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金属的充型能力,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题目

什么是金属的充型能力,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相似考题
更多“什么是金属的充型能力,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有哪些?”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铸造时哪些铸型填充条件会影响合金的充型能力?


    正确答案:铸造材料、铸型温度、铸型中的气体和铸件结构都会影响其充型能力。

  • 第2题:

    影响合金充型能力的因素有()、()、()


    正确答案:合金的流动性;浇铸条件;铸型的填充条件

  • 第3题:

    对合金充型能力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1)铸型材料
    (2)铸型温度
    (3)铸型中的气体
    (4)铸件结构

  • 第4题:

    (),称为合金的充型能力。充型能力首先决定于()。


    正确答案:熔融合金充满铸型行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

  • 第5题:

    试述液态金属充型能力与流动性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分析合金成分及结晶潜热对充型能力的影响规律。


    正确答案: (1)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即液态金属充填铸型的能力,简称为液态金属充型能力。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称为“流动性”,是液态金属的工艺性能之一。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首先取决于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同时又受外界条件,如铸型性质、浇注条件、铸件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在工程应用及研究中,通常,在相同的条件下(如相同的铸型性质、浇注系统,以及浇注时控制合金液相同过热度,等等)浇注各种合金的流动性试样,以试样的长度表示该合金的流动性,并以所测得的合金流动性表示合金的充型能力。因此可以认为:合金的流动性是在确定条件下的充型能力。对于同一种合金,也可以用流动性试样研究各铸造工艺因素对其充型能力的影响。
    (2)合金的化学成分决定了结晶温度范围,与流动性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一般而言,在流动性曲线上,对应着纯金属、共晶成分和金属间化合物之处流动性最好,流动性随着结晶温度范围的增大而下降,在结晶温度范围最大处流动性最差,也就是说充型能力随着结晶温度范围的增大而越来越差。因为对于纯金属、共晶和金属间化合物成分的合金,在固定的凝固温度下,已凝固的固相层由表面逐步向内部推进,固相层内表面比较光滑,对液体的流动阻力小,合金液流动时间长,所以流动性好,充型能力强。而具有宽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在型腔中流动时,断面上存在着发达的树枝晶与未凝固的液体相混杂的两相区,金属液流动性不好,充型能力差。
    (3)对于纯金属、共晶和金属间化合物成分的合金,在一般的浇注条件下,放出的潜热越多,凝固过程进行的越慢,流动性越好,充型能力越强;而对于宽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由于潜热放出15~20%以后,晶粒就连成网络而停止流动,潜热对充型能力影响不大。但也有例外的情况,由于Si晶体结晶潜热为α-Al的4倍以上,Al-Si合金由于潜热的影响,最好流动性并不在共晶成分处。

  • 第6题:

    问答题
    对合金充型能力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铸型材料
    (2)铸型温度
    (3)铸型中的气体
    (4)铸件结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在生产中提高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正确选择合金成分和采用合理的熔炼工艺
    2、调整铸型的性质
    3、改善浇注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浇注条件对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影响。

    正确答案: 1)浇注温度:浇注温度越高,液态金属的粘度越小,过热度高,金属液内含热量多,保持液态的时间长,充型能力强。
    2)充型压力:液态金属在流动方向上所受的压力称为充型压力。充型压力越大,充型能力越强。
    3)浇注系统:浇注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则流动阻力越大,充型能力越差。
    4)外力场:如压力、真空、离心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纯金属、共晶合金的充型能力比具有一定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充型能力();比热越大的合金,在相同的过热度下,充型能力();导热系数越小的合金,充型能力();预热铸型可使充型能力()。

    正确答案: 越好,越好,越好,增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影响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金属成分、温度和压力和铸型填充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影响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充型能力?

    正确答案: A.金属的流动性、铸型的性质、浇注条件、铸件结构
    B.正确选择合金的成分和采用合理的熔炼工艺
    调整铸型的性质
    改善浇注条件
    合理设计铸件结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影响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有:()、()和压力和铸型填充条件。

    正确答案: 金属成分、温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因素中,能提高液态合金充型能力的是()

    • A、采用金属型
    • B、采用凝固温度范围宽的合金
    • C、增加充型压力
    • D、降低浇注温度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下列能影响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是()

    • A、液态金属的粘度
    • B、铸型的蓄热系数
    • C、液态金属的浇注温度
    • D、铸件的结构

    正确答案:A,B,C,D

  • 第15题:

    简述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


    正确答案:(1)合金的流动性;(2)浇注条件:浇注温度、充型压力;
    (3)铸型填充条件:材料、温度、铸型中的气体、铸件结构。

  • 第16题:

    影响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有:()、()和压力和铸型填充条件。


    正确答案:金属成分、温度

  • 第17题:

    填空题
    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有合金的流动性、()以及铸型填充条件。

    正确答案: 浇注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填空题
    影响合金充型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和()、()。

    正确答案: 合金自身的流动性,浇注条件,铸型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试述液态金属充型能力与流动性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分析合金成分及结晶潜热对充型能力的影响规律。

    正确答案: (1)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即液态金属充填铸型的能力,简称为液态金属充型能力。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称为“流动性”,是液态金属的工艺性能之一。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首先取决于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同时又受外界条件,如铸型性质、浇注条件、铸件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在工程应用及研究中,通常,在相同的条件下(如相同的铸型性质、浇注系统,以及浇注时控制合金液相同过热度,等等)浇注各种合金的流动性试样,以试样的长度表示该合金的流动性,并以所测得的合金流动性表示合金的充型能力。因此可以认为:合金的流动性是在确定条件下的充型能力。对于同一种合金,也可以用流动性试样研究各铸造工艺因素对其充型能力的影响。
    (2)合金的化学成分决定了结晶温度范围,与流动性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一般而言,在流动性曲线上,对应着纯金属、共晶成分和金属间化合物之处流动性最好,流动性随着结晶温度范围的增大而下降,在结晶温度范围最大处流动性最差,也就是说充型能力随着结晶温度范围的增大而越来越差。因为对于纯金属、共晶和金属间化合物成分的合金,在固定的凝固温度下,已凝固的固相层由表面逐步向内部推进,固相层内表面比较光滑,对液体的流动阻力小,合金液流动时间长,所以流动性好,充型能力强。而具有宽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在型腔中流动时,断面上存在着发达的树枝晶与未凝固的液体相混杂的两相区,金属液流动性不好,充型能力差。
    (3)对于纯金属、共晶和金属间化合物成分的合金,在一般的浇注条件下,放出的潜热越多,凝固过程进行的越慢,流动性越好,充型能力越强;而对于宽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由于潜热放出15~20%以后,晶粒就连成网络而停止流动,潜热对充型能力影响不大。但也有例外的情况,由于Si晶体结晶潜热为α-Al的4倍以上,Al-Si合金由于潜热的影响,最好流动性并不在共晶成分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及提高充型能力的措施。

    正确答案: 第一类因素金属性质方面的因素
    1)金属的密度ρ1;
    2)金属的比热容c1;
    3)金属的导热系数λ1;
    4)金属的结晶潜热 L ;
    5)金属的粘度η;
    6)金属的表面张力σ;
    7)金属的结晶特点。
    第二类因素铸件性质方面的因素
    1)铸型的蓄热系数
    2)铸型的密度ρ2;
    3)铸型的比热容 c2;
    4)铸型的导热系数λ2;
    5)铸型的温度;
    6)铸型的涂料层;
    7)铸型的发气性和透气性。
    第三类因素浇注条件方面的因素:
    1)液态金属的浇注温度t浇;
    2)液态金属的静压头 H;
    3)浇注系统中压头损失总和;
    4)外力场(压力、真空、离心、振动等)。
    第四类因素——铸件结构方面的因素:
    1)铸件的折算厚度 R;
    2)由铸件结构所确定的型腔的复杂程度引起的压头损失。
    措施:金属方面
    (1)正确选择合金的成分
    (2)合理的熔炼工艺。铸型方面:调整铸型,减小铸型中气体反压力(降低型砂中的含水量和发气物质的含量,提高砂型的透气性)
    浇注条件方面
    (1)浇注温度
    (2)充型压头
    (3)浇注系统的结构。
    铸件结构方面
    (1)折算厚度大
    (2)铸件的复杂程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合金的充型能力不好时,易产生哪些缺陷?设计铸件时应如何考虑充型能力?

    正确答案: 合金的充型能力不好时
    (1)在浇注过程中铸件内部易存在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
    (2)容易造成铸件尺寸不精确,轮廓不清晰;
    (3)流动性不好,金属液得不到及时补充,易产生缩孔和缩松缺陷。
    设计铸件时应考虑每种合金所允许的最小铸出壁厚,铸件的结构尽量均匀对称。以保证合金的充型能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影响金属充型能力的主要因素为()、()和()。

    正确答案: 合金的流动性,浇注温度,铸型填充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影响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有金属流动性、铸型性质、浇注条件、铸件结构四个方面。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