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机组减负荷过程中,锅炉干态转湿态操作要点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破沫网的操作状态有湿态和干态两种。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在机组冷态启动过程中,锅炉汽包的温差和热应力是如何变化的,并说明原因?为合理控制汽包热应力,对锅炉启动操作有何要求?


    正确答案: 上水阶段:内壁温度大于外壁温度,形成内外壁温差,因此在汽包内壁产生压缩热应力,外壁产生拉伸热应力,温差越大,该热应力越大。
    操作要求:(1)冷态启动严格按运规要求控制上水温度和上水速度(2)热态启动控制水温与汽包壁温差不大于40℃。
    在启动升温过程中,锅炉汽包金属的温差与热应力的变化大体分三个阶段。
    在点火升温初期,炉内只有少量的油枪投入,炉内的火焰充满度很差,水冷壁的吸热不均匀性很大。受热面及工质的温度很低,工质的汽化潜热大。对于强制循环锅炉(如#1炉),汽包和管内流动可以通过炉水泵进行,情况好一些;在自然循环锅炉中因水循环尚未建立,汽包内的水流动很慢,与下部汽包壁所接触得都是几乎静止的水,传热与升温都相对缓慢。在汽包上部的汽空间中,一旦上升管生汽,汽包壁即与蒸汽接触,换热方式是凝结放热,换热系数与受热速度比汽包下部要大好多倍。金属升温速度大,使汽空间的汽包上部壁温高于水空间的汽包下部壁温,这一温差导致汽包产生拱背状变形,产生上部受压、下部受拉的热应力。这一温差与热应力之间的定量关系,由于汽包形状和受热情况的复杂性以及在此过程中汽包壁温分布难以描述,还难确切计算,一般都按50℃设限。锅炉启动初期升温、升压速度应该严格控制,不能超越多主要原因即在于此。#2炉汽包另外设置了高位水位计,可以采用高水位方式来缓解启动时汽包的上下部温差。
    第二阶段是随着锅炉内吸热量和炉水温度的升高、蒸汽的产生、水循环逐渐建立,汽包上下壁温差逐渐缩小,升温升压速度可以有所增大,但仍有相应当限制,并仍需密切注意这一温差。
    第三阶段是锅炉汽压升高到接近额定值,此时金属的工作应力已因内压而接近设计值,虽然这时汽包上、下温度已接近均匀,热应力已低,但若有较大的热应力附加到工作应力上,仍将是危险的。因此上升速度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操作要求:严格按运规规定控制锅炉升温升压率。

  • 第3题:

    麻纤维在湿态下的强度高于干态,约为干态时的()。

    • A、60%
    • B、150%
    • C、120%
    • D、80%

    正确答案:C

  • 第4题:

    机组冷、热态起动冲转时,蒸汽参数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冷态起动冲转后,进入汽缸的蒸汽流量能满足汽轮机顺利通过临界转速达到全速。为使金属各部件加热均匀,增大蒸汽的容积流量,进汽压力应适当选低一些。温度应有足够的过热度,并有金属温度相匹配,以防止热冲击。我厂规定冷态冲转参数为4.2MpA、320℃。
    热态起动时,应根据高压缸调节级金属温度和中压叶片持环温度,选择适当的与之匹配的主蒸汽温度和再热蒸汽温度,即两者的温差符合汽轮机热应力、热变形和差胀的要求。一般要求蒸汽温度高于调节级金属温度和中压叶片持环温度56~110℃,但最高不得高于额定温度值。为了防止凝结放热,要求蒸汽过热度不低于50℃,保证新蒸汽经过调节汽门节流和喷嘴膨胀后,蒸汽温度仍不低于调节级的金属温度。

  • 第5题:

    机组并网时,永态转差系数增大有利于负荷稳定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锅炉冷态开式清洗、冷态循环清洗、热态清洗结束的水质标准是什么?


    正确答案: 冷态开式清洗结束的水质指标:Fe<500ppb或混浊度≤3ppm;油脂≤1ppm;pH值≤9.5。
    冷态循环清洗结束的水质指标:Fe<100ppb,pH值:9.3~9.5,水的电导率≤1μS/cm。
    当储水罐出口水质Fe<50μg/L热态清洗结束。

  • 第7题:

    在启动分离器从湿态转干态时要防止汽温降低,那么从干态转湿态时要防止汽温升高。


    正确答案:正确

  • 第8题:

    机组极热态启动时,锅炉如何控制汽压汽温?


    正确答案:极热态锅炉启动初期,要采取一些措施提高过热蒸汽温度,如适当加大底层二次风,多开上层油枪,提高火焰中心。风量够用即可,不能过大,温升速度可适当加快,冲转前主要靠加减燃料量来控制汽温,靠调整高低压旁路的开度和向空排汽门的开度控制汽压,并网后,机组尽快接带负荷快,应适时投入减温水,并改变炉内配风,控制汽温上升的速度,随负荷增长,涨汽压,略涨汽温,等汽温与汽压匹配时,再按升温升压曲线控制机组参数。

  • 第9题:

    控制循环锅炉单元机组冷态启动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控制循环锅炉单元机组的启动顺序与自然循环锅炉单元机组类似,但由于控制循环锅炉在下降管中装有控制循环泵以及过热蒸汽系统中配有5%启动旁路(有些控制循环锅炉未配),使机组启动时间缩短,安全性和经济性提高。
    ⑴汽包工作条件
    汽包结构不同于自然循环锅炉,汽包容量较小,上升管来的汽水混合物从汽包顶部引入,沿弧形衬板与汽包金属内壁之间的通道自上而下流动,汽包内壁上、下温度基本相同,无汽包上下壁温差。
    ⑵水循环安全性
    点火之前,循环泵已启动,建立了水循环,汽包受热比较均匀,启动初期循环倍率较大,管内有足够水量流动,而且给水和锅火经汽包、循环泵混合后进入水冷壁,锅水温度较均匀,控制循环锅炉点火初期无需其他措施来改善水冷壁的受热情况。
    省煤器保护
    控制循环锅炉在25%~30%额定负荷之前,领先循环水泵对省煤器进行强迫循环,其循环水量大,保护可靠。
    ⑷5%启动旁路作用
    配有5%额定流量启动旁路的控制循环锅炉冷态启动一般不投用机组旁路。
    启动时水循环不会有不安全问题,锅炉可以维持较低负荷运行,锅炉产生的少量蒸汽可以开始锅炉暖管、汽轮机冲转、暖机,缩短启动时间。汽温、汽压参数的匹配靠5%旁路:开大启动旁路,降低汽压、提高汽温;关小启动旁路,提高汽压,降低汽温。
    ⑸再热器运行
    采用5%启动旁路机组,再热器无蒸汽通过,处于干烧状态,再热器本身采用高温材料外,运行时严格控制锅炉出口烟温。
    ⑹炉水循环水泵的运行
    炉水泵启动前,先充水排除电动机和泵内的空气,炉水泵投运后,要确保其二次冷却水的畅通,泵的启停要监视汽包水位的变化。
    一般一台炉水泵在点火前启动,第二台炉水泵在锅炉起压后、汽轮机冲转前启动,第三台留作备用。

  • 第10题:

    在()汽轮机部件可能要发生过大的寿命损耗。

    • A、机组冷态启动时;
    • B、正常运行当负荷突然发生甩去50%额定负荷以上时;
    • C、极热态启动时;
    • D、机组温态启动时。

    正确答案:A,B,C

  • 第11题:

    问答题
    干态转湿态操作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给水旁路调门投自动,给水量约为900t/h,过热器减温水控制汽温。361阀投自动。
    2、负荷在289MW以上,储水罐水位为虚假水位,因此干态转湿态不宜在289MW以上进行。在320MW左右时应控制过热度不宜过高,
    3、转湿态应在负荷300MW~260MW左右。转换前负荷、蒸汽参数、给水流量应保持稳定。若投油稳燃应在转换前进行,尽量不在转换过程中投油。
    4、减少燃料量,整个转换过程约需减煤量20t/h,同时配合减小磨煤机风量,以利于降低热负荷,随着机组负荷的降低,监视过热度缓慢下降。
    5、过热度降至零时,机组负荷降至289MW为最佳,此时储水罐开始见水,这样能确保蒸汽不带水。
    6、换过程中应稳定主汽压力9.7MPa,随着燃料量的减少,压力降低,可采用关小汽机调门的方法稳定主汽压力,但负荷不可大幅下降,因负荷对储水罐水位的修正作用较大。
    7、水罐水位5m以上,可启动BCP运行,同时根据储水罐水位缓慢打开360阀,控制流量至240t/h以上,可投入360阀自动。注意360阀开度不能过快,否则容易造成因储水罐水位低跳BCP。
    8、适当减少减温水,防止过热、再热汽温下降过快。在转换过程中应严密监视省煤器入口给水流量应大于最小给水流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机组并网时,永态转差系数增大有利于负荷稳定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机组热态、极热态启动时,为什么要尽快将负荷带到与调节级缸温相对应的负荷水平?


    正确答案: 众所周知,所谓机组热态、极热态即是汽缸温度水平较高的状态。其具体值的规定与汽机的汽缸结构、机组容量有关。本公司设备温度水平已在运行规程有明确的规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机组的热态、极热态启动初期,尤其是在机组冲转、带初负荷阶段,由于蒸汽流量少、调门节流的关系,蒸汽对汽缸的加热程度有限,甚至可以说在调节级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冷却作用,在此也可以明确地说,在机组的热态、极热态启动初期,按照目前的冲转参数,尽管有相当的蒸汽温度富裕和一定的过热度,由于调节级的巨大焓降,对高、中压缸联合启动的机组的调节级来说几乎都是负温差启动。中压缸启动的机组,在倒缸过程中也有类似情况,只不过程度有异而言。
    东芝公司对二期机组给出了各种启动状态的调节级处的蒸汽、金属壁温的变化情况:
    事实上,热态、极热态启动时的调节级壁温时有大于列表所示的温度,换句话说,在热态、极热态启动时调节级处的负温差有分别大于-25℃、-54℃的实际情况发生。
    无论是热态、极热态启动,还是温态、冷态启动,对金属的热应力控制是必须注意的,二期运行规程中对东芝机组的控制限额已作了明确的规定。
    这种负温差的弊害是:
    1、造成汽缸金属的温度循环。冲转、带初负荷时,调节级处金属壁温下降,随着负荷的上升,金属壁温再逐渐回升。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温度循环而产生了热应力交变,即产生了一次低频疲劳损伤。
    2、机组的热态、极热态启动就胀差方面来说,主要是防止产生过度的负胀差。机组的负温差存在,无疑使胀差往负方向发展。
    3、过度的负温差,将发生过度的上、下缸温差、汽缸变形,严重时将发生机组振动、动静摩擦。
    4、过度的负温差,主机DEH有可能启动相关而闭锁汽机升速、带负荷速率,使机组启动工作变得复杂化,延缓机组的启动速度。
    综上所述,机组热态、极热态启动时,为什么要将负荷尽快带到与调节级缸温相对应的负荷水平的道理就不言而谕了。

  • 第14题:

    棉纤维湿态强度与干态强度大小相比,湿态强度()干态强度。

    • A、等于
    • B、想当于
    • C、大于
    • D、小于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在()工况下,汽轮机部件可能要发生过大的寿命损耗。

    • A、机组温态启动时
    • B、机组冷态启动时
    • C、正常运行当负荷突然发生甩去50%额定负荷以上时
    • D、极热态启动时

    正确答案:B,C,D

  • 第16题:

    由干态操作进入冷凝态操作过程中,调整导向叶片的开度是为了加快进入()操作的速度。


    正确答案:冷凝态

  • 第17题:

    锅炉湿态转干态时,操作关键是什么?


    正确答案:控制给水流量稳定,逐步增加燃料量。

  • 第18题:

    干态转湿态操作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给水旁路调门投自动,给水量约为900t/h,过热器减温水控制汽温。361阀投自动。
    2、负荷在289MW以上,储水罐水位为虚假水位,因此干态转湿态不宜在289MW以上进行。在320MW左右时应控制过热度不宜过高,
    3、转湿态应在负荷300MW~260MW左右。转换前负荷、蒸汽参数、给水流量应保持稳定。若投油稳燃应在转换前进行,尽量不在转换过程中投油。
    4、减少燃料量,整个转换过程约需减煤量20t/h,同时配合减小磨煤机风量,以利于降低热负荷,随着机组负荷的降低,监视过热度缓慢下降。
    5、过热度降至零时,机组负荷降至289MW为最佳,此时储水罐开始见水,这样能确保蒸汽不带水。
    6、换过程中应稳定主汽压力9.7MPa,随着燃料量的减少,压力降低,可采用关小汽机调门的方法稳定主汽压力,但负荷不可大幅下降,因负荷对储水罐水位的修正作用较大。
    7、水罐水位5m以上,可启动BCP运行,同时根据储水罐水位缓慢打开360阀,控制流量至240t/h以上,可投入360阀自动。注意360阀开度不能过快,否则容易造成因储水罐水位低跳BCP。
    8、适当减少减温水,防止过热、再热汽温下降过快。在转换过程中应严密监视省煤器入口给水流量应大于最小给水流量。

  • 第19题:

    机组温热态启动时,锅炉启动步骤按热态启动进行,升温升压按汽机热态启动要求行。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600MW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冷态开式清洗操作如何进行?


    正确答案: 1.打开锅炉本体系统全部疏水阀,打开储水箱溢流水阀。
    2.调整合适的冲洗流量(一般为300~500t/h),将水排至锅炉疏水扩容器。
    3.冲洗至储水箱下部出口水质指标合格,冷态清洗水质合格标准:Fe<500ppb,混浊度
    ≤3ppm,油脂≤1ppm,PH≤9.5。
    4.按下列顺序关闭疏水阀,冷态开式清洗结束。
    疏水阀关闭顺序:省煤器入口-水冷壁入口-螺旋管圈出口-折焰角汇集集箱-循环泵管路-储水箱溢流阀。

  • 第21题:

    机组冷态启动,锅炉从点火到冲转过程炉侧有哪些主要操作?


    正确答案:锅炉保护切至“微油枪点火方式”
    检查燃油系统运行正常
    检查炉膛吹扫条件满足,炉膛吹扫
    吹扫结束,确认锅炉MFT信号自动复位
    确认A、B磨煤机冷风关断门、磨出口门全开,冷风调节挡板适当开度
    确认两台一次风机检查完毕,启动运行正常后,提高一次风压为4.5KPa,确认密封风机联动启动并运行正常
    确认暖炉油启动许可条件满足
    各二次风挡板置于点火状态
    投空气预热器连续吹灰
    锅炉点火,投入微量油枪,就地确认正常并调节油压,着火后、立即投入辅助油枪,确认油压1.2~1.5MPa
    将本炉一次风压提高到7.8KPa,先后开启邻炉一次热风两个联络挡板,注意对运行锅炉一次风压的影响,保证运行锅炉一次风压稳定。适当减少送风机的风量,保证炉膛总风量在合理范围
    确认A磨煤机具备微油枪方式启动条件
    启动A磨煤机,并确认正常,进行暖磨
    启动A磨煤机液压油泵,并确认正常
    启动A给煤机,初始煤量17t/h,风量53千立方米每小时
    保证后墙放水电动门长开状态,直至机组带负荷后,汽水品质合格
    就地加强检查,注意炉膛着火稳定,盘上炉膛负压稳定
    盘上监视炉膛尾部各点温升平稳,防止尾部烟道二次燃烧
    每小时记录一次锅炉主要膨胀点的膨胀值
    关闭炉顶左右辐射式再热器出口联箱放空气门
    锅炉汽包压力0.098Mpa,冲洗汽包水面计
    锅炉汽包压力0.172Mpa,关闭汽包两侧放空气门
    锅炉汽包压力0.196Mpa,关闭过热器系统放空气门
    锅炉汽包压力0.490Mpa,关闭顶棚管入口疏水门
    通知锅炉检修热紧螺丝,通知热工冲洗仪表管路
    炉暖风器冲洗机侧管路,取样合格后,疏水倒至疏扩。防止定排压力高,暖风器疏水不畅
    锅炉汽包压力0.50Mpa,投入机组30%旁路系统(确认凝汽器真空正常、循环水运行正常)、控制机组升温、升压率
    锅炉汽包压力0.686Mpa,启动()号炉水泵
    锅炉汽包压力1.60Mpa,炉水泵注水切至自循环
    视热一次风温情况,开启热一次风隔绝插板,关闭邻炉热风手动门
    A给煤机指令大于41%,确认B磨煤机具备启动条件
    启动B磨煤机,并确认正常,进行暖磨

  • 第22题:

    判断题
    破沫网的操作状态有湿态和干态两种。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锅炉湿态转干态时,操作关键是什么?

    正确答案: 控制给水流量稳定,逐步增加燃料量。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