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倾翻污染型,污染物向低洼处流动的同时向深度方向渗透并向两侧横向方向扩散,每个点分层采样,事故发生点样品点较密,采样深度较深,离事故发生点相对远处样品点较疏,采样深度较浅。采样点不少于。()。
第1题:
有组织排放废气监测,气态污染物的样品采集和测定,可取靠近烟道中心的一点作为采样点。
第2题:
按照垂线上布点原则,当垂线深度小于5m时,采样点设在()
第3题:
在应急监测采样中,对湖(库)的采样点布设以事故发生地点为中心,按水流方向在一定间隔的()布点采样,同时采集对照样品。
第4题:
采集湖泊和水库的水样时,由于分层现象,导致非均匀水体,采样时要把采样点深度间的距离尽可能加长。
第5题:
采用瞬时采样法采集室内空气样品时,一般采样间隔时间为()min,每个点位至少采集()次样品,每次的采样量大致相同,其监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点位的小时均值。
第6题: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规定,应急监测采样频次主要根据现场污染状况确定。事故刚发生时,采样频次(),待摸清污染物变化规律后,()频次。依据不同的环境区域功能和事故发生地的污染实际情况,力求(),既满足反映环境污染程度.范围的要求,又切实可行。
第7题:
采样点垂直方向的土壤采样深度可根据污染源的位置、迁移和地层结构以及水文地质等进行判断设置。若对场地信息了解不足,难以合理判断采样深度,可按 0.5-1米等间距设置采样位置。
第8题:
对
错
第9题:
对照断面(点);采样断面(点)
采样断面(点);对照断面(点)
背景断面(点);监测断面(点)
监测断面(点);背景断面(点)
第10题:
采样点温度低于5℃
采样点温度高于35℃
采样点土气压低于98.8kPa
采样点大气压高于103.4kPa
第11题:
第12题:
在确定监测断面的每个采样点上逐一采样,且要求采样时间相同,每个采样点各采一个样品
用一个滤筒在已确定的监测断面的每个采样点上,采用相同的时间进行移动式采样
第13题:
在空气采样时,要带样品空白,其做法是()
第14题:
多级深度井应沿不同深度布设()个采样点。
第15题:
“采样深度”记载从()以下的某采样点采样的水深,以m计。
第16题:
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的采样体积,在()情况下应按公式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第17题: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规定,对江河的监测应在事故发生地及其下游布点,同时在事故发生地上游一定距离布设();如江河水流的流速很小或基本静止,可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水层采样;在事故影响区域内饮用水取水口和农灌区取水口处必须设置()。
第18题:
对照监测点位应尽量选择未裸露的土壤,采集表层土壤样品,采样深度尽可能与场地表层土壤采样深度相同。
第19题: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规定,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现场监测对湖(库)的采样点布设以事故发生地点为中心,按水流方向在一定间隔的扇形或园形布点采样,同时采集对照样品。
第20题:
可适当增加;可减少采样;以最低的采样频次,取得最有代表性的样品
可适当减少;可增加采样;以最低的采样频次,取得最有代表性的样品
可适当增加;可减少采样;以较密的采样频次,取得最有代表性的样品
可适当减少;可增加采样;以较密的采样频次,取得最有代表性的样品
第21题:
水面
地面
井口
基面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靠近烟道中心点
烟道1/3处
烟道1/4处
与烟尘采样布点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