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某,男,68岁,退休教师,已婚,2004年10月7日初诊。10月5日21时许因情绪刺激,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麻木,不能站立,语言謇涩,口角向右歪斜,伴头晕耳鸣,夜寐不安,不呕吐。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常觉头晕。T36.8℃,R20次/分,P90次/分,BP160/105mmHg。神志清楚,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可,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左上肢肌力Ⅰ级,左下肢肌力Ⅰ~Ⅱ级,肌张力减弱,右侧肢体正常,病理征未引出。舌质红,苔薄,脉弦细数。头部CT平扫: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

题目

陆某,男,68岁,退休教师,已婚,2004年10月7日初诊。10月5日21时许因情绪刺激,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麻木,不能站立,语言謇涩,口角向右歪斜,伴头晕耳鸣,夜寐不安,不呕吐。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常觉头晕。T36.8℃,R20次/分,P90次/分,BP160/105mmHg。神志清楚,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可,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左上肢肌力Ⅰ级,左下肢肌力Ⅰ~Ⅱ级,肌张力减弱,右侧肢体正常,病理征未引出。舌质红,苔薄,脉弦细数。头部CT平扫: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


相似考题
更多“陆某,男,68岁,退休教师,已婚,2004年10月7日初诊。10”相关问题
  • 第1题:

    陆某,男,68岁,退休教师,已婚,2004年10月7日初诊。10月5日21时许因情绪刺激,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麻木,不能站立,语言謇涩,口角向右歪斜,伴头晕耳鸣,夜寐不安,不呕吐。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常觉头晕。T 36.8℃,R 20次/分,P 90次/分,BP 160/105mmHg。神志清楚,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可,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左上肢肌力Ⅰ级,左下肢肌力Ⅰ~Ⅱ级,肌张力减弱,右侧肢体正常,病理征未引出。舌质红,苔薄,脉弦细数。头部CT平扫: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


    参考答案:辨病辨证依据:患者突然起病,症见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角歪斜3天,故可诊断为中风。患者年近七旬,肝肾亏虚,肝阳上亢,肝阳化风,挟痰走窜经络,脉络不畅,故半身不遂,语言謇涩,口角歪斜;风阳上扰,清窍不利,则见头晕耳鸣;舌红、脉细数为肝风内动、阴虚有热之象。西医诊断依据:①年龄68岁,起病突然,有高血压病史;②症状有左侧肢体功能障碍,口角歪斜,语言不利;③体查:BP 160/105mmHg,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左上肢肌力Ⅰ级,左下肢肌力Ⅰ~Ⅱ级,肌张力减退;④头部CT示: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入院诊断:中医诊断:1.中风-中经络(风阳上扰证)。2.眩晕(肝阳上亢证)。西医诊断:1.脑梗死(急性期)。2.高血压病2级,高危。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2g 钩藤15g 石决明12g 桑寄生10g 茯神10g 夜交藤10g 牛膝15g 杜仲10g 栀子10g 黄芩10g 益母草12g 夏枯草15g 杭菊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 第2题:

    病例摘要:梁某,男,70岁,已婚,退休干部。2015年11月13日初诊。患者1天前受寒后突发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现症:头痛昏蒙,神识呆滞,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痫病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痉证。中医证型诊断:痰浊阻滞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辨病为痉证。现症见痉证,辨证为痰浊阻滞证。痰浊中阻,上蒙清窍,经络阻塞,筋脉失养。中医病证鉴别:痫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神志异常的疾病,其大发作的特点为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声,大多发作片刻即自行苏醒,醒后如常人。鉴别要点是:痫病多为突然发病,其抽搐、痉挛症状发作片刻可自行缓解,既往有类似发病史;痉证的抽搐、痉挛发作多呈持续性,不经治疗难以自行恢复,痉证多有发热、头痛等伴发症状。治法:豁痰开窍,息风止痉。方剂名称:导痰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半夏12g,石菖蒲3g,陈皮3g,胆南星3g,竹沥(兑服)3g,枳实3g,茯苓3g,白术3g,全蝎3g,地龙3g,蜈蚣3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3题:

    病例摘要:黄某,女,80岁,已婚,退休教师。2016年4月23日初诊。患者年老体弱。2周前出现有便意但排便困难情况。现症:大便虽不干硬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积聚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便秘。中医证型诊断:气虚秘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有便意但排便困难为主症,辨病为便秘。现症见大便虽不干硬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辨证为气虚秘证。脾肺气虚,传送无力。中医病证鉴别:便秘多为慢性久病,因大肠传导失常所致,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结艰行,可有矢气和肠鸣音,或有恶心欲吐,食纳减少。腹腔内有可扪及的包块。常有腹部胀闷或疼痛不适等症状。常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感受寒邪或黄疸、虫毒、久疟、久泻、久痢等病史。治法:益气润肠。方剂名称:黄芪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黄芪15g,麻仁6g,白蜜6g,陈皮6g,白术20g,甘草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4题:

    某高血压患者,男,53岁,初诊高血压,血压168/100mm Hg,无合并症,推荐两种药物的?()


    答案:c类+D类

  • 第5题:

    病例摘要:王某,男,68岁,已婚,退休干部。2013年3月4日初诊。患者患高血压病十余年。两小时前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现症:大小便闭,肢体强痉。兼见面白唇紫,四肢不温,静而不烦,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厥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中风(闭证)。中医证型诊断:痰浊瘀闭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为主症,辨病为中风(闭证)。现症见大小便闭,肢体强痉。兼见面白唇紫,四肢不温,静而不烦,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辨证为痰浊瘀闭。痰浊偏盛,上壅清窍,内蒙心神,神机闭塞。中医鉴别诊断:厥证与中风闭证颇为相似,都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之表现。一般而言,厥证神昏时间短暂,发作时常伴有四肢逆冷,移时多可自行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眼斜、言语不利等表现。治法:化痰息风,宣郁开窍。方剂名称:涤痰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法:半夏12g,茯苓10g,橘红9g,竹茹9g,郁金6g,石菖蒲6g,胆星3g,天麻6g,钩藤(后下)6g,僵蚕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6题:

    病例摘要:程某,男,38岁,已婚,农民。2016年4月12日初诊。患者平素嗜食生冷,2天前出现呕吐清水痰涎。现症:脘闷不食,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滑。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反胃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呕吐。中医证型诊断:痰饮内阻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呕吐清水痰涎为主症,辨病为呕吐。现症见脘闷不食,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滑,辨证为痰饮内阻证。痰饮内停,中阳不振,胃气上逆。中医病证鉴别:呕吐与反胃,同属胃部的病变,其病机都是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且都有呕吐的临床表现。但反胃系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难以腐熟食入之谷物,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物多为未消化之宿食,呕吐量较多,吐后即感舒适。呕吐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胃虚失和的不同,往往吐无定时,或轻或重,吐出物为食物或痰涎清水,呕吐量或多或少。治法:温中化饮,和胃降逆。方剂名称: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半夏12g,生姜12g,茯苓12g,白术9g,甘草6g,桂枝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7题:

    在办理退休工资核定时,男教师教龄满30年,女教师教龄满25年,基本退休费按100%标准享受,公务员执行同样标准。


    正确答案:错误

  • 第8题:

    离退休时享受提高工资标准10%的中小学教师、护士,这次增加离退休费时,是否也相应提高10%?


    正确答案:中小学教师、护士在职时享受的提高工资标准10%部分,离退休时可作为计发离退休费的基数。在增加离退休费时,不再相应提高10%。

  • 第9题:

    关于教师的养老保险待遇,正确的是()。

    • A、教师退休或者退职后,享受国家规定的退休或者退职待遇
    •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适当提高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小学退休教师的退休金比例
    • C、A和B
    • D、对教龄满30年的教师退休金按80%比例发放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当前男教师退休年龄为()

    • A、50
    • B、55
    • C、60

    正确答案:C

  • 第11题:

    单选题
    女教师教龄满()年可以按100%标准核算基本退休费。
    A

    10

    B

    25

    C

    35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在办理退休工资核定时,男教师教龄满30年,女教师教龄满25年,基本退休费按100%标准享受,公务员执行同样标准。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病例摘要:项某,男,78岁,已婚,退休教师。2013年4月2日初诊。患者1天前受凉出现发热,鼻塞,微恶风寒。现症: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时行感冒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感冒。中医证型诊断:阴虚感冒。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发热,鼻塞,微恶风寒为主症,辨病为感冒。现症见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为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中医病证鉴别: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无明显流行特点。若感冒1周以上不愈,发热不退或反见加重,应考虑感冒继发它病,传变入里。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可以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它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性、流行性。治法:滋阴解表。方剂名称:加减葳蕤汤化裁。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玉竹12g,甘草3g,大枣10g,淡豆豉10g,薄荷(后下)10g,葱白9g,桔梗10g,白薇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14题:

    病例摘要:常某,男,35岁,已婚,教师。2014年2月3日初诊。患者2年前出现胸闷,心悸气短,常劳累后发作。现症: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奔豚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心悸。中医证型诊断:心阳不振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胸闷,心悸气短为主症,辨病为心悸。现症见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辨证为心阳不振证。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中医病证鉴别: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本病与心悸的辨别要点为: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方剂名称: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桂枝15g,制附片(先煎)15g,人参30g,黄芪20g,麦冬15g,枸杞10g,炙甘草6g,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15题:

    患者,叶某,男,67岁,退休教师,诊断“肺癌晚期”入院,入院后患者诉说胸痛难以忍受,沉默寡言,眉头紧锁,咳嗽频繁并有气喘,难以交流。请问作为主管护士:

    你选用哪种评估工具评估该患者的疼痛程度?


    正确答案:(1)选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1)选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 第16题:

    病例摘要:刘某,男,74岁,已婚,农民。2015年12月10日初诊。患者6个月前晨起后发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伴饮水呛咳,于当地医院治疗。现症:左侧半身不遂,肢软无力,面色萎黄,口舌歪斜,口角流涎,舌质淡紫,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口僻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中风(恢复期)。中医证型诊断:气虚络瘀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6个月前晨起后发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伴饮水呛咳为主症,辨病为中风。现症见左侧半身不遂,肢软无力,面色萎黄,口舌歪斜,口角流涎,舌质淡紫,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辨证为气虚络瘀证。气虚血瘀、脉阻络痹。中医病证鉴别:口僻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但常伴耳后疼痛,口角流涎,言语不清,而无半身不遂或神志障碍等表现,多因正气不足,风邪人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罹患。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方剂名称: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黄芪12g,桃仁3g,红花3g,赤芍5g,归尾6g,川芎3g,地龙3g,牛膝3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17题:

    病例摘要:何某,女,44岁,已婚,教师。2014年4月23日初诊。患者平素暴躁,1天前生气后出现头痛胀痛,心烦。现症: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眩晕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头痛。中医证型诊断:肝阳上亢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为头痛胀痛主症,辨病为头痛。现症见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数,辨证为肝阳上亢证。肝失条达,气郁化火,阳亢风动。中医病证鉴别:头痛与眩晕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二者对比,头痛之病因有外感与内伤两方面,眩晕则以内伤为主。临床表现,头痛以疼痛为主,实证较多;而眩晕则以昏眩为主,虚证较多。治法:平肝潜阳息风。方剂名称: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天麻9g,钩藤(后下)12g,石决明(先煎)15g,山栀9g,黄芩10g,丹皮15g,桑寄生15g,杜仲15g,牛膝10g,益母草15g,白芍15g,夜交藤15g,茯神1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18题:

    病例摘要:王某,男,65岁,已婚,退休工人。2013年8月15日初诊。患者十年前出现关节肌肉疼痛、酸楚游走不定,三天前因淋雨加重。现症: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兼有恶风,发热,苔薄白,脉浮缓。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痿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痹证。中医证型诊断:行痹。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关节肌肉疼痛、酸楚游走不定为主症,辨病为痹证。现症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兼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辨证为行痹。风邪兼夹寒湿,留滞经脉,痹阻气血。中医病证鉴别: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以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痹证是因疼痛而影响活动;再者,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则是由于疼痛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的肌肉萎缩。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剂名称:防风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防风15g,麻黄6g,桂枝10g,葛根10g,当归10g,茯苓6g,生姜10g,大枣9g,甘草6g。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19题:

    女教师教龄满()年可以按100%标准核算基本退休费。

    • A、10
    • B、25
    • C、35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向某,男,62岁,四川人,已退休并享受退休待遇,由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派遣到某商场工作。2012年10月26日8时11时左右,从事门卫工作的向某感觉身体不适,倒地晕迷经抢救无效后死亡,医生诊断为猝死。请问,向某能否被认定为视同工伤?


    正确答案:因主体不适格,故不能认定为工伤。向某年满60周岁,已退休并享受退休待遇,他与单位存在的是劳务关系,而不属劳动关系,向某亲属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 第21题:

    男教师教龄满()年可以按100%标准核算基本退休费。

    • A、30
    • B、25
    • C、20

    正确答案:A

  • 第22题:

    单选题
    男教师教龄满()年可以按100%标准核算基本退休费。
    A

    30

    B

    25

    C

    2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当前男教师退休年龄为()
    A

    50

    B

    55

    C

    60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