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在用有机热载体呈黑色,估计40℃时运动黏度30mm2/s左右,检测其运动黏度时选择怎样的毛细管粘度计为宜?
第1题:
某L-QC310有机热载体,最高允许使用温度310℃,未使用时初馏点320℃,锅炉注册信息显示:锅炉设计介质出口温度350℃。使用5年时油品检测结果为:外观呈黑色,无分层沉淀和乳化现象,残炭0.96%、酸值0.65mgKOH/g、闭口闪点116℃、运动黏度(40℃)39.22mm2/s、5%低沸物馏出温度246℃、水分46mg/kg。该油品检验报告应如何下检验结论,并给出合适的处置意见和改进建议。
第2题:
某使用单位新安装一套有机热载体锅炉及系统,检验机构对其所购未使用有机热载体进行验证检验,需要得到哪些信息?查看哪些质量证明文件?如果验证性指标检测结果为:残炭0.046%、酸值0.03mgKOH/g、密度868.2kg/m3、运动黏度(40℃)29.22mm2/s、无水溶性酸碱,应如何判断是否合格?
第3题:
某企业一台燃煤液相有机热载体锅炉,要同时向三条用热设备生产线供热。三条管线用热所需温度分别为270℃、250℃、230℃。问: ①可选择什么型号和类型的有机热载体?为什么? ②在使用九个月时系统发生了偶然事故,此时对系统中的有机热载体进行检测,结果为:外观为黑色液体,无分层和沉淀及乳化现象;闭口闪点为152℃;运动粘度(40℃)48.2mm2/s;残炭(质量分数)1.15%;水分42.5mg/kg;酸值为0.35mg/g(以KOH计);5%低沸物馏出温度>290℃。请给出该有机热载体的检验结论和处置意见,并简要说明理由。
第4题:
有机热载体运动黏度过高对锅炉及传热系统有何危害?
第5题:
某L-QC320有机热载体,最高允许使用温度320℃,未使用时初馏点310℃,锅炉实际最高工作温度270℃,回流温度约250℃,采用开式运行,每天运行2班,使用1年后油品检测结果为:外观呈棕黑色,无分层沉淀和乳化现象,残炭1.06%、酸值0.68mgKOH/g、运动黏度(40℃)34.56mm2/s、闭口闪点190℃、初馏点时蒸馏温度326℃、水分29mg/kg。请给出检验结论和处置意见,分析油质变化的可能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6题:
我国生产的机械油和液压油采用40°时的()平均值,作为其标号
第7题:
内燃和电力机车牵引电机抱轴瓦油在40℃时的运动黏度为()。
第8题:
国产冷冻机油的黏度等级是按照()度时的运动黏度大小分的。
第9题:
N32、N40抗磨液压油标号的含义是在40℃时的平均动力黏度为32mm2/s和40mm2/s(ISO黏度标准)
第10题:
40℃运动黏度
100℃时的最小运动黏度
冷凝点
第11题:
50
40
30
25
第12题:
最高边界泵送温度
100℃运动黏度
100℃时的最小运动黏度
第13题:
黏度说法正确的为()
第14题:
某燃煤锅炉实际最高工作温度285℃,回流温度约270℃,所使用的有机热载体未经型式试验,未使用时初馏点330℃,采用开式运行,使用2年油品检测结果为:外观呈黑色,样品瓶底有黏稠物沉积,但无分层沉淀和乳化现象,残炭1.40%、酸值0.95mgKOH/g、运动黏度(40℃)48.62mm2/s、闭口闪点192℃、测定低沸物时初馏点的蒸馏温度310℃、水分52mg/kg。请给出检验结论,分析指标变化过快的可能原因,并提出合适的处置意见和改进建议。
第15题:
在40℃条件下测定有机热载体的运动黏度,选用的粘度计常数为0.1126mm2/s2,检测油样流动时间分别为:202.4s,203.9s,202.6s,201.9s,求该油样的运动黏度?
第16题:
某L-QB300有机热载体,最高允许使用温度300℃,未使用时初馏点320℃,锅炉实际最高工作温度265℃,回流温度约250℃,采用开式运行,使用3年时油品检测结果为:外观呈黑色,无分层沉淀和乳化现象,残炭0.86%、酸值0.78mgKOH/g、运动黏度(40℃)42.62mm2/s、闭口闪点188℃、初馏点时蒸馏温度310℃、水分36mg/kg。请给出检验结论、处置意见和改进建议。
第17题:
未使用有机热载体验证密度和运动黏度的意义?
第18题:
牌号为L-HL46的液压油,其温度为()时的运动黏度平均值为()。
第19题:
检测办公用胶水的黏度时,应使用()检测仪器。
第20题:
按照国标GB7631.1-87规定,汽车齿轮油按黏度为150000Mpa.s时的最高温度和100℃时的运动黏度分成()个黏度牌号。
第21题:
旋转式黏度
乌氏黏度
运动黏度
平氏黏度
动力黏度、运动黏度和特性黏度
第22题:
国标涂-1杯
旋转式黏度计
国标涂-4杯
毛细管粘度计
第23题:
最大低温黏度
最高边界泵送温度
100℃时的最小运动黏度
40℃时的最小运动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