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7岁。先天性右侧杯状耳畸形,表现为耳廓上部耳轮和耳舟向前下卷曲,呈帘幕状垂落,对耳轮及对耳轮脚较平。手术矫正后3个月形状复原。其可能的原因是()
第1题:
检查幼儿鼓膜时,应将耳廓向(),并将()向前牵引
第2题:
轻度杯状耳的治疗原则为()。
第3题:
男性,7岁。先天性右侧杯状耳畸形,表现为耳廓上部耳轮和耳舟向前下卷曲,呈帘幕状垂落,对耳轮及对耳轮脚较平。手术矫正后3个月形状复原。其可能的原因是()
第4题:
血肿机化致耳廓变形
患者睡眠时压迫耳廓
重新塑形的软骨未能可靠地固定在修复后的位置上
耳软骨液化
慢性感染
第5题:
血肿机化致耳廓变形
睡眠时压迫耳廓
重新塑形的软骨未能可靠地固定在修复后的位置上
耳软骨液化
慢性感染
第6题:
招风耳
杯状耳
大耳畸形
菜花耳
小耳畸形
第7题:
下列关于杯状耳说法正确的是()。
第8题:
男性,7岁。先天性右侧杯状耳畸形,表现为耳廓上部耳轮和耳舟向前下卷曲,呈帘幕状垂落,对耳轮及对耳轮脚较平。手术矫正后3个月形状又复原。最可能的原因是()。
第9题:
重新形成对耳轮、耳舟和上脚,减少耳甲壁宽度,使耳与头颅呈35°~40°角,使耳轮至乳突距离小于2cm是治疗何种耳廓畸形的原则()。
第10题:
耳廓各部分尚可辨认,有小耳甲腔及耳道口,只是()。轮廓较小
耳廓卷曲,轻者只是()。耳轮的自身折叠,重者则整个耳廓上部下垂
耳甲与耳舟角通常在150°以上
耳廓上半部埋入颞部头皮的皮下,无明显的耳后沟
耳廓上部尖角状突起,耳轮扭曲,耳轮沟消失
第11题:
耳廓卷向外面的游离缘名耳轮,起于外耳门上方的耳轮脚;
耳轮与对耳轮之间有一狭窄而弯曲的凹沟名舟状窝或耳舟;
对耳轮前方深大的窝名为耳甲腔;
耳屏与对耳屏间的凹陷叫耳屏间切迹;
外耳门前方有一凸起名对耳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