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避雷器一般基本要求应具有(),从而易于实现合理的绝缘配合。A、耐受雷电过电压B、耐受雷电电流C、良好的伏秒特性D、较小的冲击系数”相关问题
  • 第1题:

    雷电过电压下的绝缘配合中,对受避雷器保护的设备,其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由避雷器的雷电冲击保护水平乘以配合因数Kc计算选定。一般情况下Kc取值为()。
    A.Kc≥1.15; B.Kc≥1.25; C.Kc≥1.3; D.Kc≥1.4.


    答案:D
    解析:

  • 第2题:

    在进行变电所绝缘子串雷电过电压绝缘配合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A.对500kV系统,应选取20kA标称雷电电流下的残压值进行絶缘配合;
    B.对330kV和220kV系统,应选取1OkA标称雷电电流下的残压值进行绝缘配合;
    C.对3~110kV系统,应选取5kA标称雷电电流下的残压值进行绝缘配合;
    D.绝缘子串的雷电过电压配合系数都取为1.5。


    答案:A,B,C
    解析:

  • 第3题:

    某变电所高压配电装置电压为220kV,已知所选避雷器型号是W10Y5-200/496,其1OkA雷电冲击残压Ub=496kV。在主变压器与雷电过电压的绝缘配合中,确定变压器的内、外绝缘的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和内绝缘的工频耐受电压。
    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值不小于()。
    A.545.6kV; B.595.2kV; C.644.8kV; D.694.4kV。


    答案:D
    解析:
    根据DL/T620—199710.4.4条的相关规定:
    对220kV变压器的全波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Und与避雷器残压Ubnc的配合系数Kc取1.4,即得
    Und=KcUbnc=1.4X496=694.4(kV)

  • 第4题:

    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雷电具有( )的特点。

    A雷电流幅值大

    B雷电流陡度大

    C冲击性强

    D放电速度极快

    E冲击过电压高


    A,B,C,E
    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雷电具有雷电流幅值大、雷电流陡度大、冲击性强、冲击过电压高的特点。雷电具有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等三方面的破坏作用。

  • 第5题: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运行特性主要由()短路电流试验等级等决定。

    • A、额定电压
    • B、冲击通流能力(雷电通流能力、长持续时间耐受能力)
    • C、工频电压耐受时间特性
    • D、耐污性能

    正确答案:A,B,C,D

  • 第6题:

    确定换流站各部分防雷标准的是绝缘配合中采用的()。

    • A、雷电波配合电流
    • B、雷电波感应电流
    • C、雷电波泄露电流
    • D、雷电波冲击电流

    正确答案:A

  • 第7题:

    阀型避雷器的通流容量是表示阀片耐受雷电流、工频续流和操作冲击电流的能力。


    正确答案:错误

  • 第8题:

    以下雷电过电压绝缘配合原则中,不必要的是()。

    • A、变电所中电气设备、绝缘子串和空气间隙的雷电冲击强度,以避雷器的雷电保护水平为基础进行配合;
    • B、送电线路按规程对各级电压要求的耐雷水平进行配合;
    • C、在悬垂绝缘子串的空气间隙绝缘配合中,应计及导线风偏的影响;
    • D、变电站雷电过压的绝缘配合还应对线路的雷电入侵波作配合。

    正确答案:D

  • 第9题:

    用雷电冲击电压试验能考核变压器主绝缘耐受大气过电压的能力,因此()应进行雷电冲击电压试验。

    • A、变压器出厂时
    • B、交接试验时
    • C、预防性试验时
    • D、改造后

    正确答案:A,D

  • 第10题:

    雷电具有()的特性。

    • A、雷电流幅值大
    • B、雷电流陡度大
    • C、雷电冲击过电压高
    • D、雷电具有高频
    • E、雷电具有直流特征

    正确答案:A,B,C,D

  • 第11题:

    变电所电气设备绝缘的全波雷电冲击耐压与避雷器标称放电电流下残压的配合系数,正确的是()

    • A、1.4
    • B、1.25
    • C、1.15

    正确答案:A

  • 第12题:

    多选题
    雷电具有()等特点。
    A

    雷电流幅值大

    B

    雷电流陡度大

    C

    雷电冲击过电压低

    D

    雷击几率小故危害不大

    E

    雷电冲击过电压很高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雷电过电压下的绝缘配合中,已知某工程选用的550kV避雷器雷电冲击残压Ubnc为1O11kV,操作冲击残压Ubcc为827kV,计算500kv电流互感器的全波額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Und值和相对地操作冲击耐受电压Ucz值。
    全波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Und值是()。
    A.1213kV; B.1314kV; C.1415kV; D.1516kV。


    答案:C
    解析:
    根据DL/T620—199710.4.3条、10.4.4条的相关规定:
    对500kV电流互感器的全波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Und与避雷器残压Ubnc的配合系数Kc取1.4,即得
    Und=KcUbnc=1.4X1011=1415(kV),

  • 第14题:

    某变电所高压配电装置电压为220kV,已知所选避雷器型号是W10Y5-200/496,其1OkA雷电冲击残压Ub=496kV。在主变压器与雷电过电压的绝缘配合中,确定变压器的内、外绝缘的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和内绝缘的工频耐受电压。
    工频耐受电压应该不小于( )。
    A.203.7kV; B.218.2kV; C.232.8kV; D.247.3kV。


    答案:B
    解析:
    根据DL/T620—199710.4.4条的相关规定:
    对220kV变压器的工频耐受电压应该不小于1.5倍系统最高相电压。即Ucz=KcUm/√3=1.5X252/√3=218.2(kV)

  • 第15题:

    在雷电过电压下的绝缘配合中,已知某工程选用的550kV避雷器雷电冲击残压Ubnc为1O11kV,操作冲击残压Ubcc为827kV,计算500kv电流互感器的全波額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Und值和相对地操作冲击耐受电压Ucz值。
    相对地操作冲击耐受电压值是()。
    A.951kV; B.976kV; C.992kV; D.1034kV。


    答案:A
    解析:
    根据DL/T620—199710.4.3条、10.4.4条的相关规定:
    对500kV电流互感器相对地操作冲击耐受电压U3的操作冲击配合系数Kc取1.15.即
    Ucz=KcUbcc=1.15X827=951(kV)。

  • 第16题:

    避雷器的伏秒特性应()于被保护设备,其“残压”应()于被保护设备的冲击耐受电压。
    低;低

  • 第17题:

    直流输电外绝缘应耐受()。

    • A、直流工作电压
    • B、内过电压
    • C、雷电过电压
    • D、日光暴晒

    正确答案:A,B,C

  • 第18题:

    电气设备内绝缘的耐受电压是以避雷器的()保护水平为基础,同时乘以一配合系数(安全裕度),用惯用法加以确定。

    • A、操作冲击
    • B、雷电冲击
    • C、操作冲击、雷电冲击
    • D、其他选项均不正确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雷电具有()等特点。

    • A、雷电流幅值大
    • B、雷电流陡度大
    • C、雷电冲击过电压低
    • D、雷击几率小故危害不大
    • E、雷电冲击过电压很高

    正确答案:A,B,E

  • 第20题:

    电气设备内绝缘全波雷电冲击试验电压与避雷器标称放电电流下残压之比,称为绝缘配合系数,该系数越大,被保护设备越安全。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1题:

    避雷器的作用是什么? 避雷器是用来限制过电压幅值的保护电器,并联在被保护电器与地之间。当雷电波沿线路侵入时,过电压的作用使避雷器放电,雷电流经避雷器泄入大地,从而限制了雷电过电压的幅值,使避雷器上的残压不超过被保护电器的冲击放电电压,而保护了电器


    正确答案: 1.应立即断开电源,并用二氧化碳、1211灭火器进行灭火
    2.无灭火器时,可以用喷雾水枪灭火
    3.注意不得使用泡沫灭火器或砂土灭火

  • 第22题:

    避雷器实现良好的保护应满足:具有良好的伏秒特性和较强的绝缘自恢复能力。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3题:

    多选题
    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雷电具有( )的特点。
    A

    雷电流幅值大

    B

    雷电流陡度大

    C

    冲击性强

    D

    放电速度极快

    E

    冲击过电压高


    正确答案: C,E
    解析: 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雷电具有雷电流幅值大、雷电流陡度大、冲击性强、冲击过电压高的特点。雷电具有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等三方面的破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