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为有效担负起引雷和泄雷任务。避雷针通常有接闪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三部分组成。
A对
B错
第2题:
建筑物顶部的避雷针、避雷带等()与顶部外露的其他金属物体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电气通路,且与避雷引下线连接可靠。
第3题:
避雷针的最高部分用来接受雷电放电的部位,称为()或受雷尖端。
第4题:
一套完整的防雷装置应包括()、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
第5题:
室外天线的馈线临近避雷针或避雷针引下线时,馈线应穿金属管或采用屏蔽线,并将金属管或屏蔽接地。
第6题:
避雷针由三部分组成,其中埋入大地的金属物体叫()
第7题:
互相连接的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或金属是屋面的接地引下线,一般不应少于两根。
第8题:
避雷针接地引下线金属筒壁作引下线时筒壁厚度应不小于(),金属筒壁底部与接地体链接应两点对称。
第9题:
避雷器接地引下线在空中与电气设备及其它接地装置应保持()米距离,在地下应保持()米距离。
第10题: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宜
应
必须
第13题:
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太高或其它原因难以装设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时,可将避雷针或避雷网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直接装在建筑物上,并须符合下列要求()。
第14题:
下列关于避雷针(线)接地线连接的论述正确的是()。
第15题:
装有避雷针的金属筒体,其厚度小于4mm时,可作避雷针的引下线。
第16题:
引下线邻近其它金属部分(雨水管等)不应相互连接。
第17题:
避雷针接地引下线金属筒壁作引下线时筒壁厚度应不小于4mm,金属筒壁底部与接地体链接应两点对称。
第18题:
装有避雷针的金属筒体,当其厚度不小于()时,可作避雷针的引下线。避雷针筒体底部应至少有()处与接地体对称连接。
第19题:
避雷针引下线必须使用金属导体。
第20题:
避雷针接地引下线竣工验收时,金属筒壁作引下线时筒壁厚度应不小于(),金属筒壁底部与接地体链接应两点对称。
第21题:
为有效担负起引雷和泄雷任务。避雷针通常有接闪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三部分组成。
第22题:
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互相连接;
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分布,其间距不应大于12m;
建筑物应装设均压环、环间垂直距离不应大于6m,所有引下线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和金属设计均应连到环上;
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应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