.0g供试品,检出了1.0μg
在检查中用了2.0g供试品,检出了2.0μg
在检查中用了3.0g供试品,检出了3.0μg
药物所含杂质的重量是药物本身重量的百万分之一
第13题:
药物的含量、规定按干燥品计算的是
A.供试品经烘干后测定
B.供试品经烘干后称定
C.按干燥失重(或水分)的限制折干计算
D.供试品直接测定,按干燥失重(或水分)测定结果折干计算
E.干燥失重符合规定时无须折干计算
第14题:
第15题:
凝胶法细菌内毒素检查中,决定供试品最大有效稀释倍数的因素有()。
A鲎试剂的灵敏度
B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
C鲎试剂规格
D内毒素规格
E供试品含量
第16题:
用于热原检查后的家兔,如供试品判定符合规定,至少应休息()小时方可再供热原检查用。
A24
B48
C72
D96
第17题:
凝胶法细菌内毒素检查中,若供试品对实验有干扰,但内毒素含量不超标,其他均符合规定,则下列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A供试品管凝结
B供试品阳性管凝结
C阳性对照管凝结
D阴性对照管不凝结
E供试品管不凝结
第18题:
溶性微粒检查法包括()和()。除另有规定外,测定方法一般先采用();当()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或供试品不适于用()测定时,应采用()进行测定,应符合规定,并以()的测定结果作为判断依据。
第19题:
只有性状符合规定的供试品,方可继续检查杂质限量和测定含量,否则不必进行检查和测定。
第20题:
TLC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法检查杂质,若要杂质限量符合规定,则供试品溶液杂质班点的颜色应不深于()。
第21题:
吸收系数检查也应称取供试品2份,平行操作。每份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应在()。
第22题:
TLC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法检查杂质,所用的对照溶液是()。
第23题:
杂质对照品溶液
浊度标准液
标准比色液
供试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稀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