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半衰期的概念。”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什么是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T1/2?


    正确答案: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是放射性核的数目衰变到只剩下初始数值一半所需的时间

  • 第2题:

    简述概念模型的概念,设计概念模型的应包括哪两个阶段?


    正确答案: 概念模型指的是一种用户能够理解的系统描述,它使用一组集成的构思和概念,描述系统做什么、如何运作、外观如何等。
    设计概念模型的关键过程应包括如下两个阶段:了解用户在执行日常任务时的行为;选择合适的交互方式,并决定采用何种交互形式。

  • 第3题:

    简述存取控制的概念和存取权限的概念?


    正确答案: 在数据库系统中,为了保证用户只能访问他有权存取的数据,必须预先对每个用户定义存取权限。对于通过鉴定的合法用户,系统根据他的存取权限定义对他和各种操作请求进行控制,确保他只执行合法操作。

  • 第4题:

    简述放射性核素物理半衰期的测定有何用途。


    正确答案: 半衰期是每一种核素所特有的,t=0.693/λ。可通过测定物理半衰期确定核素种类,甚至可推断放射性核素混合物中核素的种类。=0.693/λ。可通过测定物理半衰期确定核素种类,甚至可推断放射性核素混合物中核素的种类。

  • 第5题:

    简述什么是农药半衰期和农药残留量以及影响农药残留的因素。


    正确答案: 半衰期:指农药因降解等原因使其浓度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残留量:指还未被降解而继续存在于土壤中的农药,单位是mg/kg。
    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残留的因素:农药的化学性质;挥发性;溶解度;化学稳定性;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质地;土壤PH;壤温度;土壤水分。

  • 第6题:

    试述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概念及实际意义。


    正确答案: 药物半衰期(t1/2)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以t1/2来表示,反映血浆药物浓度消除情况。其意义为:
    ①临床上可根据药物的t1/2确定给药间隔时间;
    ②t1/2代表药物的消除速度,一次给药后,约经5个t1/2,药物被基本消除;
    ③估计药物达到稳态浓度需要的时间,以固定剂量固定间隔给药,经5个t1/2,血浆药物浓度达到稳态,以此可了解给药后多少时间可达到稳态治疗浓度。

  • 第7题:

    简述知识的概念 重要概念,答概念及其类型。


    正确答案: 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知识的类型感:
    n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n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
    n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药物半衰期的意义。

    正确答案: ①确定给药间隔时间
    ②预测连续给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
    ③估计停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的时间
    ④是药物分类依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血浆蛋白结合率,血浆半衰期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即血液中与蛋白结合的药物占总药量的百分数。 结合率高的药物在结合部位达到饱合后,如继续稍增药量,就能导致血浆中的自由型药物浓度大增,而引起毒性反应。如两种药与同一类蛋白质结合,且结合率高低不同,将他们前后服用或同时服用可发生与蛋白质结合的竞争性排挤现象,导致血浆中某一自由型药物的浓度剧增,而发生毒性反应。
    药物半衰期(t1/2)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以t1/2来表示,反映血浆药物浓度消除情况。
    其意义为:
    ①临床上可根据药物的t1/2确定给药间隔时间;
    ②t1/2代表药物的消除速度,一次给药后,约经5个t1/2,药物被基本消除;
    ③估计药物达到稳态浓度需要的时间,以固定剂量固定间隔给药,经5个t1/2,血浆药物浓度达到稳态,以此可了解给药后多少时间可达到稳态治疗浓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概念及实际意义。

    正确答案: 药物半衰期(t1/2)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以t1/2来表示,反映血浆药物浓度消除情况。其意义为:
    ①临床上可根据药物的t1/2确定给药间隔时间;
    ②t1/2代表药物的消除速度,一次给药后,约经5个t1/2,药物被基本消除;
    ③估计药物达到稳态浓度需要的时间,以固定剂量固定间隔给药,经5个t1/2,血浆药物浓度达到稳态,以此可了解给药后多少时间可达到稳态治疗浓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简述血浆蛋白结合率,血浆半衰期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即血液中与蛋白结合的药物占总药量的百分数。 结合率高的药物在结合部位达到饱合后,如继续稍增药量,就能导致血浆中的自由型药物浓度大增,而引起毒性反应。如两种药与同一类蛋白质结合,且结合率高低不同,将他们前后服用或同时服用可发生与蛋白质结合的竞争性排挤现象,导致血浆中某一自由型药物的浓度剧增,而发生毒性反应。
    药物半衰期(t1/2)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以t1/2来表示,反映血浆药物浓度消除情况。
    其意义为:
    ①临床上可根据药物的t1/2确定给药间隔时间;
    ②t1/2代表药物的消除速度,一次给药后,约经5个t1/2,药物被基本消除;
    ③估计药物达到稳态浓度需要的时间,以固定剂量固定间隔给药,经5个t1/2,血浆药物浓度达到稳态,以此可了解给药后多少时间可达到稳态治疗浓度。

  • 第12题:

    简述数据库概念模型(概念结构)的特点?


    正确答案: 1)能真实地、充分地反映现实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一个真实模型。
    2)易于理解,可以用它和不熟悉数据库的用户交换意见。
    3)易于更改。
    4)易于向关系、网状、层次等各种数据模型转换。

  • 第13题:

    简述心理健康的概念概念。


    正确答案: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的内容完整、协调一致。

  • 第14题:

    简述持续输注即时半衰期的概念和意义


    正确答案:持续输注即时半衰期指持续恒速给药一段时间后,停止输注,血浆药物浓度下降50%所需要的时间。与消除半衰期不同,持续输注即时半衰期不是一个常数,随着持续输注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小时的变化,其持续输注即时半衰期会有显著的增加。持续输注即时半衰期的提出对于临床麻醉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据此可以合理地控制血浆药物浓度,使病人很快地苏醒和恢复。

  • 第15题:

    试述首过消除、肝肠循环、药物消除半衰期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1、首过消除(firstpasselimination),也称为首过代谢(firstpassmetabolism)---口服药物在吸收过程中受到胃肠道和肝细胞的酶的灭活代谢,导致进入体循环的活性药量减少。
    意义:根据药物特性、临床需求等因素判断是否采取口服给药方式,来得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2、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circulation)---由肝细胞分泌到胆汁的某些药物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转化为代谢产物,排泄入小肠后被酶水解又成为原形药物,并被肠粘膜上皮细胞重吸收由肝门静脉进入全身循环。
    意义:肝肠循环使药物反复循环于肝、胆汁与肠道之间,延缓排泄而使血药浓度维持时间延长。
    3、药物消除半衰期(hale-life,t1/2)---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意义:
    ①反应机体消除药物的能力与消除药物的快慢程度;
    ②根据半衰期与药物转运和转化的关系判断体内药物浓度;
    ③药物分类;
    ④临床给药间隔依据。

  • 第16题:

    简述药物半衰期的意义。


    正确答案: ①确定给药间隔时间
    ②预测连续给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
    ③估计停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的时间
    ④是药物分类依据

  • 第17题:

    简述什么是放射性核素的衰变与半衰期?福岛核污水中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是多少?


    正确答案:放射性核素能自发地改变核结构而转变成另一种核素,这种现象称之为核衰变。放射性核素的衰变都有自己固有的衰变速度。衰变后产生的子体核素,有的是稳定的,有的是不稳定的。
    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衰变至原来数量的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长短差别很大,短的远小于一秒,长的可达数十万年,甚至更长。
    此次福岛核污水泄漏出的主要放射性核素是铯、锶、氚和碘。在铯和锶的家族中,铯-134半衰期为2.06年,铯-136半衰期为13.00天,铯-137的半衰期是30.17年,铯-147的半衰期20.00年;锶-89的半衰期约为50.00天,锶-90半衰期约为29.00年;氚的半衰期约为12.43年;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30天。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什么是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T1/2?

    正确答案: 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是放射性核的数目衰变到只剩下初始数值一半所需的时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试述首过消除、肝肠循环、药物消除半衰期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首过消除(firstpasselimination),也称为首过代谢(firstpassmetabolism)---口服药物在吸收过程中受到胃肠道和肝细胞的酶的灭活代谢,导致进入体循环的活性药量减少。
    意义:根据药物特性、临床需求等因素判断是否采取口服给药方式,来得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2、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circulation)---由肝细胞分泌到胆汁的某些药物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转化为代谢产物,排泄入小肠后被酶水解又成为原形药物,并被肠粘膜上皮细胞重吸收由肝门静脉进入全身循环。
    意义:肝肠循环使药物反复循环于肝、胆汁与肠道之间,延缓排泄而使血药浓度维持时间延长。
    3、药物消除半衰期(hale-life,t1/2)---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意义:
    ①反应机体消除药物的能力与消除药物的快慢程度;
    ②根据半衰期与药物转运和转化的关系判断体内药物浓度;
    ③药物分类;
    ④临床给药间隔依据。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