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8岁。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化疗后牙龈出血,皮肤片状淤斑。血小板30×109/L。血片破碎红细胞2.2%,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减低,3P试验阳性。该患者最可能并发()
第1题:
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最易并发DIC主要原因是
A.白血病合并感染
B.白血病合并溶血
C.血液中存在组织凝血活酶样促凝物质
D.白血病细胞浸润
E.血小板减少
第2题:
对于急性白血病,下列哪个情况不正确
A.肝脾肿大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比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多见
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可见绿色瘤
D.白血病细胞浸润皮肤、齿龈,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较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常见
第3题:
儿童白血病出血的原因主要是
A、血小板质的改变,功能不足
B、血小板减少
C、白血病细胞浸润肝脏,凝血因子生成不足
D、感染和白血病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E、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患儿,女,10岁。以急性白血病入院治疗2个月。今患儿皮肤出血点、瘀斑增多,静脉注射部位出血不止。实验室检查:血小板30×109/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1.0g/L,FDP增多,3P试验阳性。 患儿出血最可能的原因是()
第8题:
男性,31岁。发热、齿龈与鼻腔出血及黑粪1周入院。皮肤、黏膜弥散瘀点和大片瘀斑。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0.7×109/L,幼稚细胞0.5,血小板40×109/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异型幼稚细胞0.92,胞质布满大小不等的颗粒和成堆的棒状小体,过氧化酶和苏丹黑染色强阳性,非特异性脂酶染色呈阳性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血浆纤维蛋白原1.1g/L,血清纤维蛋白(原)裂解产物32mg/L,3P试验阳性,凝血时间(试管法)45分钟。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第9题:
白血病合并感染
白血病合并溶血
血中存在组织凝血活酶样促凝物质
白血病细胞浸润
白细胞数太高
第10题: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肺部感染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肺部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肺部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11题:
血小板减少
血管壁损伤
纤维蛋白合成障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发生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12题:
出血时间加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加纤维蛋白原测定
血浆副凝试验加血FDP测定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加血小板计数
血涂片找破碎红细胞
第13题:
急性白血病引起出血的主要原因是
A.血小板数量减少
B.血小板活性减低
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疑血因子缺乏
E.白血病细胞浸染
第14题:
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最易并发DIC主要原因( )
A.白血病合并感染
B.白血病合并溶血
C.血中存在组织凝血活酶样促凝物质
D.白血病细胞浸润
E.早幼粒细胞含有纤溶原激活物
第15题:
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是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红白血病
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最易并发DIC主要原因()
A白血病合并感染
B白血病合并溶血
C血中存在组织凝血活酶样促凝物质
D白血病细胞浸润
E白细胞减少
第19题:
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最易并发DIC主要原因是()
第20题:
患者,男,38岁。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化疗后牙龈出血,皮肤片状淤斑。血小板30×109/L。血片破碎红细胞2.2%,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减低,3P试验阳性。该患者最可能并发()
第21题:
白血病并发严重感染
白血病引起血小板减少
白血病并发肝功能损害
白血病合并细胞溶解综合征
M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22题:
白血病合并感染
白血病合并溶血
白血病细胞浸润
血中存在组织凝血活酶样促凝物质
白细胞数太高
第23题:
白血病合并感染
白血病合并溶血
血中存在组织凝血活酶样促凝物质
白血病细胞浸润
白细胞减少
第24题: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红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