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胶料的操作焦烧时间由什么因素决定?”相关问题
  • 第1题:

    公司对胶料的性能测试有哪些?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硬度、比重
    • B、流变仪、物性
    • C、钢拔、焦烧
    • D、透气、磨损

    正确答案:D

  • 第2题:

    压延过程中粘辊焦烧的原因,不是以下的是()

    • A、配方不当
    • B、胶料焦烧时间过短
    • C、辊温过高
    • D、胶料过软

    正确答案:D

  • 第3题:

    胶料在存放过程中必须(),以避免焦烧

    • A、控制温度和缩短存放时间
    • B、地面平整度
    • C、周围环境
    • D、是否是空调房间

    正确答案:A

  • 第4题:

    混炼温度过高,过早地加入硫化剂且混炼时间过长等因素会造成胶料产生()。

    • A、喷霜
    • B、配合剂结团
    • C、焦烧
    • D、无变化

    正确答案:C

  • 第5题:

    胶料在混炼、压延或压出操作中以及在硫化之前的停放期间出现的早期硫化成为()。

    • A、硫化
    • B、喷硫
    • C、焦烧
    • D、喷霜

    正确答案:C

  • 第6题:

    氯丁橡胶橡料焦烧快时,可增加()的用量来延迟焦烧时间。


    正确答案:DM和TMTD

  • 第7题:

    混炼胶料停放、冷却的目的()

    • A、促进配合剂的进一步分散;
    • B、防止胶片粘连;
    • C、防止胶料出现焦烧;

    正确答案:A,B,C

  • 第8题:

    胶料的操作焦烧时间是指什么?


    正确答案: 操作焦烧时间是指橡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热积累效应所消耗掉的焦烧时间。

  • 第9题:

    问答题
    胶料为什么会产生焦烧?

    正确答案: 胶料产生焦烧的原因概括起来有这么几条:配方设计不合理,例如硫化剂,促进剂用量太多;装胶容量过大,炼胶操作不当,如炼胶机温度过高,下片后又未进行充分冷却,过早的加硫磺或分散不匀,造成硫化剂和促进剂的高度集中;未经薄通散热打卷存放,打卷过大或存放时间过长等等,都会造成胶料焦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炭黑的粒径、结构度、表面活性及表面含氧基团对胶料的混炼、加工工艺性能和焦烧性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对于混炼,粒径:粒径小,吃料慢,难分散,生热高,黏度高;结构:结构高,吃料慢,易分散,生热高,黏度高;活性:活性高,生热高,黏度高,对吃料、分散影响不显著。对于加工工艺(压延、挤出),炭黑粒径小、结构度高、用量大,压延挤出半成品表面光滑,收缩率低,压出速度快。对于焦烧性,炭黑表面含氧基团多,pH值低,硫化速度慢;炭黑粒径小,结构高,易焦烧,硫化速度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什么是焦烧?防止焦烧的最直接措施是什么?

    正确答案: 橡胶在加工过程中要经过塑炼、混炼、压延等工序,经受各种温度下不同时间热的作用。在加工工序或胶料停放过程中,可能出现早期硫化现象,即胶料塑性下降、弹性增加、无法进行加工的现象,称为焦烧。
    防止焦烧的最直接措施是在配方中加入防焦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如何防止胶料焦烧?

    正确答案: 防止焦烧主要是针对产生焦烧原因相应采取措施。
    (1)防止产生焦烧,如严格控制混炼温度,尤其是加硫温度,改进冷却条件,按工艺规程规定顺序加料,加强胶料管理等。
    (2)调整配方中的硫化体系,适当添加防焦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是指制品中的硫黄由内部迁移至表面的现象。它是硫黄在胶料中形成过饱和状态或不相容所致。

    • A、硫化
    • B、喷硫
    • C、焦烧
    • D、喷霜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混炼温度过高,配合剂用量过多,且混炼时分散不均匀,因此会造成胶料产生()

    • A、喷霜
    • B、配合剂结团
    • C、焦烧
    • D、水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什么叫焦烧?引焦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焦烧是非硫化过程中的早期硫化现象。
    胶料出现轻微焦烧时,表现为胶料表面不光滑、可塑性降低。严重焦烧时,胶料表面和内部会生成大小不等的有弹性的熟胶粒(疙瘩),使设备负荷显著增大。
    胶料产生焦烧的主要原因有:混炼时装胶容量过大;温度过高;过早地加入硫化剂且混炼时间过长;胶料冷却不充分;胶料停放时间过长等。有时也会由于配合不当;硫化体系配合用量过多而造成焦烧。
    对出现焦烧的胶料,有及时进行处理。轻微焦烧胶料,可通过低温(45℃以下)薄通,恢复其可塑性。焦烧程度略重的胶料可在薄通时加入1~1.5%的硬脂酸或2~3%的油类软化剂使其恢复可塑性。对严重焦烧的胶料,只能作废处胶理。

  • 第16题:

    ()是制品中的配合剂由内部迁移至表面的现象。它是配合剂在胶料中形成过饱和状态或不相容所致。

    • A、硫化
    • B、喷硫
    • C、焦烧
    • D、喷霜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在胶料硫化过程中使胶料强度上升最快的是()。

    • A、焦烧阶段
    • B、焦烧阶段前
    • C、热硫化阶段
    • D、热硫化阶段前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什么是焦烧?防止焦烧的最直接措施是什么?


    正确答案: 橡胶在加工过程中要经过塑炼、混炼、压延等工序,经受各种温度下不同时间热的作用。在加工工序或胶料停放过程中,可能出现早期硫化现象,即胶料塑性下降、弹性增加、无法进行加工的现象,称为焦烧。防止焦烧的最直接措施是在配方中加入防焦剂。

  • 第19题:

    胶料正硫化时间的长短受哪些因素影响?


    正确答案: 胶料正硫化时间的长短不仅与胶料的配方、胶料的温度、硫化压力等有直接关系,而且要受到硫化工艺方法尤其是受到考察的某些主要性能的影响。

  • 第20题:

    胶料的剩余焦烧时间是指什么?


    正确答案: 剩余焦烧时间是指胶料在模具中受热时保持流动的时间。

  • 第21题:

    问答题
    硫化剂的作用是什么?焦烧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焦烧现象?

    正确答案: 1、硫化的本质是橡胶线型大分子网络化,硫化剂会与橡胶反应生成交联键,使之成为三维网状结构。
    2、焦烧现象产生的原因有(1)促进剂选用不当(内因)(2)加工温度过高(3)冷却不充分(4)加工时间过长(5)配合剂分散不均匀。
    3、预防焦烧现象的措施:(1)使用迟效性促进剂,如次磺酰胺类促进剂(2)控制加工温度不要过高;冷却充分才折叠停放(3)在保证配合剂分散的情况下,尽可能缩短加工时间(4)使用防焦剂(scorchretarder)如CTP。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处理焦烧程度较重的胶料,为什么要加入1-1.5%硬脂酸或油类?

    正确答案: 对于一般焦烧程度较轻的胶料,在开炼机上薄通(辊距1-1.5mm,辊温45℃以下)4-6次,停放24小时,掺入好料中使用。掺用量控制在20%以下。但对于焦烧程度较重的胶料,胶料中硫化键较多,加入1-1.5%硬脂配后使胶料膨润,加快交联结构的破坏,这种胶即使处理好后,在好胶料中掺用比例也不宜高于10%.当然,对于一些焦烧程度严重胶料,除加硬脂酸外,适当加2-3%油类软化剂,以助膨润,处理后只能降级使用。至于焦烧更严重的胶料,不能直接处理使用,只好供做再生胶原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炭黑为什么会影响胶料焦烧性能?

    正确答案: 炭黑的结构对胶料焦烧时间影响:结构性高焦烧时间短;炭黑的粒径越小焦烧时间越短。炭黑粒子表面性能对焦烧影响:主要指炭黑表面含氧量,含氧量高,PH值低,呈酸性,如槽黑,焦烧时间较长。炭黑的用量对焦烧时间影响:用量大能明显地缩短焦烧时间就是因为炭黑增多生成结合橡胶多有促进焦烧的倾向。炭黑在不同硫化体系中对胶料门尼焦烧时间的影响各不相同。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