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下列哪些是急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急性化脓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正确答案:
    ①症状:病人可有高热、寒战、全身不适、尿量减少、心悸、气短及胸痛等,严重时可有紫绀及无尿等。
    ②体征:心率增快,心音遥远,早期可听到心包摩擦音。当心包腔内积液迅速增多及压力增加时,引起心脏舒张受限、收缩压下降、舒张压升高及脉压变小,可出现奇脉、静脉压升高、颈静脉怒张、肝大及水肿等。
    ③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贫血,血沉增快。
    ④胸部X线检查:心影增大,可呈“烧瓶样”。肺野清晰。
    ⑤心电图检查:各导联QRS低电压,ST-T段升高,T波倒置。
    ⑥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心包增厚,心包腔积液。
    ⑦心包穿刺:抽出脓性积液确定诊断。对穿刺液进行涂片染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协助诊断,指导治疗。

  • 第2题:

    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改变有哪些?
    ①伴随着胸痛ST段抬高,见于除avR和V1导联以外的所有常规导联中,呈弓背向下型,aVR导联中ST段压低;②一至数日后,ST段回到基线并伴T波的平坦;③T波由低平逐渐变为倒置;④持续数周至数月后T波由倒置恢复正常;⑤另外心包积液时可有低电压,大量积液时可见电交替,无病理性Q波,无QT间期延长。常有窦性心动过速。结核、尿毒症性的慢性心包炎或肿瘤性心包疾病偶尔也可长期有T波倒置。

  • 第3题:

    急性脊髓炎有哪些临床特点,其临床表现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特点①可发病于任何年龄,青壮年较常见,无性别差异,散在发病。病前数天或1~2周常有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有过劳、外伤及受凉等诱因。②急性起病,常在数小时至2~3d内发展到完全性截瘫。首发症状多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病变部位根痛或病变节段束带感,进而发展为脊髓完全性横贯性损害,胸髓最常受累。③早期运动障碍常呈脊髓休克表现,多在2~4周后逐渐出现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活跃,出现病理反射,肢体肌力由远端开始逐渐恢复。病变节段以下所有感觉丧失,可在感觉消失平面上缘有一感觉过敏区或束带样感觉异常,随病情恢复感觉平面逐步下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无张力性膀胱,膀胱过度充盈。随着脊髓功能恢复,膀胱容量缩小,尿液充盈到300~400ml时即自主排尿,称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损害平面以下无汗或少汗、皮肤脱屑及水肿、指甲松脆和角化过度等。
    (2)上升性脊髓炎;脊髓受累节段呈上升性,起病急骤,病变常在1~2d甚至数小时内上升至延髓,瘫痪由下肢迅速波及上肢或延髓支配肌群,出现吞咽困难、构音不清、呼吸肌瘫痪,甚至可致死亡。
    (3)脱髓鞘性脊髓炎:即急性多发性硬化(MS)脊髓型,其临床表现与感染后脊髓炎相同,但临床进展较缓慢,可持续1~3周或更长时间。大多数患者前驱感染不确定或无感染史。诱发电位及MRI检查可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损害。

  • 第4题:

    急性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表现、X线片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急性放射性肺炎临床表现:临床症状较重,表现为刺激性咳嗽、气促、高热、胸闷、呼吸困难和紫绀。
    ②X线片特点:X线片见照射区内有密度增高的片状或网状阴影,和正常组织边缘有明显的分界,与照射野范围相似。

  • 第5题:

    急性阑尾炎的主要病因是什么?临床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主要病因:
    1.阑尾官腔阑尾官腔阻塞的最常见原因是淋巴滤泡的明显增生,粪石也是最常见原因之一
    2.细菌入侵,致病菌多为肠道内的各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临床症状:
    (1)腹痛
    (2)胃肠道症状
    (3)全身症状:中毒,心率加快,发热等。

  • 第6题:

    请简述急性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表现、X线片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急性放射性肺炎临床表现:临床症状较重,表现为刺激性咳嗽、气促、高热、胸闷、呼吸困难和紫绀。
    ②X线片特点:X线片见照射区内有密度增高的片状或网状阴影,和正常组织边缘有明显的分界,与照射野范围相似。

  • 第7题:

    下列哪些是急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

    • A、心包摩擦音
    • B、心电图S-T段上抬
    • C、第二心音逆分裂
    • D、奇脉
    • E、发热、全身乏力

    正确答案:A,B,D,E

  • 第8题:

    多选题
    下列哪些是急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
    A

    心包摩擦音

    B

    心电图S-T段上抬

    C

    第二心音逆分裂

    D

    奇脉

    E

    发热、全身乏力


    正确答案: E,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急性脊髓炎有哪些临床特点,其临床表现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特点①可发病于任何年龄,青壮年较常见,无性别差异,散在发病。病前数天或1~2周常有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有过劳、外伤及受凉等诱因。②急性起病,常在数小时至2~3d内发展到完全性截瘫。首发症状多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病变部位根痛或病变节段束带感,进而发展为脊髓完全性横贯性损害,胸髓最常受累。③早期运动障碍常呈脊髓休克表现,多在2~4周后逐渐出现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活跃,出现病理反射,肢体肌力由远端开始逐渐恢复。病变节段以下所有感觉丧失,可在感觉消失平面上缘有一感觉过敏区或束带样感觉异常,随病情恢复感觉平面逐步下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无张力性膀胱,膀胱过度充盈。随着脊髓功能恢复,膀胱容量缩小,尿液充盈到300~400ml时即自主排尿,称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损害平面以下无汗或少汗、皮肤脱屑及水肿、指甲松脆和角化过度等。
    (2)上升性脊髓炎;脊髓受累节段呈上升性,起病急骤,病变常在1~2d甚至数小时内上升至延髓,瘫痪由下肢迅速波及上肢或延髓支配肌群,出现吞咽困难、构音不清、呼吸肌瘫痪,甚至可致死亡。
    (3)脱髓鞘性脊髓炎:即急性多发性硬化(MS)脊髓型,其临床表现与感染后脊髓炎相同,但临床进展较缓慢,可持续1~3周或更长时间。大多数患者前驱感染不确定或无感染史。诱发电位及MRI检查可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损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下列符合急性心包炎胸痛临床特点的是

    A.疼痛不放射
    B.随渗液量的增多而加重
    C.吞咽动作时减轻
    D.深呼吸时减轻
    E.咳嗽时加重

    答案:E
    解析:

  • 第11题:

    简述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


    正确答案: 1.多有结核史,急性经过2个月~3个月后心包积液消失,后进入缩窄期,此时下肢浮肿、肝大、心率加快、静脉压增高,似心包积液表现,但心脏不大或稍大。此期手术为宜。
    2.起病较慢,发展缓慢,有乏力、心慌、纳差、腹水、呼吸困难、静脉压明显高,伴口唇青紫。
    3.出现奇脉。
    4.典型者为小而静的心脏,正常大小或稍大,呈三角形。
    5.ECG示,窦性心动过速,低电压,T波弥漫性低平或浅倒置,可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室肥厚,房颤。
    6.心脏超声可见心包增厚,心脏大小改变不大,室壁收缩运动幅度减小,室间隔运动异常,肺动脉瓣提前开放,心包钙化。
    7.X线,心影大小正常,搏动弱,呈三角形,记波摄影搏幅低。

  • 第12题:

    下列哪几项指标有助于缩窄性心包炎与限制性心肌病的鉴别( )

    • A、急性心包炎病史
    • B、奇脉
    • C、心包膜厚度
    • D、心包钙化
    • E、年龄和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A,C,D

  • 第13题:

    下列哪些是属于急性绿风内障的临床分期()

    • A、临床前期
    • B、前驱期
    • C、急性发作期
    • D、绝对期
    • E、间歇期

    正确答案:A,B,C,D,E

  • 第14题:

    急性胰腺炎分为哪两型,以病理变化为依据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 A、急性水肿型
    • B、急性亚临床型
    • C、急性出血坏死型
    • D、急性临床型

    正确答案:A,C

  • 第15题:

    急性心包炎胸痛的临床特点()

    • A、疼痛不放射
    • B、随渗液量的增多而加重
    • C、前俯位时加重
    • D、深呼吸时减轻
    • E、前俯位时减轻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急性心包炎胸痛的临床特点是()

    • A、前俯位时加重
    • B、前俯位时减轻
    • C、深呼吸时减轻
    • D、疼痛不发散到其他部位
    • E、随渗出液量的增多而加重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问答题
    急性阑尾炎的主要病因是什么?临床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主要病因:
    1.阑尾官腔阑尾官腔阻塞的最常见原因是淋巴滤泡的明显增生,粪石也是最常见原因之一
    2.细菌入侵,致病菌多为肠道内的各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临床症状:
    (1)腹痛
    (2)胃肠道症状
    (3)全身症状:中毒,心率加快,发热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改变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伴随着胸痛ST段抬高,见于除avR和V1导联以外的所有常规导联中,呈弓背向下型,aVR导联中ST段压低;②一至数日后,ST段回到基线并伴T波的平坦;③T波由低平逐渐变为倒置;④持续数周至数月后T波由倒置恢复正常;⑤另外心包积液时可有低电压,大量积液时可见电交替,无病理性Q波,无QT间期延长。常有窦性心动过速。结核、尿毒症性的慢性心包炎或肿瘤性心包疾病偶尔也可长期有T波倒置。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