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焊接高温过程中,奥氏体晶界上的低熔共晶被重新熔化,金属的塑性和强度急剧下降,同时在拉伸应力作用下沿奥氏体晶界开裂,而形成液化裂纹。
第1题:
钛和铌与碳的亲和力很大,易形成碳化物,所以在铬镍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一定量的钛和铌可以有效的防止焊后产生()。
第2题:
碳钢锻造过热,以出现()为特征。
第3题:
当18-8不锈钢的碳含量超过0.1%时,应力腐蚀裂纹开裂的形态为()。所以选用的焊接材料也应以低碳或超低碳为宜。
第4题:
热裂纹是在焊接时的高温下产生的,它的特征是沿原()晶界开裂。
第5题:
焊接热输入越大,晶界低熔相的熔化就越严重,所以,液化裂纹的倾向就()
第6题:
热裂纹都是沿晶界(),而冷裂纹一般是()开裂。
第7题:
下述何种裂纹不是焊接接头中的热裂纹:()
第8题:
镍与硫、磷和NiO等都能形成(),且焊缝为粗大的树枝晶时,在焊接应力作用下易形成热裂纹。
第9题:
低合金钢焊缝金属中,粒状贝氏体不仅在晶界形成,也可在()晶内形成。
第10题:
奥氏体不锈钢工件焊接后进行固溶处理,其目的是()。
第11题:
强度比晶粒低得多
沿晶界破坏
晶粒晶界长强度高
起始裂纹长度与晶粒晶界相当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焊缝金属中,粒状贝氏体不仅在晶界形成,也可在()晶内形成。
第14题:
在钢轨焊后热处理中,由于加热温度达到固相线温度,使奥氏体晶体界局部熔化,或晶界(),这种现象称为过烧。
第15题:
结晶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熔池在结晶过程中存在着低熔点 共晶物,当()足够大时,就形成裂纹。
第16题:
结晶裂纹多发生在杂质较多的碳钢、低中合金钢、奥氏体钢、镍基合金及铝中,是沿晶间开裂,晶界有液膜,裂纹断口有氧化色彩的一种缺陷。
第17题:
热裂纹是在焊接过程中的高温下产生的,它的特征是沿原()晶界裂开。
第18题:
热裂纹是在高温下产生的,而且都是沿奥氏体晶界开裂的。
第19题:
()不溶于铁,而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同时此化合物会与Fe形成共晶,并分布于奥氏体晶界上。当钢材在1000~1200℃压力加工时,由于共晶已经熔化,并使晶粒脱开,钢材将会变得极脆,这种脆性现象称为“热脆”。
第20题:
温度过高使奥氏体晶界局部熔化的现象叫过热。()
第21题:
下列关于晶粒、晶界和亚晶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表面氧化
奥氏体晶界发生氧化或熔化
奥氏体晶粒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