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填埋场周围地下水监测井的深度根据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为适应地下水位的波动变化,井深一般应在地下水位之下1.5m,以便随时采集水样”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潜水地下水位埋深小于毛细水最大上升高度范围内,关于潜水变动带与地下水位埋深关系,正确的是( )。

    A.地下水位埋深越浅,给水度越小
    B.地下水位埋深越深,给水度越小
    C.地下水位埋深越浅,给水度越大
    D.给水度与地下水位埋深无关

    答案:A
    解析:
    潜水变幅带给水度受毛细管水上升高度的影响很明显。潜水位在毛细管水上升高度范围内,土层重力疏干排水过程完成后,土中除保持结合水、孔角毛细管水、悬挂毛细管水外,而且还有毛细管上升水,即土层在重力水疏干过程结束后,实际持水量大于其最大的田间持水量。地下水埋深愈浅,保持在其中的毛细管上升水量就多,则给水度愈小;地下水埋深愈大,在变幅带内的毛细管上升水就保持得愈小,则给水度相应增大。当地下水埋深等于或大于毛细管水最大上升高度后,毛细管上升水才不影响给水度的大小,其值才趋于稳定。

  • 第2题:

    基坑监测的水位观测管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 )

    A.1-2m
    B.2-3m
    C.3-4m
    D.3-5m

    答案:D
    解析:
    安全等级为一、二级的支护结构,在基坑开挖过程与支护结构使用期内,必须进行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和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及地面的沉降监测。在基坑监测中,水位观测管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3-5m。

  • 第3题:

    地下水影响半径(R)表示的是以抽水井为中心至()处的距离。

    A:地下水位降深等于零
    B:地下水位降深大于零
    C:地下水位埋深等于零
    D:地下水位埋深大于零

    答案:A
    解析:

  • 第4题:

    在地震烈度为8度的场地修建采用天然地基的住宅楼,设计时需要对埋藏于非液化土层之下的厚层砂土进行液化判别。下列哪个选项的组合条件可初步判别为不考虑液化影响?( )
    A.上覆非液化土层厚5m,地下水位深度3m,基础埋深2.0m
    B.上覆非液化土层厚5m,地下水位深度5m,基础埋深1.0m
    C.上覆非液化土层厚7m,地下水位深度3m,基础埋深1.5m
    D.上覆非液化土层厚7m,地下水位深度5m,基础埋深1.5m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一2010)表4. 3. 3 ,
    8度设防区,砂土液化特征深度d0=8m;
    根据第4.3.3条第3款,基础埋置深度db=2.0m(不超过2m,按2m计);
    A项,
    du>do+db-2,5<8+2-2=8
    dw>d0+db-3,3<8+2-3=7
    du+dw>1.5d0+2db-4.5,5+3<1.5×8+2×2-4.5=11.5
    则A项液化。
    B项,
    du>d0+db-2,5<8+2-2=8
    dw>d0+db-3, 5<8+2-3=7
    du+dw>L5d0+2db-4.5,5+5<1.5×8+2×2-4.5=11.5
    则B项液化。
    C项,
    du>d0+db-2,7<8+2-2=8
    dw>d0+db-3,3<8+2-3=7
    du+dw>1.5d0+2db-4.5, 7+3<l.5×8+2×2-4.5=11.5
    则C项液化。
    D项,
    du>d0+db-2,7<8+2-2=8
    dw>d0+db-3, 5<8+2-3=7
    du+dw>1.5d0+2db-4.5,
    7 +5>1.5×8 +2×2-4. 5=11.5 则D项不液化。

  • 第5题:

    危险废物填埋场场址的地下水位应在不透水层()以下。

    A.0.5m
    B.1.0m
    C.1.5m
    D.3.0m

    答案:D
    解析:
    危险废物填埋场场址的地下水位应在不透水层3m以下。@##

  • 第6题:

    从监测井中采集水样,采样深度应在地下水水面()米以下,以保证水样能代表地下水水质。

    • A、0.2
    • B、0.5
    • C、1

    正确答案:B

  • 第7题:

    轻型井点系统的布置,应根据()等确定。

    • A、基坑平面形状及尺寸
    • B、基坑的深度
    • C、土质
    • D、地下水位及流向
    • E、降水深度要求

    正确答案:A,B,C,D,E

  • 第8题:

    建筑基坑工程中地下水位监测,当监测点用于检验降水井降水效果时,观测管的管底埋置深度应在()。

    • A、最低设计水位之下1~3m
    • B、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1~3m
    • C、最低设计水位之下3~5m
    • D、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3~5m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判断题
    填埋场周围地下水监测井的深度根据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为适应地下水位的波动变化,井深一般应在地下水位之下1.5m,以便随时采集水样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轻型井点的布置应根据基坑大小与()、()、地下水位高低与流向、降水深度要求而定。

    正确答案: 深度,土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一般可分为明排水法、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两大类;每一级轻型井点的降水深度,一般不超过()m。

    正确答案: 6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采用轻型井点系统降低基坑的地下水位,其基坑底长为15m,底宽5m,自然地面标高为-0.5米,地下水位标高为-1.5m,地面至-8.5m为细砂层,细砂层下为粘土层,基坑底面标高为-4.5m。井点管长6.0m,滤管长1.2m。试确定井点系统的布置,并计算井点管的埋设深度H4,降水深度S,总管长度,判断井点类型。(1:m=1:0.5)

    正确答案: ①底宽小于6m,采用单排布置;
    ②H4=4.0+0.5+1/4(5+2+1)=6.1m
    ③采用单层井点,在地面挖去0.3m布置,满足要求
    ④s=4.5-1.5+0.5=3.5m
    ⑤基坑上口宽度为:5.0+(4.5-0.5)×0.5×2=9.0m
    总管长度为:15.0+9.0×2=33.0m
    ⑥6.0+1.2+0.3=7.5m<8.5-0.5=8.0m
    井底未达到不透水层且含水层上部无压,该井为无压非完整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根据《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位应在不透水 层( )m以下,否则须提高防渗设计标准。
    A. 1 B. 3 C. 5 D. 6


    答案:B
    解析: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选址要求。此知识点非常重 要,在案例分析考试中经常出现,考生务必记忆之。

  • 第14题:

    根据《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位应在不透水层()m以下,否则须提高防渗设计标准。

    A:1
    B:3
    C:5
    D:6

    答案:B
    解析:

  • 第15题:

    黑龙江省某建筑场地为均质土层,其标准冻深为1.5m。当该土层属于下列( )情况时,即有可能产生较大的冻胀和液化。
    A.地下水位在地面下1.5m处,土质为疏松饱和的粉土
    B.地下水位接近地表,土质为饱和的密实细砂
    C.地下水位接近地表,土质为饱和的黏土
    D.地下水位很深,土质为密实的粉细砂


    答案:A
    解析:
    地下水位接近地表时,冻胀的只是其上的小部分土层;地下水位在地面下 1.5m处时,一旦冻胀就会影响到其上部分。A项土质为疏松饱和粉土,更容易发生冻胀和液化。

  • 第16题:

    某水利工程位于8度地震区,抗震设计按近震考虑,勘察时地下水位在当时地面以下的深度为2.0 m,标准贯入点在当时地面以下的深度为6 m,实测砂土 (黏粒含量Po(A)场地普遍填方3. 0 m (B)场地普遍挖方3. 0 m
    (C)地下水位普遍上升3. 0 m (D)地下水位普遍下降3. 0 m


    答案:B
    解析:
    据:①《面授班辅导讲义》第六十七讲。
    ②《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附录P。
    (1)判断选项(A)。
    ①工程正常运行时的修正标贯击数队N63.5为:
    ②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Ncr为:
    N63.5>Ncr
    选项(A)不液化。
    (2)判断选项(B)。
    ①工程正常运行时的修正标贯击数队N63.5为:
    ②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Ncr
    (3)用同样的办法可判断选项(C)、(D)均不液化。
    答案为(B)。

  • 第17题:

    某建筑基坑的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地基土为碎石土,降低地下水位方法可采用()。

    • A、真空井点
    • B、管井
    • C、电渗井点
    • D、大口井

    正确答案:B,D

  • 第18题:

    采用轻型井点系统降低基坑的地下水位,其基坑底长为15m,底宽5m,自然地面标高为-0.5米,地下水位标高为-1.5m,地面至-8.5m为细砂层,细砂层下为粘土层,基坑底面标高为-4.5m。井点管长6.0m,滤管长1.2m。试确定井点系统的布置,并计算井点管的埋设深度H4,降水深度S,总管长度,判断井点类型。(1:m=1:0.5)


    正确答案:①底宽小于6m,采用单排布置;
    ②H4=4.0+0.5+1/4(5+2+1)=6.1m
    ③采用单层井点,在地面挖去0.3m布置,满足要求
    ④s=4.5-1.5+0.5=3.5m
    ⑤基坑上口宽度为:5.0+(4.5-0.5)×0.5×2=9.0m
    总管长度为:15.0+9.0×2=33.0m
    ⑥6.0+1.2+0.3=7.5m<8.5-0.5=8.0m
    井底未达到不透水层且含水层上部无压,该井为无压非完整井。

  • 第19题:

    下列关于建筑基坑孔隙水压力及地下水位的监测点布置要求中,正确的是()。

    • A、竖向布置孔隙水压力监测点时监测点,在水压力变化影响深度范围内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竖向间距宜为2~5m,数量不宜少于3个
    • B、当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竖向布置,监测点视具体情况确定
    • C、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
    • D、水位观测点的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0.5m,承压水水位监测管的滤管应埋置在所测的承压含水层中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适用条件:()。

    • A、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地下水位较高、土质较差
    • B、基坑开挖深度较小,地下水位较低、土质较差
    • C、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地下水位较低、土质较差
    • D、基坑开挖深度较小,地下水位较高、土质较好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多选题
    轻型井点系统的布置,应根据()等确定。
    A

    基坑平面形状及尺寸

    B

    基坑的深度

    C

    土质

    D

    地下水位及流向

    E

    降水深度要求


    正确答案: A,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从监测井中采集水样,采样深度应在地下水水面()米以下,以保证水样能代表地下水水质。
    A

    0.2

    B

    0.5

    C

    1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适用条件:()。
    A

    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地下水位较高、土质较差

    B

    基坑开挖深度较小,地下水位较低、土质较差

    C

    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地下水位较低、土质较差

    D

    基坑开挖深度较小,地下水位较高、土质较好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