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1.前驱感染:上呼吸道10d,皮肤感染20d。
    2.一般病例(典型病例):
    (1)水肿:眼睑颜面早起重无凹陷;
    (2)血尿、蛋白尿:尿液颜色与酸碱度相关;
    (3)高血压:1~2w好转,持续不好转可考虑慢性急性发作。
    3.严重病例:
    (1)循环充血:1-2w内、气急胸闷、心力衰竭、肺水肿、危及生命;
    (2)高血压脑病: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神经系统症状;
    (3)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无尿、高k代酸。

  • 第2题:

    简述急性肾小球肾炎


    正确答案: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本病是常见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年。本书重点介绍最常见的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可为细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等)、病毒(水痘病毒、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等)、梅毒螺旋体、疟原虫等感染。
    机体感染β-溶血性链球菌A群27型或其他"致肾炎菌株"后,菌体内的某种成分(M蛋白)作为抗原,与机体产生的抗体(抗M蛋白抗体)结合形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通过肾小球基底膜时沉积于此。部分链球菌株与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抗链球菌抗体可与肾小球基底膜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后形成C(攻膜复合物),同时吸引循环中的炎症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产生细胞因子、蛋白酶类等一系列炎症介质,引起肾小球的炎性病变。肾小球基底膜损伤后,血浆蛋白及红细胞、白细胞等逸至尿中。肾小球毛细血管袢阻塞,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仅轻度受损或正常,出现"球管失衡状态",导致少尿或无尿、高血压、水肿,甚至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大部分患者发病前有咽部或皮肤的链球菌感染史。感染后7~20天急性起病。临床表现轻重悬殊。
    1.水肿多为早期症状,出现率为70%~90%。轻者仅晨起眼睑水肿,重者延及全身,甚至伴胸、腹水,指压可凹性不明显。2~4周后,大多可自行利尿、消肿。
    2.高血压约占80%,高血压多为中等度,偶尔严重。主要与水钠潴留后血容量增加有关。常无高血压眼底改变。
    3.尿异常
    (1)少尿起病时多数尿量<500ml/d,可由少尿引起氮质血症。2周后尿量增加,肾功能恢复。少于5%的患者可发展为无尿。
    (2)血尿常为首发症状,几乎全部患者均有血尿,约半数为肉眼血尿,持续1~2周后转为镜下血尿。严重者排尿时有尿道不适感。
    (3)蛋白尿几乎均有尿蛋白,一般在0.5~3.0g/a之间,常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少数患者可在3.5g/d以上,甚至发展为肾病综合征。
    4.全身表现常有疲乏、厌食、恶心、呕吐(与氮质血症不完全成比例)、嗜睡、头晕、视力模糊及腰部钝痛等。
    5.并发症重症或治疗不及时等,可出现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急性肾衰竭等。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液血红蛋白、血钠、血浆白蛋白常因血液稀释而轻度下降。血沉可增快。少尿者常有高钾血症。大部分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血清总补体及C、备解素下降,补体水平于6周内恢复正常,如其持续下降,则应怀疑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或其他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有一过性氮质血症,肾小管功能多正常。
    2.尿液除红细胞及蛋白外,尚可见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及少量白细胞。尿常规改变较其他临床表现恢复慢,常迁延数月。尿中出现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表明病情较重。
    3.有关链球菌感染的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ASO)滴度升高,提示近期曾有链球菌感染。抗脱氧核糖核酸酶B及抗透明质酸酶在由皮肤感染引起的急性肾炎中阳性率较高。
    4.肾穿刺活检如持续少尿,肾功能进行性恶化且无禁忌证,或治疗效果欠佳者,宜做肾穿刺活检。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链球菌感染后1~3周,出现血尿、水肿、高血压;尿检有肾性血尿、不同程度的蛋白尿;结合有关血清学、血清补体检查可明确诊断。必要时需做肾穿刺活检。
    2.鉴别诊断
    (1)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的肾小球疾病
    1)其他病原体感染后急性肾炎
    2)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3)IgA肾病及非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发病过程与本病相似,但呈进行性少尿、无尿,急骤发展的肾衰竭,本病1个月以上不见缓解时,需及时行肾活检与之鉴别。
    (3)全身系统性疾病肾脏受累如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虽有类似本病的临床表现,但多伴其他系统受累的表现。
    【治疗】
    本病为一自限性疾病。主要为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保护肾功能。
    1.一般治疗必须卧床休息,直至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血压恢复正常。应给富含维生素的低盐饮食,蛋白入量约1g/(kg·D.。水肿重且尿少者,入水量不应超过前1天尿量加不显性失水量。有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入量,给优质低蛋白饮食。高血钾者应限制钾入量。
    2.治疗感染灶如原发病或感染灶不明显,也必须用青霉素40万U肌肉注射,每天2次,2周或直到治愈以清除链球菌感染。对病情反复,扁桃体病灶明显者,可在病情稳定时行扁桃体切除术。
    3.对症治疗
    (1)利尿用于经控制水盐入量后,水肿仍明显者。常用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25mg,每天2~3次。必要时可用髓袢利尿剂如呋塞米20~60mg口服或注射,有时用量需100~400mg/d。此外,还可用各种解除血管痉挛的药物如多巴胺等。
    (2)控制高血压利尿可控制血压,必要时可用钙离子阻滞剂、肼屈嗪、哌唑嗪、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3)高钾血症、心力衰竭、急性肾衰竭、高血压脑病等的治疗参见有关章节。
    4.透析治疗当本病出现少尿性急性肾衰竭(尤其在高血钾时)或急性左心衰竭而利尿效果不佳时,可行透析治疗。

  • 第3题:

    简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低盐饮食,有少尿时应限制液体入量。
    (2)有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应切除扁桃体。
    (3)利尿、降压治疗。
    (4)有严重肾功能衰竭时,应透析治疗。

  • 第4题:

    肾性急性肾衰竭最常见的病因是急性肾小球肾炎。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简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概念


    正确答案:简称急性肾炎AGN,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其特点为急性起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并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

    正确答案: 本病常因β-溶血性链球菌(常见为A组12型等)感染所致,常在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常见)、猩红热、皮肤感染(多为脓疱疮)等链球菌感染后发生。感染的严重程度与急性肾炎的发生和病变轻重并不完全一致。本病主要是由链球菌感染后,其M蛋白、胞浆或分泌蛋白诱发的体液免疫,通过循环免疫复合物而致病。肾小球内的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导致肾小球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并吸引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导致肾脏病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判断题
    肾性急性肾衰竭最常见的病因是急性肾小球肾炎。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最常见的表现是什么?

    正确答案: 急性肾小球肾炎常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和水肿为特征,发病前1~3周常有前驱感染。
    病因:常为β-溶血性链球菌A族中“致肾炎菌株”感染所致。
    临床特点:尿检异常、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异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

    正确答案: 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不同病理类型的双侧肾小球弥漫性或局灶性炎症改变,是一组临床表现相似,而病理改变不一,预后不尽相同的原发于肾小球疾病的总称。主要症状特征有水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等。多数病人起病缓慢,常呈慢性进行性过程,少数可由急性肾炎转变而来。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多于2~3年或20~30年后出现肾功能衰竭。在引起终末期慢性肾衰的各种病因中,慢性肾炎居首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简述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


    正确答案: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不同病理类型的双侧肾小球弥漫性或局灶性炎症改变,是一组临床表现相似,而病理改变不一,预后不尽相同的原发于肾小球疾病的总称。主要症状特征有水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等。多数病人起病缓慢,常呈慢性进行性过程,少数可由急性肾炎转变而来。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多于2~3年或20~30年后出现肾功能衰竭。在引起终末期慢性肾衰的各种病因中,慢性肾炎居首位。

  • 第11题:

    引起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是()。

    • A、肾性缺血
    • B、急性肾中毒
    • C、急性肾小球肾炎
    • D、急性溶血
    • E、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E

  • 第12题:

    简述急性咽炎的病因。


    正确答案:引发急性咽炎的原因有:(1)病毒感染:以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多见,鼻病毒及流感病毒次之,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而传染。(2)细菌感染:以链球菌、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多见,其中以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最为严重,可导致远处器官的化脓性病变。(3)环境因素:如高温、粉尘、烟雾、刺激性气体等。

  • 第13题: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最常见的表现是什么?


    正确答案: 急性肾小球肾炎常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和水肿为特征,发病前1~3周常有前驱感染。
    病因:常为β-溶血性链球菌A族中“致肾炎菌株”感染所致。
    临床特点:尿检异常、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异常

  • 第14题: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


    正确答案: 本病常因β-溶血性链球菌(常见为A组12型等)感染所致,常在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常见)、猩红热、皮肤感染(多为脓疱疮)等链球菌感染后发生。感染的严重程度与急性肾炎的发生和病变轻重并不完全一致。本病主要是由链球菌感染后,其M蛋白、胞浆或分泌蛋白诱发的体液免疫,通过循环免疫复合物而致病。肾小球内的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导致肾小球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并吸引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导致肾脏病变。

  • 第15题:

    问答题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6题:

    问答题
    简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要点。

    正确答案: (1)发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或皮肤感染史。
    (2)有血尿、水肿、少尿和高血压。
    (3)尿检有血尿和蛋白尿。
    (4)肾功能异常。
    (5)血清补体降低,抗链"O"效价升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简述急性肾小球肾炎

    正确答案: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本病是常见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年。本书重点介绍最常见的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可为细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等)、病毒(水痘病毒、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等)、梅毒螺旋体、疟原虫等感染。
    机体感染β-溶血性链球菌A群27型或其他"致肾炎菌株"后,菌体内的某种成分(M蛋白)作为抗原,与机体产生的抗体(抗M蛋白抗体)结合形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通过肾小球基底膜时沉积于此。部分链球菌株与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抗链球菌抗体可与肾小球基底膜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后形成C(攻膜复合物),同时吸引循环中的炎症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产生细胞因子、蛋白酶类等一系列炎症介质,引起肾小球的炎性病变。肾小球基底膜损伤后,血浆蛋白及红细胞、白细胞等逸至尿中。肾小球毛细血管袢阻塞,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仅轻度受损或正常,出现"球管失衡状态",导致少尿或无尿、高血压、水肿,甚至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大部分患者发病前有咽部或皮肤的链球菌感染史。感染后7~20天急性起病。临床表现轻重悬殊。
    1.水肿多为早期症状,出现率为70%~90%。轻者仅晨起眼睑水肿,重者延及全身,甚至伴胸、腹水,指压可凹性不明显。2~4周后,大多可自行利尿、消肿。
    2.高血压约占80%,高血压多为中等度,偶尔严重。主要与水钠潴留后血容量增加有关。常无高血压眼底改变。
    3.尿异常
    (1)少尿起病时多数尿量<500ml/d,可由少尿引起氮质血症。2周后尿量增加,肾功能恢复。少于5%的患者可发展为无尿。
    (2)血尿常为首发症状,几乎全部患者均有血尿,约半数为肉眼血尿,持续1~2周后转为镜下血尿。严重者排尿时有尿道不适感。
    (3)蛋白尿几乎均有尿蛋白,一般在0.5~3.0g/a之间,常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少数患者可在3.5g/d以上,甚至发展为肾病综合征。
    4.全身表现常有疲乏、厌食、恶心、呕吐(与氮质血症不完全成比例)、嗜睡、头晕、视力模糊及腰部钝痛等。
    5.并发症重症或治疗不及时等,可出现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急性肾衰竭等。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液血红蛋白、血钠、血浆白蛋白常因血液稀释而轻度下降。血沉可增快。少尿者常有高钾血症。大部分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血清总补体及C、备解素下降,补体水平于6周内恢复正常,如其持续下降,则应怀疑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或其他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有一过性氮质血症,肾小管功能多正常。
    2.尿液除红细胞及蛋白外,尚可见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及少量白细胞。尿常规改变较其他临床表现恢复慢,常迁延数月。尿中出现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表明病情较重。
    3.有关链球菌感染的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ASO)滴度升高,提示近期曾有链球菌感染。抗脱氧核糖核酸酶B及抗透明质酸酶在由皮肤感染引起的急性肾炎中阳性率较高。
    4.肾穿刺活检如持续少尿,肾功能进行性恶化且无禁忌证,或治疗效果欠佳者,宜做肾穿刺活检。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链球菌感染后1~3周,出现血尿、水肿、高血压;尿检有肾性血尿、不同程度的蛋白尿;结合有关血清学、血清补体检查可明确诊断。必要时需做肾穿刺活检。
    2.鉴别诊断
    (1)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的肾小球疾病
    1)其他病原体感染后急性肾炎
    2)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3)IgA肾病及非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发病过程与本病相似,但呈进行性少尿、无尿,急骤发展的肾衰竭,本病1个月以上不见缓解时,需及时行肾活检与之鉴别。
    (3)全身系统性疾病肾脏受累如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虽有类似本病的临床表现,但多伴其他系统受累的表现。
    【治疗】
    本病为一自限性疾病。主要为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保护肾功能。
    1.一般治疗必须卧床休息,直至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血压恢复正常。应给富含维生素的低盐饮食,蛋白入量约1g/(kg·D.。水肿重且尿少者,入水量不应超过前1天尿量加不显性失水量。有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入量,给优质低蛋白饮食。高血钾者应限制钾入量。
    2.治疗感染灶如原发病或感染灶不明显,也必须用青霉素40万U肌肉注射,每天2次,2周或直到治愈以清除链球菌感染。对病情反复,扁桃体病灶明显者,可在病情稳定时行扁桃体切除术。
    3.对症治疗
    (1)利尿用于经控制水盐入量后,水肿仍明显者。常用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25mg,每天2~3次。必要时可用髓袢利尿剂如呋塞米20~60mg口服或注射,有时用量需100~400mg/d。此外,还可用各种解除血管痉挛的药物如多巴胺等。
    (2)控制高血压利尿可控制血压,必要时可用钙离子阻滞剂、肼屈嗪、哌唑嗪、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3)高钾血症、心力衰竭、急性肾衰竭、高血压脑病等的治疗参见有关章节。
    4.透析治疗当本病出现少尿性急性肾衰竭(尤其在高血钾时)或急性左心衰竭而利尿效果不佳时,可行透析治疗。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