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松药非去极化阻滞时,TOF四个成串刺激T1 T2 T3 T4,当T4消失时,肌颤搐抑制();T1消失时,肌颤搐抑制()。
第1题:
判断去极化肌松药的阻滞程度()
第2题:
判断非去极化肌松药的阻滞程度()
第3题:
颅内疾患所致的偏瘫,肌松药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第4题:
是频率为2Hz、间隔时间不短于10s的四个重复超强刺激
需要在使用肌松药前先测定对照值
去极化阻滞时不表现衰减
非去极化阻滞当T4消失时相当于单个肌颤触抑制75%
T4/T1>0.9时提示肌张力已充分恢复
第5题:
去极化肌松药首次注药在肌松出现前,有肌纤维成串收缩
非去极化肌松药出现肌松前没有肌纤维成串收缩
去极化肌松药胆碱酯酶抑制药不能拮抗其肌松作用,反而有增强效应
非去极化肌松药能被胆碱酯酶抑制药拮抗
应用非去极化肌松药,神经兴奋时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的量减少
第6题:
第7题:
关于TOF,有误的是()
第8题:
Ⅱ相阻滞的特点有()
第9题:
非去极化阻滞时TOF比值首先下降
去极化阻滞时4次刺激反应高度同等降低,不出现衰减
监测神经肌肉阻滞后恢复过程的敏感性强于强直刺激
可用于鉴别2类不同性质的神经肌肉阻滞
不能监测TOF比值为零以下的深度神经肌肉阻滞
第10题:
四个成串刺激可出现衰减
肌松时间延长
无强直刺激后易化
不为抗胆碱酯酶药拮抗
给去极化肌松药后,一旦TOF比值≤50%时即可诊断
第11题:
TOF肌松监测时的T1/T0
TOF肌松监测时的T4/T1
TOF肌松监测时的T4值
TOF肌松监测时的T1值
A和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