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题目

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相似考题
更多“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1)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及某些贫血病人治疗后,如补充铁或维生素B12及叶酸后。
    (2)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在骨髓病性贫血(如急性白血病等)时,骨髓中异常细胞大量浸润,使红细胞增生受到抑制,网织红细胞也减少。

  • 第2题:

    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正常参考值(手工法):成人0.008~0.02或25×10~75×10/L,新生儿0.02~0.06。临床意义:①网织红细胞计数可以判断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情况,如溶血性贫血时由于大量网织红细胞进入血循环可使网织红细胞高达0.2或更多,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常低于0.005。网织红细胞低于5×10/L为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标准之一。②网织红计数作为贫血病人治疗效果评价参考。骨髓增生功能良好的病人在给予适当的抗贫血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升高往往在红细胞恢复之前。而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治疗中如果网织红细胞不见增高,说明该治疗无效。③骨髓移植:移植后RET<15×10/L并伴随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部分上升可能提示骨髓移植失败。而移植后HFR的增长暗示着RBC生成的开始,即HFR变化较网织红细胞总数变化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 第3题: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临床意义:网织红细胞增多,见于:
    (1)骨髓红细胞增生旺盛:急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
    (2)判断疗效: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病人,在补充铁剂及维生素B12、叶酸之后,网织红细胞应迅速增多。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红细胞生成减低。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典型病例常低于0.5%。

  • 第4题:

    关于网织红细胞计数报告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网织红细胞比值
    • B、网织红细胞绝对值
    • C、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
    • D、网织红细胞校正值
    • E、网织红细胞平均体积

    正确答案:E

  • 第5题:

    简述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判断骨髓的造血功能:①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急性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可明显增高;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②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2)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观察指标: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患者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升高说明治疗有效,贫血愈严重,网织红细胞升得越高,而且其升高在红细胞和HB升高之前;反之,如果网织红细胞不见增高,说明治疗无效或骨髓造血功能有障碍。
    (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情况。

  • 第6题: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血象网织红细胞计数可正常。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单选题
    有关网织红细胞计数临床意义,错误的叙述是( )
    A

    贫血治疗有效后,网织红细胞一直升高

    B

    可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观察指标

    C

    反映了骨髓的造红细胞功能

    D

    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E

    可作为贫血病情观察的指标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关于网织红细胞计数报告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网织红细胞比值

    B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

    C

    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

    D

    网织红细胞校正值

    E

    网织红细胞平均体积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及某些贫血病人治疗后,如补充铁或维生素B12及叶酸后。
    (2)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在骨髓病性贫血(如急性白血病等)时,骨髓中异常细胞大量浸润,使红细胞增生受到抑制,网织红细胞也减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评价网织红细胞最好的指标是()

    • A、红细胞分类计数
    • B、网织红细胞计数
    • C、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
    • D、网织红细胞相对值
    • E、点彩红细胞计数

    正确答案:C

  • 第11题:

    WBC计数及分类计数的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白细胞(WBC)检验:参考值:成年人4~5.5×109/L,婴儿(两周岁以下)11~12×109/L,新生儿15~20×109/L。细菌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和应激状态(急性出血和大手术)等增多(妊娠后期、月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可有生理性增加)。病毒感染、伤害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极严重感染、放射性辐照、肿瘤化疗后和非白血性白血病等减少。
    白细胞分类(DC):参考值:中性粒细胞0.5~0.70×(50~70%),嗜酸性凿粒细胞0.005~0.05(0.5%~5%)嗜碱性粒细胞0~0.01(0~1%),淋巴细胞0.2~0.40(20%~40%)和单核细胞0.03~0.08(3%~8%)。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和尿毒症等;其减少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疟疾、粒细胞缺乏症、放射性辐照和肿瘤化疗。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等;其减少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氏病和铅中毒等。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病毒感染,其减少见于免疫缺陷病。单核细胞增多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及单核细胞白血病等。

  • 第12题:

    有关网织红细胞计数临床意义,错误的叙述是()。

    • A、反映了骨髓的造红细胞功能
    • B、可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观察指标
    • C、贫血治疗有效后,网织红细胞一直升高
    • D、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 E、可作为贫血病情观察的指标

    正确答案:C

  • 第13题:

    关于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普通光镜法用活体染色显示红细胞内网状结构
    • B、ICSH网织红细胞计数推荐方法是采用流式细胞仪法
    • C、网织红细胞多用百分比报告结果
    • D、普通光镜法要求计数1000个红细胞中所见的网织红细胞数
    • E、网织红细胞计数仪法中荧光强度越高的网织红细胞越成熟

    正确答案:E

  • 第14题:

    评价网织红细胞数最好的指标是()

    • A、网织红细胞相对值
    • B、网织红细胞绝对值
    • C、网织红细胞校正值
    • D、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
    • E、红细胞计数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问答题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临床意义:网织红细胞增多,见于:
    (1)骨髓红细胞增生旺盛:急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
    (2)判断疗效: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病人,在补充铁剂及维生素B12、叶酸之后,网织红细胞应迅速增多。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红细胞生成减低。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典型病例常低于0.5%。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问答题
    简述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判断骨髓的造血功能:①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急性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可明显增高;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②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2)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观察指标: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患者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升高说明治疗有效,贫血愈严重,网织红细胞升得越高,而且其升高在红细胞和HB升高之前;反之,如果网织红细胞不见增高,说明治疗无效或骨髓造血功能有障碍。
    (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情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正常值:成人0.008~0.02(25~75)X109/L儿童0.02~0.06X109/L;
    (2)临床意义:①判断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情况;②作为疗效观察指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WBC计数及分类计数的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白细胞(WBC)检验:参考值:成年人4~5.5×109/L,婴儿(两周岁以下)11~12×109/L,新生儿15~20×109/L。细菌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和应激状态(急性出血和大手术)等增多(妊娠后期、月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可有生理性增加)。病毒感染、伤害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极严重感染、放射性辐照、肿瘤化疗后和非白血性白血病等减少。
    白细胞分类(DC):参考值:中性粒细胞0.5~0.70×(50~70%),嗜酸性凿粒细胞0.005~0.05(0.5%~5%)嗜碱性粒细胞0~0.01(0~1%),淋巴细胞0.2~0.40(20%~40%)和单核细胞0.03~0.08(3%~8%)。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和尿毒症等;其减少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疟疾、粒细胞缺乏症、放射性辐照和肿瘤化疗。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等;其减少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氏病和铅中毒等。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病毒感染,其减少见于免疫缺陷病。单核细胞增多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及单核细胞白血病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