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检验科)”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C反应蛋白(CRP)测定的原理及临床意义。(检验科)


    正确答案: CRP是一种能与肺炎链球菌多糖体反应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能激活补体,促进吞噬和有其他的免疫调控作用。
    测定CRP目前主要用免疫化学法,如单向免疫扩散、火箭免疫电泳、胶乳法、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和ELISA等。
    其原理都是利用特异性抗CRP抗体与待检标本中CRP反应,根据形成的沉淀环直径、沉淀峰高度、凝集程度、呈色程度或其他免疫反应结果判定待测标本阳性、阴性或CRP含量。
    由于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在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心肌梗死、手术创伤、放射线损伤等时,CRP可迅速升高,病情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

  • 第2题:

    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红细胞数量增减除大红细胞性贫血及小细胞性贫血外,一般均与血红蛋白的含量是一致的。
    其异常变化有:
    (1)红细胞增多:包括相对性增多和绝对性增多。相对性增多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全身性脱水,如便秘、腹泻、呕吐、多尿、休克等.一旦病因消除及水、电解质趋于平衡后,红细胞数也伴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恢复正常。绝对性增多较少见。
    (2)红细胞减少:在临床上极为多见,见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贫血。如失血性、溶血性、营养缺乏性贫血等。

  • 第3题:

    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正常参考值(手工法):成人0.008~0.02或25×10~75×10/L,新生儿0.02~0.06。临床意义:①网织红细胞计数可以判断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情况,如溶血性贫血时由于大量网织红细胞进入血循环可使网织红细胞高达0.2或更多,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常低于0.005。网织红细胞低于5×10/L为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标准之一。②网织红计数作为贫血病人治疗效果评价参考。骨髓增生功能良好的病人在给予适当的抗贫血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升高往往在红细胞恢复之前。而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治疗中如果网织红细胞不见增高,说明该治疗无效。③骨髓移植:移植后RET<15×10/L并伴随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部分上升可能提示骨髓移植失败。而移植后HFR的增长暗示着RBC生成的开始,即HFR变化较网织红细胞总数变化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 第4题:

    WBC计数及分类计数的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白细胞(WBC)检验:参考值:成年人4~5.5×109/L,婴儿(两周岁以下)11~12×109/L,新生儿15~20×109/L。细菌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和应激状态(急性出血和大手术)等增多(妊娠后期、月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可有生理性增加)。病毒感染、伤害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极严重感染、放射性辐照、肿瘤化疗后和非白血性白血病等减少。
    白细胞分类(DC):参考值:中性粒细胞0.5~0.70×(50~70%),嗜酸性凿粒细胞0.005~0.05(0.5%~5%)嗜碱性粒细胞0~0.01(0~1%),淋巴细胞0.2~0.40(20%~40%)和单核细胞0.03~0.08(3%~8%)。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和尿毒症等;其减少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疟疾、粒细胞缺乏症、放射性辐照和肿瘤化疗。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等;其减少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氏病和铅中毒等。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病毒感染,其减少见于免疫缺陷病。单核细胞增多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及单核细胞白血病等。

  • 第5题:

    下列不是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 A、确定骨髓的造血功能
    • B、估价预后的指标之一
    • C、评价红细胞运输氧的指标之一
    • D、对贫血类疾病有诊断价值

    正确答案:C

  • 第6题:

    简述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判断骨髓的造血功能:①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急性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可明显增高;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②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2)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观察指标: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患者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升高说明治疗有效,贫血愈严重,网织红细胞升得越高,而且其升高在红细胞和HB升高之前;反之,如果网织红细胞不见增高,说明治疗无效或骨髓造血功能有障碍。
    (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情况。

  • 第7题:

    问答题
    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检验科)

    正确答案: 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多:见于机体缺氧如新生儿、高原居民、剧烈劳动、恐惧、冷水浴等。相对性增多见于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另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生理性减低:主要见于生理性贫血,造血功能衰退的老年人、血容量增加如孕妇、长期饮酒、生长发育造血原料相对不足如婴儿。
    3、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4、病理性减少:(1)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1)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2)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2)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造成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及一些化学、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贫血。(3)失血:急性失血或消化道溃疡、钧虫病等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判断骨髓的造血功能:①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急性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可明显增高;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②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2)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观察指标: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患者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升高说明治疗有效,贫血愈严重,网织红细胞升得越高,而且其升高在红细胞和HB升高之前;反之,如果网织红细胞不见增高,说明治疗无效或骨髓造血功能有障碍。
    (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情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正常值:成人0.008~0.02(25~75)X109/L儿童0.02~0.06X109/L;
    (2)临床意义:①判断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情况;②作为疗效观察指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血细胞分析仪细胞计数原理?(检验科)

    正确答案: 主要有两大类:
    (1)电阻抗检测原理血细胞是相对不良导体,当血细胞悬浮电解质中,将小孔管插入细胞悬液,使其管内充满稀释液,当一个细胞通过小孔时,瞬间引起电压变化出现一个脉冲信号,细胞体积越大,引起脉冲越大,产生脉冲振幅越高。以上脉冲信号由下列步骤完成①放大②阈值调节③甄别④计数;
    (2)流式细胞术加光学检测原理利用流式细胞术使单个细胞随着流体动力聚集的鞘流液在通过激光照射的检测区时,使光束发生折射、衍射和散射,散射光光检测器接受后产生脉冲,脉冲大小与被照细胞的大小成正比,脉冲的数量代表了被照细胞的数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C反应蛋白(CRP)测定的原理及临床意义。(检验科)

    正确答案: CRP是一种能与肺炎链球菌多糖体反应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能激活补体,促进吞噬和有其他的免疫调控作用。
    测定CRP目前主要用免疫化学法,如单向免疫扩散、火箭免疫电泳、胶乳法、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和ELISA等。
    其原理都是利用特异性抗CRP抗体与待检标本中CRP反应,根据形成的沉淀环直径、沉淀峰高度、凝集程度、呈色程度或其他免疫反应结果判定待测标本阳性、阴性或CRP含量。
    由于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在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心肌梗死、手术创伤、放射线损伤等时,CRP可迅速升高,病情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大便OB试验临床意义。(检验科)


    正确答案: 粪便隐血阳性见于:
    ①消化性溃疡、药物致胃粘膜损伤、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钩虫病及胃癌、结肠癌等消化肿瘤时。
    ②消化性溃疡和消化道肿瘤鉴别诊断:在消化性溃疡时,阳性率为40-70%,呈间断性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后当粪便外观正常时,隐血试验阳性仍可持续5-7天,此后如出血完全停止,隐血试验即可转阴。消化道癌症时,呈持续性阳性。
    ③消化道肿瘤筛检:消化道肿瘤阳性率可达87%,主要肿瘤有胃癌,大肠癌。

  • 第13题: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1)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及某些贫血病人治疗后,如补充铁或维生素B12及叶酸后。
    (2)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在骨髓病性贫血(如急性白血病等)时,骨髓中异常细胞大量浸润,使红细胞增生受到抑制,网织红细胞也减少。

  • 第14题:

    简述脑脊液细胞计数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脑脊液中的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是恒定的在病理情况下因疾病种类不同,细胞数量变化很大,所以细胞计数和分类在疾病的辅助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常人:脑脊液中白细胞为<10个/μL。儿童较成人稍高。多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11~30个/μL时为轻度增高,31~100个/μL时,为中度增高;200~500个/μL为高度增高;500~1000/μL为剧烈增高,最高可达>10000/μL。白细胞10个/μL以上应进行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数剧烈增加见于化脓性脑膜炎,少或中度增加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等,以淋巴细胞为主,细胞数量的变化在治疗中可作为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细胞数减少是临床好转的标志。正常脑脊液中可偶见白细胞,一般为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偶见软脑膜、蛛网膜细胞、室管膜细胞和脉络膜细胞。病理情况下有:(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化脓性脑膜炎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结核性脑膜炎以淋巴细胞、粒细胞和浆细胞并存。病毒性脑膜炎以淋巴细胞为主,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可检出隐球菌。(2)脑血管病:脑出血可见大量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第3天可出现吞噬细胞,第5天后可见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3)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以淋巴细胞多见,可找到白血病细胞或肿瘤细胞。(4)脑寄生虫病: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胞增多,可见寄生虫卵、原虫多形体、旋毛虫幼虫等。(5)红斑狼疮:有时在脑脊液中可检出红斑狼疮细胞。

  • 第15题: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临床意义:网织红细胞增多,见于:
    (1)骨髓红细胞增生旺盛:急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
    (2)判断疗效: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病人,在补充铁剂及维生素B12、叶酸之后,网织红细胞应迅速增多。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红细胞生成减低。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典型病例常低于0.5%。

  • 第16题:

    有关网织红细胞计数临床意义,错误的叙述是()。

    • A、反映了骨髓的造红细胞功能
    • B、可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观察指标
    • C、贫血治疗有效后,网织红细胞一直升高
    • D、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 E、可作为贫血病情观察的指标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单选题
    监测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不包括()
    A

    判断骨髓红细胞造血情况

    B

    观察贫血疗效

    C

    骨髓移植后监测

    D

    鉴别急、慢性白血病

    E

    估计红细胞生成有效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网织红细胞计数可判断骨髓红细胞造血情况,增多见于溶贫、放、化疗后、红系无效造血,减少见于再障、溶贫再障危象。贫血患者在抗贫血治疗后一周左右网织红细胞达高峰,两周左右逐渐下降表明治疗有效。骨髓移植术后21天,如RET大于15×10/L表示无移植并发症。

  • 第18题:

    问答题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临床意义:网织红细胞增多,见于:
    (1)骨髓红细胞增生旺盛:急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
    (2)判断疗效: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病人,在补充铁剂及维生素B12、叶酸之后,网织红细胞应迅速增多。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红细胞生成减低。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典型病例常低于0.5%。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下列不是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A

    确定骨髓的造血功能

    B

    估价预后的指标之一

    C

    评价红细胞运输氧的指标之一

    D

    对贫血类疾病有诊断价值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及某些贫血病人治疗后,如补充铁或维生素B12及叶酸后。
    (2)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在骨髓病性贫血(如急性白血病等)时,骨髓中异常细胞大量浸润,使红细胞增生受到抑制,网织红细胞也减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WBC计数及分类计数的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白细胞(WBC)检验:参考值:成年人4~5.5×109/L,婴儿(两周岁以下)11~12×109/L,新生儿15~20×109/L。细菌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和应激状态(急性出血和大手术)等增多(妊娠后期、月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可有生理性增加)。病毒感染、伤害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极严重感染、放射性辐照、肿瘤化疗后和非白血性白血病等减少。
    白细胞分类(DC):参考值:中性粒细胞0.5~0.70×(50~70%),嗜酸性凿粒细胞0.005~0.05(0.5%~5%)嗜碱性粒细胞0~0.01(0~1%),淋巴细胞0.2~0.40(20%~40%)和单核细胞0.03~0.08(3%~8%)。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和尿毒症等;其减少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疟疾、粒细胞缺乏症、放射性辐照和肿瘤化疗。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等;其减少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氏病和铅中毒等。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病毒感染,其减少见于免疫缺陷病。单核细胞增多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及单核细胞白血病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