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在工件底平面均布三个支承点,限制了三个自由度,这个面称()。
第1题:
通常使用一个支承点限制工件的一个自由度,用适当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使工件在夹具中位置完全确定,这就是常说的()。
第2题:
工件定位时,作为定位基准的点和线,往往是由某些具体表面体现的,这个表面称为()。
第3题:
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在工件底平面均布三个支承点,限制了三个自由度,这个面称()。
第4题:
工件定位是通过工件的定位基准面与夹具的定位元件的接触来实现的,所以只要定位支承点的总数与需要限制的自由度数目相同,就不会出现欠定位或过定位现象。
第5题:
工件定位+是通过工件的定位基准面与夹具的定位元件的接触(或配合)来实现的,所以定位支承点的位置一定要布置合理。()
第6题:
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在工件底平面均布三个支承点,限制了三个自由度,这个面称()
第7题:
用三个支承点对工件的平面定位,能限制三个移动自由度。()
第8题:
在夹具中,,用一个平面对工件的平面进行定位,可以限制工件的()自由度。
第9题:
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在工件的底平面上均匀地布置三个支承点,可限制工件的三个自由度的这个面称为()。
第10题:
长方体工件定位,在主要基准面上应分布( )支承点,并要在同一平面上。
第11题:
第一定位基准面
第二定位基准面
第三定位基准面
三基面基准体系
第12题:
两个
三个
四个
五个
第13题:
平面定位方法中,描述错误的是()。
第14题:
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被夹具的某一个面限制了三个自由度的工件上的那个面,称为()。
第15题:
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在工件底平面均布三个支承点,限制的三个自由度,这个面称()。
第16题:
用适当分布的六个定位支承点,限制工件的三个自由度,使工件在夹具上的位置完全确定,这就是夹具的六点定位原则。()
第17题:
定位误差就是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其定位基准面的设计基准相对于定位元件支撑面的()发生的最大位移。
第18题:
在定位过程中,支承本身的位置能自动适应工件定位基准面位置变化,这类支承称为()。
第19题:
长方体工件定位,在()上方分布一个支承点。
第20题:
长方体工件定位,在导向基准面上应分布( )支承点,并且要在同一平面上。
第21题:
定位时,用来确定工件在夹具中位置的点、线、面叫做定位基准。
第22题:
导向定位基面
主要限位基面
主要定位基面
止推定位基面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