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间间隔棒的设计形式主要由以下参量决定,其描述正确的是()。 A、考虑下部软连接在极端的情况时,下部导线翻转上来,上部的绝缘子仍要保持足够的直线距离B、复合相间间隔棒的爬电比距取值按相对地爬电比距的选值的1.7倍考虑C、金具按常规金具考虑D、相间间隔棒的棒芯直径、抗拉、抗压强度应进行计算校核

题目

相间间隔棒的设计形式主要由以下参量决定,其描述正确的是()。

  • A、考虑下部软连接在极端的情况时,下部导线翻转上来,上部的绝缘子仍要保持足够的直线距离
  • B、复合相间间隔棒的爬电比距取值按相对地爬电比距的选值的1.7倍考虑
  • C、金具按常规金具考虑
  • D、相间间隔棒的棒芯直径、抗拉、抗压强度应进行计算校核

相似考题
更多“相间间隔棒的设计形式主要由以下参量决定,其描述正确的是()。 A、考虑下部软连接在极端的情况时,下部导线翻转上来,上部的绝缘子仍要保持足够的直线距离B、复合相间间隔棒的爬电比距取值按相对地爬电比距的选值的1.7倍考虑C、金具按常规金具考虑D、相间间隔棒的棒芯直径、抗拉、抗压强度应进行计算校核”相关问题
  • 第1题:

    间隔棒的施工有哪些要求()

    • A、导线紧线及附件完毕后应立即安装间隔棒,间隔棒与防振锤应同时安装
    • B、间隔棒安装距离可用与飞车相配合的计数器测量或斜距丈量法测量
    • C、三相导线的间隔棒应整齐地排列在一条与导线垂直的直线上
    • D、铁塔两端第一个间隔棒距离偏差应不大于次档距的1.5%,其余应不大于次档距的3%,各相间隔棒安装位置应相互一致

    正确答案:A,B,C,D

  • 第2题:

    安装间隔棒如遇有接续或补修,金具之间保持()的距离。

    • A、1.5m
    • B、2m
    • C、3m
    • D、3.5m

    正确答案:B

  • 第3题:

    电瓷外绝缘爬电比距定义?()

    • A、爬电比距=绝缘子爬距/额定线电压
    • B、爬电比距=绝缘子爬距/额定相电压
    • C、爬电比距=绝缘子爬距/最高线电压
    • D、爬电比距=绝缘子爬距/最高相电压

    正确答案:A

  • 第4题:

    采取优化子导线间隔棒布置的方法抑制次档距振荡的发生,防次档距振荡的间隔棒布置原则有哪些()

    • A、最大次档距
    • B、端次档距
    • C、平均次档距
    • D、中间次档距

    正确答案:A,B,C,D

  • 第5题:

    间隔棒应与导线垂直,三相间隔棒对齐,保持在同一垂直面上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舞动易发区的导地线线夹、防振锤和间隔棒应选用()金具或()金具。


    正确答案:加强型;预绞式

  • 第7题:

    附件安装时,安全带(绳)应拴在横担主材上,不得拴在()上;安装间隔棒时,安全带(绳)应拴在一根子导线上。

    • A、金具
    • B、导线
    • C、绝缘子串
    • D、线夹

    正确答案:C

  • 第8题:

    间隔棒为()金具。

    • A、防护金具
    • B、固定金具
    • C、连接金具
    • D、接续金具

    正确答案:A

  • 第9题:

    线路绝缘子串中出现低值或零值绝缘子时及易诱发污闪,其原因是()。

    • A、该绝缘子串的爬电比距先下降后增大
    • B、该绝缘子串的爬电比距先增大后下降
    • C、该绝缘子串的爬电比距下降
    • D、该绝缘子串的爬电比距增大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依据《交流架空线路用复合相间间隔棒技术条件》(DL/1058-2007),搬运去除外包装的()kV及以上等级相间间隔棒,应平稳搬运,防止相间间隔棒挠度过大。

    • A、110
    • B、220
    • C、330
    • D、500

    正确答案:C

  • 第11题:

    目前比较广泛认可的相间间隔棒布置原则有()。

    • A、越靠近档距中央的位置,导线刚度越小,越易发生振动,因此在靠近导线中央的位置应尽可能设置相间间隔棒
    • B、相间间隔棒不应等距分布,避免形成若干有振动频率相同的子档距,发生子档距间的频率耦合
    • C、无论线路档距大小,所有相间间隔棒都应装设在档距的中央
    • D、较大档距的情况需要设置较多的相间间隔棒

    正确答案:A,B,D

  • 第12题:

    多选题
    采取优化子导线间隔棒布置的方法抑制次档距振荡的发生,防次档距振荡的间隔棒布置原则有哪些()
    A

    最大次档距

    B

    端次档距

    C

    平均次档距

    D

    中间次档距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防止导线舞动一般可根据运行经验采取以下措施()。

    • A、加大线间距离和导线、地线间的水平位移
    • B、加大金具绝缘子的机械安全系数
    • C、安装相间间隔棒
    • D、尽量取消子导线间隔棒
    • E、增加杆塔缩小档距

    正确答案:A,B,C,D,E

  • 第14题:

    在轻、中污区(II级及以下),复合绝缘子的爬电距离()盘型绝缘子;在重污区(III级及以上),其爬电距离()盘型绝缘子最小要求值的3/4;瓷棒绝缘子爬电距离应不小于盘型绝缘子


    正确答案:不宜小于;不应小于

  • 第15题:

    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的爬距按如下原则配置:对c2及以下污区使用的复合绝缘子,其爬电比距选用;对c2以上的污区,选用(),宜采用大小伞型。

    • A、25mm/Kv
    • B、28mm/kV
    • C、30mm/kV
    • D、32mm/kV

    正确答案:A,B

  • 第16题:

    下列关于间隔棒,错误的有()。

    • A、间隔棒应易于安装和拆卸,需要全部拆散
    • B、在间隔棒安装位置上必须保持自导线间距的要求值
    • C、间隔棒任何部件不能损坏或出现永久性变形
    • D、间隔棒应为柔性结构,且具有阻尼性能

    正确答案:A,B

  • 第17题:

    次档距振动()。

    • A、使邻相导线互相鞭击
    • B、使同相次导线互相鞭击
    • C、损伤导线和间隔棒
    • D、甚至损坏金具而使导线落地

    正确答案:B,C,D

  • 第18题:

    为防止绝缘子和金具断裂事故,风振严重区域的导地线线夹、防振锤和间隔棒应选用()金具或()金具。


    正确答案:加强型;预绞式

  • 第19题:

    新建架空输电线因路径选择困难无法避开重冰区及易发生导线舞动的局部区段应提高抗冰设计及采取有效的防舞措施,如采用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相间间隔棒等,并逐步总结、完善防舞动产品的布置原则。()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分裂导线子导线装设间隔棒的主要作用是()。

    • A、预防相间短路;
    • B、预防导线混线;
    • C、防止导线发生鞭击;
    • D、防止导线微风振动。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分裂导线间隔棒的结构面应与导线垂直,安装时应测量次档距。杆塔两侧第一个间隔棒的安装距离偏差不应大于端次档距的(),其余不应大于次档距的±3%。

    • A、±5%
    • B、±3%
    • C、±2%
    • D、±1.5%

    正确答案:D

  • 第22题:

    依据《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绝缘子的爬电距离与其两端承担的最高运行电压之比称为()。

    • A、爬电比距
    • B、统一爬电比距
    • C、最小爬电比距
    • D、最大爬电比距

    正确答案:B

  • 第23题:

    依据《跨区输电线路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二级舞动区内线路防舞治理时,组合防舞措施包括()等组合应用。

    • A、相间间隔棒与线夹回转式间隔棒
    • B、相间间隔棒与双摆防舞器
    • C、线夹回转式间隔棒与双摆防舞器
    • D、相间间隔棒与防舞鞭
    • E、相间间隔棒与偏心重锤

    正确答案: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