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说出可能导致砼断桩的4条原因?”相关问题
  • 第1题:

    如果在Station上显示为BAD,说出可能的原因。


    正确答案: 1.可能是现场表坏
    2.可能是现场表到DCS侧的电缆线断路
    3.可能是通道没有激活
    4.可能是在HMI中点引用错误。

  • 第2题:

    桩按制作方法可分为()

    • A、端承桩、摩擦桩
    • B、预制桩、灌注桩
    • C、砼桩、钢筋砼桩、钢桩
    • D、端承桩、预制桩

    正确答案:B

  • 第3题:

    说出5种可能导致MC口不通的情况。


    正确答案: (1)SIG-IPI之间物理连接不正常
    (2)MGW和MSCS两端SCTP配置中的IP及端口没有对上
    (3)MGW和MSCS两端选路上下文不同
    (4)MGW和MSCS两端耦联属性没对上(如两端均为SERVER或CLIENT)
    (5)MGW和MSCS两端AS用户标识没对上 
    (6)SIO定位AS未正确配置

  • 第4题:

    在机械阻抗法中,如果测示出,则桩可能出现的缺陷是()

    • A、桩身严重离析
    • B、断桩
    • C、扩径

    正确答案:A

  • 第5题:

    说出可能导致断桩的4条预防措施?


    正确答案: (1)设备要求备用,材料准备充足,便道,通信畅通,确保砼连续供应。
    (2)砼要和易性好,坍落度控制在18~22cm。
    (3)尽量采用大直径导管,使用前要检漏和抗拉力试验,以防导管渗漏。
    (4)砼每浇筑一车均应测量导管在砼的埋深,严格控制在2~6m范围内。

  • 第6题:

    导致沉管桩出现缩颈、夹泥或断桩等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桩底沉渣
    • B、沉管泥皮过厚
    • C、拔管速度快
    • D、桩底虚土过多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单选题
    当开挖的基坑较深,地下水位较高又有可能出现流砂现象时,应采用()。
    A

    钢(木)支撑

    B

    板桩支撑

    C

    钢筋砼护坡桩

    D

    钢筋砼地下连续墙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导致沉管桩出现缩颈、夹泥或断桩等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

    桩底沉渣

    B

    沉管泥皮过厚

    C

    拔管速度快

    D

    桩底虚土过多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在机械阻抗法中,如果测示出,则桩可能出现的缺陷是()
    A

    桩身严重离析

    B

    断桩

    C

    扩径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桩按制作方法可分为()
    A

    端承桩、摩擦桩

    B

    预制桩、灌注桩

    C

    砼桩、钢筋砼桩、钢桩

    D

    端承桩、预制桩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砼沉管灌柱桩施工时常易发生断桩现象,为保证质量,防治断桩,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

    控制拔管速度

    B

    采用跳打法施工

    C

    采用预制桩尖

    D

    桩的中心距控制在3倍桩径以内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开挖的基坑较深,地下水位较高又有可能出现流砂现象时,应采用()。

    • A、钢(木)支撑
    • B、板桩支撑
    • C、钢筋砼护坡桩
    • D、钢筋砼地下连续墙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灌注桩桩身完整性,常见的缺陷有()砼离析及桩顶砼密实性较差等。


    正确答案:夹泥、断裂、缩径、扩径

  • 第15题:

    说出可能导致砼断桩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形成原因:
    1)在桩基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因护筒底脚周围漏水,孔内水位降低,或在潮汐河流中,当涨潮时,孔内水位差减小,不能保持原有静水压力,以及由于护筒周围堆放重物或机器振动等引起坍孔致使桩基混凝土夹泥而产生断桩;
    2)施工人员操作失误,过量上拔导管或测定已灌混凝土表面标高出现错误,导致导管埋深过小,出现拔脱提漏现象形成夹层断桩;
    3)导管埋深过大,以及灌注时间过长,导致已灌混凝土流动性降低,混凝土与导管壁的摩擦力增大,导管采用提升阻力很大的法兰盘连接,在提升时连接螺栓拉断或导管破裂而产生断桩;
    4)导管连接部位质量较差,拔管过程中断裂而形成断桩;
    5)因混凝土浇灌速度过快,施工人员未及时将导管拔出,或因起吊设备不够,或因施工机械故障等使导管内混凝土因初凝堵管或不能上拔而形成断桩;
    6)混凝土初凝时间短,或由于其他原因造成混凝土浇灌中断,间歇时间长,重新浇灌时下部混凝土已初凝乃至硬化,导管拔不出而产生断桩;
    7)因导管放入位置不当,导管接头被钢筋笼挂住不能上拔而断桩。
    防治措施:
    1)护筒埋入深度应符合要求,汛期或潮汐地区水位变化过大时,应采取升高护筒,增加水头,或用虹吸管、连通管等措施保证水头相对稳定,护筒周围一定范围内不得堆放重物,不得有机器振动。
    2)严格控制导管上拔速度,在提升前应准确测量混凝土面高度,计算导管埋入混凝土中长度及本次可提升高度;
    3)应保证导管连接部位的质量;
    4)在浇灌混凝土过程中,应勤提勤拆导管,合理配置起重设备,施工设备要勤检查,勤保养,保证施工设备在良好状态;
    5)混凝土初凝时间一定要保证在正常灌注时间的两倍以上,夏季施工时应加缓凝剂,保证混凝土的连续供应、浇筑,避免浇筑间隔时间过长;
    6)浇筑时确保导管埋深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7)导管位置应放置准确,避免导管挂带钢筋笼。

  • 第16题:

    某预应力砼连续刚构桥在施工到某一节段时出现预应力筋断丝超限,同时发现前面已成某节段砼强度未达到要求,试分析原因,并提出可能的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①断丝原因:锚具、钢丝硬度不匹配;管道摩阻太大、盲目追求伸长量;操作不当等。
    处理方案:换束;或通过相邻束超张拉补救;或启用备用束等。
    ②砼强度不够的原因:砼质量差、试件制作不规范。
    处理方案:分析砼拌制(包括材料)、运输过程;分析试验是否存在问题;在已成结构上取芯试验;综合判断。确是强度不够,立即报告设计,采用补强措施。

  • 第17题:

    当开挖的基坑较深,地下水位较高又有可能出现流砂现象时,应采用()。

    • A、钢(木)支撑
    • B、板桩支撑
    • C、钢筋砼护坡桩
    • D、钢筋砼地下连续墙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关于低速断火故障,甲说低速断火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火花塞间隙过大;乙说低速断火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电容器工作不良。你认为以上观点()。

    • A、甲正确
    • B、乙正确
    • C、甲乙都正确
    • D、甲乙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多选题
    灌注桩断桩的可能原因有()
    A

    桩的距离大于4倍桩径;

    B

    桩身混凝土强度弱,承受不了外力影响;

    C

    软硬土层传递不同的水平力,使桩受剪;

    D

    地下水位过高;

    E

    打桩顺序不对,使桩受挤压。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某预应力砼连续刚构桥在施工到某一节段时出现预应力筋断丝超限,同时发现前面已成某节段砼强度未达到要求,试分析原因,并提出可能的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①断丝原因:锚具、钢丝硬度不匹配;管道摩阻太大、盲目追求伸长量;操作不当等。
    处理方案:换束;或通过相邻束超张拉补救;或启用备用束等。
    ②砼强度不够的原因:砼质量差、试件制作不规范。
    处理方案:分析砼拌制(包括材料)、运输过程;分析试验是否存在问题;在已成结构上取芯试验;综合判断。确是强度不够,立即报告设计,采用补强措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说出可能导致断桩的4条预防措施?

    正确答案: (1)设备要求备用,材料准备充足,便道,通信畅通,确保砼连续供应。
    (2)砼要和易性好,坍落度控制在18~22cm。
    (3)尽量采用大直径导管,使用前要检漏和抗拉力试验,以防导管渗漏。
    (4)砼每浇筑一车均应测量导管在砼的埋深,严格控制在2~6m范围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学校的上网慢导致的原因(说出两个以上)?

    正确答案: 宽带入口流量小、流量分配不合理、网络中存在回路、网络设备硬件故障引起的广播风暴而导致网速变慢、路由器负载量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说出可能导致砼断桩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形成原因:
    1)在桩基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因护筒底脚周围漏水,孔内水位降低,或在潮汐河流中,当涨潮时,孔内水位差减小,不能保持原有静水压力,以及由于护筒周围堆放重物或机器振动等引起坍孔致使桩基混凝土夹泥而产生断桩;
    2)施工人员操作失误,过量上拔导管或测定已灌混凝土表面标高出现错误,导致导管埋深过小,出现拔脱提漏现象形成夹层断桩;
    3)导管埋深过大,以及灌注时间过长,导致已灌混凝土流动性降低,混凝土与导管壁的摩擦力增大,导管采用提升阻力很大的法兰盘连接,在提升时连接螺栓拉断或导管破裂而产生断桩;
    4)导管连接部位质量较差,拔管过程中断裂而形成断桩;
    5)因混凝土浇灌速度过快,施工人员未及时将导管拔出,或因起吊设备不够,或因施工机械故障等使导管内混凝土因初凝堵管或不能上拔而形成断桩;
    6)混凝土初凝时间短,或由于其他原因造成混凝土浇灌中断,间歇时间长,重新浇灌时下部混凝土已初凝乃至硬化,导管拔不出而产生断桩;
    7)因导管放入位置不当,导管接头被钢筋笼挂住不能上拔而断桩。
    防治措施:
    1)护筒埋入深度应符合要求,汛期或潮汐地区水位变化过大时,应采取升高护筒,增加水头,或用虹吸管、连通管等措施保证水头相对稳定,护筒周围一定范围内不得堆放重物,不得有机器振动。
    2)严格控制导管上拔速度,在提升前应准确测量混凝土面高度,计算导管埋入混凝土中长度及本次可提升高度;
    3)应保证导管连接部位的质量;
    4)在浇灌混凝土过程中,应勤提勤拆导管,合理配置起重设备,施工设备要勤检查,勤保养,保证施工设备在良好状态;
    5)混凝土初凝时间一定要保证在正常灌注时间的两倍以上,夏季施工时应加缓凝剂,保证混凝土的连续供应、浇筑,避免浇筑间隔时间过长;
    6)浇筑时确保导管埋深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7)导管位置应放置准确,避免导管挂带钢筋笼。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