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局部兴奋有何特点和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含铁血黄素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形态学特点?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⑴形成:血管中逸出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摄入,经其溶酶体降解。在巨噬细胞质内,来自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的Fe3+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铁蛋白微粒,若干铁蛋白微粒聚集成光镜下可见的含铁血黄素。
    ⑵形态:HE染色呈棕黄*色,较粗大,有折光的颗粒。普鲁蓝染色呈蓝色。
    ⑶临床意义:1)局部沉着过多,提示陈旧性出血,可继发纤维化;2)全身性沉着,多系溶血性贫血、多次输血、肠内铁吸收过多。

  • 第2题:

    松针的结构有哪些特点?有何适应意义?


    正确答案: 松针叶小,表皮壁厚,气孔内陷,叶肉细胞壁向内褶叠,具树脂道,内皮层显著,维管束排列于叶的中心部分等,都是松属针叶的特点,也表明了它具有能适应低温和干旱的形态结构。

  • 第3题:

    兴奋通过化学性突触传递与通过神经纤维传导有何异同?意义何在?


    正确答案: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征:
    (1)生理完整性:包括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或被麻醉药作用,则神经冲动不能传导。
    (2)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内有许多神经纤维,每条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神经冲动互不干扰,表现为传导的绝缘性。
    (3)双向传导: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产生的动作电位可同时向两端传导,表现为传导的双向性,但在整体情况下是单向传导的。
    (4)相对不疲劳性:神经冲动的传导以局部电流的方式进行,耗能远小于突触传递。
    突触传递的特征:
    (1)单向传递:只有突触前膜能释放递质,突触后膜有受体。
    (2)突触延搁:递质经释放、扩散才能作用于受体。
    (3)总和:神经元聚合式联系是产生空间总和的结构基础。
    (4)兴奋节律的改变:传入神经的冲动频率与传出神经的冲动频率不同。因为传出神经元的频率受传入、中枢、传出自身状态三方面综合影响。
    (5)后发放:神经元之间的环路联系及中间神经元的作用。
    (6)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反射弧中突触是最易出现疲劳的部位。

  • 第4题:

    何谓局部阈下兴奋状态?它在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过程中有何生物学意义?


    正确答案:局部阈下兴奋状态是神经元兴奋性提高的状态,此时神经元对原来不易发生传出效应的其他传人冲动敏感,容易发生传出效应,这一现象称为易化;
    易化在中枢活动过程中有重要意义,即来自内外环境的各种不同刺激不断作用于机体,除一小部分引起明显的反射效应外,大部分对中枢神经元的兴奋性改变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 第5题:

    磷酸戊糖途径有何特点?该途径有何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葡萄糖直接脱氢脱羧不经过TCA/EMP途径,脱氢酶辅酶为NADP+,而不是NAD+
    意义:
    (1)产生大量的NADPH,为细胞各种或反应提供还原力;
    (2)中间产物为许多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3)可与光合作用联系起来,并实现某些单糖间的互便;
    (4)NADPH++H+有时也经呼吸链氧化供能

  • 第6题:

    问答题
    《燕山夜话》、《三家村礼记》、《长短录》等专栏的作品有何特点和意义?《燕山夜话》等作品的特点和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以杂文为主
    2)题材广泛,寓意深刻,表彰先进,匡正时弊,给人以启迪
    3)深受读者欢迎。
    意义:这样的文体及文风活跃了人们的思想,增加了知识,提高了认识,符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心肌在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有哪些周期性变化?有何特点与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其兴奋性变化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①有效不应期,指膜电位由0期除极到3期复极至-60mV为止的这段时期,不论给予多么强大的刺激,都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②相对不应期,膜电位从-60mV复极到-80mV的期间,用阈上刺激才能产生动作电位。此期心肌兴奋性逐渐恢复,但仍低于正常。
    ③超常期,膜电位由-80mV复极到-90mV这一时间内,膜电位的水平较接近阈电位,引起兴奋所需的刺激较小,即兴奋性较高。特点:有效不应期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生理意义:使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而有节律地进行舒缩活动,保证了心脏的泵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心肌细胞一次兴奋时兴奋性有何变化?其兴奋性的特点有何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①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心肌细胞从去极化开始到复极化到-55mv,为绝对不应期,钠通道处于失活状态,细胞兴奋性为零。在膜电位从-55mv复极化到-60mv期间,钠通道开始复活,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可以引起局部反应,但不能引起动作电位。此期和绝对不应期合称有效不应期。
    ②相对不应期:膜电位从-60mv复极化到-860mv期间,钠通道逐渐复活,但开放能力尚未达到正常状态。细胞的兴奋性仍低于正常。
    ③超常期:膜电位从-80mv复极化到-90mv期间,钠通道已经复活,膜电位与阈电位的差距小于正常,细胞兴奋性高于正常。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持续到舒张早期结束。心肌细胞只有在舒张早期之后,才有可能在受到有效刺激作用时发生兴奋和收缩。因此心肌不可能发生完全强直收缩。这也就保证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可以交替进行,有利于心室的充盈和射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糖有氧氧化分为几个阶段?三羧酸循环有何特点和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分为三个阶段:糖转化变为丙酮酸、丙酮酸的氧化脱羧、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的特点及生理意义:1、三羧酸循环的反应位于线粒体间质中。
    2、循环中消耗了两个H2O。
    3、循环中有四次脱氧生成了分子NADH和1分子FADH2
    4、循环中生成NADH和FADH2经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水,同时生成AIP。
    5、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蛋白质及其他有机物代谢的联系枢纽。
    6、三羧酸循环是三大物质分解代谢共同的最终途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氧解离曲线有何特点?这些特点有何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1)氧解离曲线上段,相当于PO2在8.0~13.3kPa范围内变动,曲线较为平坦,表明在这段范围内PO2的变化对氧饱和度影响不大。生理意义在于:当吸入气或肺泡的PO2有所下降时,只要不低于8kPa,氧饱和度仍保持在90%以上,不致于发生缺氧。
    (2)氧解离曲线中段,相当于PO2在5.3~8.0kPa范围内变动,曲线走势较陡。此时,每100ml血液流过组织时可释放5mlO2,能满足安静状态下组织的氧需量。
    (3)氧解离曲线下段,相当于PO2在2.0~5.3kPa范围内变动,曲线走势最为陡峭。生理
    意义在于:当组织代谢增强时,有足够的氧供应。组织活动加强时,耗氧量剧增,PO2明显下降,血液流经这样的组织时,氧饱和度可降到20%以下,即每100ml血液释氧量可达15ml之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何谓局部阈下兴奋状态?它在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过程中有何生物学意义?

    正确答案: 局部阈下兴奋状态是神经元兴奋性提高的状态,此时神经元对原来不易发生传出效应的其他传人冲动敏感,容易发生传出效应,这一现象称为易化;
    易化在中枢活动过程中有重要意义,即来自内外环境的各种不同刺激不断作用于机体,除一小部分引起明显的反射效应外,大部分对中枢神经元的兴奋性改变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甲状腺兴奋试验有何适应证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甲状腺兴奋试验适用于:①原发性与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鉴别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因病变在甲状腺本身,因此,外源性促甲状腺激素不能使其兴奋,兴奋值小于5%;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其病变部位在丘脑或垂体,甲状腺本身无病变,因此表现为明显兴奋。②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与先天性甲状腺一叶缺如的鉴别诊断。结合甲状腺显像进行判断,肌注促甲状腺激素后重新显像,若为功能自主性腺瘤则原热结节仍浓聚较多显像剂,受抑制的结节周围的正常甲状腺组织因受促甲状腺激素刺激,恢复了摄碘功能而显影,如为甲状腺一叶先天性缺如,则未显影的一叶仍旧不显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心肌细胞一次兴奋时兴奋性有何变化?其兴奋性的特点有何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①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心肌细胞从去极化开始到复极化到-55mv,为绝对不应期,钠通道处于失活状态,细胞兴奋性为零。在膜电位从-55mv复极化到-60mv期间,钠通道开始复活,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可以引起局部反应,但不能引起动作电位。此期和绝对不应期合称有效不应期。
    ②相对不应期:膜电位从-60mv复极化到-860mv期间,钠通道逐渐复活,但开放能力尚未达到正常状态。细胞的兴奋性仍低于正常。
    ③超常期:膜电位从-80mv复极化到-90mv期间,钠通道已经复活,膜电位与阈电位的差距小于正常,细胞兴奋性高于正常。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持续到舒张早期结束。心肌细胞只有在舒张早期之后,才有可能在受到有效刺激作用时发生兴奋和收缩。因此心肌不可能发生完全强直收缩。这也就保证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可以交替进行,有利于心室的充盈和射血。

  • 第14题:

    了解和掌握各种评论形式的特点,有何实践意义?


    正确答案: 了解和掌握各种新闻评论形式的特点,意义如下:
    (1)有助于我们在特定情况下,得心应手地选择最恰当的评论形式,以便扬其所长,更有效地进行传播。
    (2)有助于我们对各种评论形式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从而使我们在新闻传播中注意各种评论形式的配合运用,更好地发挥评论的特长。
    (3)有助于避免评论形式单调的缺陷,使版面更加琳琅满目,生动活泼。为努力搞好新闻传播工作,我们一定要善于把党的意图、实践中涌现的新人新事新风尚、群众的要求和呼声,运用各种形式的评论反映出来,为党立言、为民代言,体现生动活泼的民主政治局面。

  • 第15题:

    氧解离曲线有何特点?这些特点有何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1)氧解离曲线上段,相当于PO2在8.0~13.3kPa范围内变动,曲线较为平坦,表明在这段范围内PO2的变化对氧饱和度影响不大。生理意义在于:当吸入气或肺泡的PO2有所下降时,只要不低于8kPa,氧饱和度仍保持在90%以上,不致于发生缺氧。
    (2)氧解离曲线中段,相当于PO2在5.3~8.0kPa范围内变动,曲线走势较陡。此时,每100ml血液流过组织时可释放5mlO2,能满足安静状态下组织的氧需量。
    (3)氧解离曲线下段,相当于PO2在2.0~5.3kPa范围内变动,曲线走势最为陡峭。生理
    意义在于:当组织代谢增强时,有足够的氧供应。组织活动加强时,耗氧量剧增,PO2明显下降,血液流经这样的组织时,氧饱和度可降到20%以下,即每100ml血液释氧量可达15ml之多。

  • 第16题:

    什么是局部兴奋?它与动作电位有什么不同?局部兴奋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阈下刺激只能使段膜中所含的Na+通道少量开放,引起少量Na+内流,在受刺激的膜局部出现一个较小的除极反应,称为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局部兴奋由于强度较弱,因而不能引起动作电位。与动作电位相比,局部兴奋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局部兴奋随着阈下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而不是“全或无”式的;
    ②不能在膜上作远距离传播,只能通过电紧张向邻近细胞膜扩布;
    ③局部兴奋是可以互相叠加,主要有空间性总和与时间性总和叠加形式。

  • 第17题:

    鱼类的生长有何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有何实践意义?


    正确答案: 鱼类的生长特点有:
    ①连续性生长,鱼类一生中可继续不断的生长,直至衰老和死亡为止;
    ②阶段性生长,性成熟前生长快,性成熟后生长减慢,性成熟前主要表现为体长大幅度增加,性成熟后长度生长下降,体重增长上升,衰老期体长和体重的生长均急剧下降;
    ③季节性生长,春夏季生长迅速,秋冬季节生长渐趋缓慢。
    掌握鱼类的上述生长特点,可帮助我们确定鱼类的养殖周期,选择其生长快的那段时期进行养殖;确定鱼类的捕捞规格;及时将饲养已超过生长迅速期的个体捕捞上市,降低水体的食物消耗量;在鱼类生长迅速的春夏季,采取有效的养殖措施,加速鱼类生长。

  • 第18题:

    问答题
    什么是局部兴奋?它与动作电位有什么不同?局部兴奋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阈下刺激只能使段膜中所含的Na+通道少量开放,引起少量Na+内流,在受刺激的膜局部出现一个较小的除极反应,称为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局部兴奋由于强度较弱,因而不能引起动作电位。与动作电位相比,局部兴奋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局部兴奋随着阈下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而不是“全或无”式的;
    ②不能在膜上作远距离传播,只能通过电紧张向邻近细胞膜扩布;
    ③局部兴奋是可以互相叠加,主要有空间性总和与时间性总和叠加形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鱼类的生长有何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有何实际意义?

    正确答案: 鱼类的生长特点有:①连续性生长,鱼类一生中可继续不断的生长,直至衰老和死亡为止;②阶段性生长,性成熟前生长快,性成熟后生长减慢,性成熟前主要表现为体长大幅度增加,性成熟后长度生长下降,体重增长上升,衰老期体长和体重的生长均急剧下降;③季节性生长,春夏季生长迅速,秋冬季节生长渐趋缓慢。
    掌握鱼类的上述生长特点,可帮助我们确定鱼类的养殖周期,选择其生长快的那段时期进行养殖;确定鱼类的捕捞规格;及时将饲养已超过生长迅速期的个体捕捞上市,降低水体的食物消耗量;在鱼类生长迅速的春夏季,采取有效的养殖措施,加速鱼类生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肾血流量调节有何特点?有何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1)自身调节:在动脉血压80~180mmHg(10.7~24.0kPa)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能自身维持并相对稳定。(不需要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或参与)。因此,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通过入球小动脉自身的不同舒缩程度来调节入球小动脉血流阻力的变化,以保持肾血流量的相对稳定。当然,超出这一范围,肾血流量就会随之改变。
    意义:肾血流量的相对稳定,是维持肾排泄正常功能的重要条件。
    (2)但在剧烈运动或需全身循环血量需重新调整时,通过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同时引起血中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多→肾血管平滑肌强烈收缩→肾血流量明显↓→以保证心、脑更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这种“移缓济急”的措施,对于维持当时生命活动需要显然有一定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鱼类的生长有何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有何实践意义?

    正确答案: 鱼类的生长特点有:
    ①连续性生长,鱼类一生中可继续不断的生长,直至衰老和死亡为止;
    ②阶段性生长,性成熟前生长快,性成熟后生长减慢,性成熟前主要表现为体长大幅度增加,性成熟后长度生长下降,体重增长上升,衰老期体长和体重的生长均急剧下降;
    ③季节性生长,春夏季生长迅速,秋冬季节生长渐趋缓慢。掌握鱼类的上述生长特点,可帮助我们确定鱼类的养殖周期,选择其生长快的那段时期进行养殖;确定鱼类的捕捞规格;及时将饲养已超过生长迅速期的个体捕捞上市,降低水体的食物消耗量;在鱼类生长迅速的春夏季,采取有效的养殖措施,加速鱼类生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局部兴奋有何特点和意义?

    正确答案: 与动作电位相比,局部兴奋有如下特点:
    (一)非“全或无”性在阈下刺激范围内,去极化波幅随刺激强度的加强而增大。一旦达到阈电位水平,即可产生动作电位。可见,局部兴奋是动作电位产生的必须过渡阶段。
    (二)不能在膜上作远距离传播只能呈电紧张性扩布,在突触或接头处信息传递中有一定意义。
    (三)可以叠加表现为时间性总和或空间性总和。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的功能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TRH兴奋试验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TRH兴奋试验的临床意义:①甲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原发性甲低,基础TSH明显增高,TRH兴奋试验呈过高反应;继发于垂体性的甲低呈低反应或无反应,而继发于下丘脑性的甲低则呈延迟反应。②甲亢的评价。TRH兴奋试验多呈无反应曲线。③突眼的鉴别诊断。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突眼患者,TRH兴奋试验多表现为无反应或低反应,而眼眶肿瘤所致的突眼则多为正常反应。④评价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功能。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