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错误
更多“一批煤只能是一个采样单元。”相关问题
  • 第1题:

    采样单元是从一批煤中采取一个总样所代表的煤量,一批煤可以是一个采样单元,也可以是许多个采样单元。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 第2题:

    一批煤只能是一个采样单元。

    A

    B



    一批煤不一定是一个采样单元。

  • 第3题:

    ()分品种以1000t为一基本采样单元。

    A商品煤

    B地销煤

    C省外煤


    A

  • 第4题:

    将一批煤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时,采样精密度小于作为一个采样单元时的精密度。

    A

    B



  • 第5题:

    公司《商品煤样人工采取作业指导书》规定采样单元子样数:采样单元为2-4车时,每车采取3个子样。

    A

    B



  • 第6题:

    从一个采样单元中取出全部子样合并成煤样成为混样。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为什么对同一批煤入厂时要采样化验全水分,入炉前还要采样化验全水分?


    正确答案:燃煤采样化验全水分是为评价煤质和计算煤量的依据,一般煤炭出矿发运时,都规定有计价水分,若采样化验的全水分超过规定的计价水分时,可根据供求双方的供货协议,为用户补发商品煤量。
    对炉前煤采样化验全水分,则是为了计算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时使用,例如煤耗计算必须有全水分的数据才能换算成收到基,而煤耗是按收到基计算的。由于输送或存放等原因,入炉煤的全水分与入厂煤的全水分是有差别的,因此在化验入厂煤全水分的同时也必须化验入炉煤的全水分。

  • 第8题:

    一批火车销售1000吨中煤,作为一个采样单元,应采的最少子样数为()。

    • A、20个
    • B、30个
    • C、10个
    • D、18个

    正确答案:A

  • 第9题:

    从一个采样单元中取出全部子样合并成煤样称为()。

    • A、分样
    • B、混样
    • C、总样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对某一商品煤进行采样时,以下三者所代表的煤样关系正确的是()

    • A、子样<总样<采样单元
    • B、采样单元<子样<总样
    • C、子样<采样单元<总样
    • D、总样<采样单元<子样

    正确答案:A

  • 第11题:

    一批煤不一定是一个采样单元。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2题:

    将一批煤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时,采样精密度小于作为一个采样单元时的精密度。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3题:

    一批煤的采样精密度与煤的变异性有关,同时还与()有关。

    A从该批煤中采取的总样数目

    B每个总样的子样数目

    C与标称最大粒度相应的试样质量

    D采样方式即是否连续采样


    A,B,C,D

  • 第14题:

    一批煤是一个采样单元。

    A

    B



    一批煤可以是一个或几个采样单元。

  • 第15题:

    从一个采样单元中取出全部子样合并成煤样成为混样。

    A

    B



    从一个采样单元中取出全部子样合并成煤样成为总样。

  • 第16题:

    一批煤不一定是一个采样单元。

    A

    B



  • 第17题:

    一批煤是一个采样单元。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一批40000t洗精煤通过皮带输送装船,用采样机进行采样,应将该批煤分为()个采样单元。

    • A、1
    • B、2
    • C、3
    • D、4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批是指需要进行整体性质测定的一个独立煤量。采样单元是指从一批煤中采取一个总样所代表的煤量,一批煤可以是一个采样单元,也可以是许多个采样单元。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对于例行采样方案的精密度的估算采用多个采样单元双份样法,特定批煤的采样精密度的估算采用多份采样法。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1题:

    一批煤可以只能是一个采样单元。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2题:

    一批化工产品共7300瓶,每10瓶一箱,如果以一箱一个采样单元应采()箱做样。


    正确答案:28

  • 第23题:

    公司《商品煤样人工采取作业指导书》规定采样单元子样数:采样单元为2-4车时,每车采取3个子样。


    正确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