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12日,某县CDC接到基层报告:某自然村8月上旬至12月下旬发生类似病例37例,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尿黄、巩膜黄染等症状及体征,首例病人被县医院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该自然村有8个村民组,人口2195人,居住集中,交往频繁。村旁有一所小学、一家食堂、数家百货日杂店和数家饮食摊点,此处为村民茶余饭后聚散之地。全村卫生条件差,厕所和畜圈多建在户外,畜粪随处拉撒。 为控制本次疫情,你准备采取哪些控制措施?
第1题:
男性,20岁,1周来乏力,纳差尿黄,头3天曾发热38℃左右,体检巩膜轻度黄染,肝刚可及有触叩痛,脾未及,ALT1800IU/L TBil 68μmol/L最可能的诊断为
A、淤胆型肝炎
B、急性黄疸型肝炎
C、慢性重型肝炎
D、急性重型肝炎
E、亚急性重型肝炎
第2题:
患者,男性,24岁,3天前出现发热,伴乏力、食欲减退、尿黄而入院,查: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肝功能异常,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此时该病人最恰当的饮食措施是
A.高蛋白、高糖饮食
B.高热量、低脂饮食
C.高蛋白、低脂饮食
D.高糖、高维生素饮食
E.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第3题:
2006年11月8~16日,某县某小学某班发现5个学生出现高热,伴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等症状,发病4~5天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由于未对患者隔离和及时进行疫情报告,该小学陆续出现多数病例,累计发病125例。县CDC10月20日接到疫情报告,进行现场调查及疫情处理,经确认为麻疹暴发。对本次疫情控制效果如何评价?
第4题:
1997年1月15--2月3日,某区卫生防疫站陆续接到本区数所学校报告,学生中陆续发现一种原因不明的发热、纳差、全身不适、乏力,部分人巩膜黄染的病例86例,该区自1997年1月1日起供餐公司开始向学校供应午餐,派你去调查处理这起疫情。 试题: 1、这起疫情调查的目的是什么? 2、本次疫情主要调查哪些内容(主要项目)? 3、如何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 4、为控制这次疫情,你选择哪些控制措施? 5、如何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
第5题:
某县某村2000年4月2日~6月17日发生伤寒暴发。临床症状以发热、畏寒、食欲缺乏和乏力为主,其中发热持续4~20天不等,持续38℃以上2~6天,平均3天。经疾病控制部门调查,共确诊30例,伤寒杆菌检出率90.20%。该村村民饮用深井水和池塘水。本次发病户日常生活及饮用水多为池塘水,该池塘卫生无人管理,人畜共用。首例病人刘某在外打工,病前2周返家,4月2日发病,之后该村陆续出现类似病人。发病高峰在首例发病后的第2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采取以加强饮水消毒为主的综合性措施,病例数很快减少。为分析该次暴发的原因,实施病例对照调查时应考虑哪些方面?
第6题:
2006年11月8~16日,某县某小学某班发现5个学生出现高热,伴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等症状,发病4~5天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由于未对患者隔离和及时进行疫情报告,该小学陆续出现多数病例,累计发病125例。县CDC10月20日接到疫情报告,进行现场调查及疫情处理,经确认为麻疹暴发。控制本起疫情,你将采取哪些预防控制措施?
第7题:
某县某村2000年4月2日~6月17日发生伤寒暴发。临床症状以发热、畏寒、食欲缺乏和乏力为主,其中发热持续4~20天不等,持续38℃以上2~6天,平均3天。经疾病控制部门调查,共确诊30例,伤寒杆菌检出率90.20%。该村村民饮用深井水和池塘水。本次发病户日常生活及饮用水多为池塘水,该池塘卫生无人管理,人畜共用。首例病人刘某在外打工,病前2周返家,4月2日发病,之后该村陆续出现类似病人。发病高峰在首例发病后的第2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采取以加强饮水消毒为主的综合性措施,病例数很快减少。疾病控制机构人员接到报告后应采取哪些措施?
第8题:
患者男性,20岁,乏力、纳差5天,尿黄3天,查巩膜黄染,肝肋下1cm,脾肋下未及,ALT1250U/L,抗HBs(+),抗HAVIgM(+),3年前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已愈。该患者最应诊断为()
第9题:
高蛋白质、高糖饮食
高热量、低脂饮食
高蛋白质、低脂饮食
高糖、高维生素饮食
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第10题:
第11题:
某县某村2000年4月2日~6月17日发生伤寒暴发。临床症状以发热、畏寒、食欲差和乏力为主,其中发热持续4~20天不等,持续38℃以上2~6天,平均3天。经疾控部门调查,共确诊30例,伤寒杆菌检出率90. 20%。该村村民饮用深井水和池塘水。本次发病户日常生活及饮用水多为池塘水,该池塘卫生无人管理,人畜共用。首例病人刘某在外打工,病前2周返家,4月2日发病,之后该村陆续出现类似病人。发病高峰在首例发病后的第二周。当地疾控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采取以加强饮水消毒为主的综合性措施,病例数很快减少。问题:1.从收集到的资料,你准备做哪些分析?2.为分析该次暴发的原因,实施病例对照调查时应考虑哪些方面?3.疾病控制机构人员接到报告后应采取哪些措施?
第12题:
第13题:
2010年4月1日至4月8日,某区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陆续接到本区几所学校报告,学生中陆续出现一种不明原因的疾病,学生主诉发热、纳差全身不适,部分学生有巩膜黄染,共90例。自2010年1月起,该区由供餐公司开始向学校供应午餐。现派你去调查处理这起疫情。为控制这次疫情,你建议采取哪些控制措施?
第14题:
1998年12月12日,某县CDC接到基层报告:某自然村8月上旬至12月下旬发生类似病例37例,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尿黄、巩膜黄染等症状及体征,首例病人被县医院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该自然村有8个村民组,人口2195人,居住集中,交往频繁。村旁有一所小学、一家食堂、数家百货日杂店和数家饮食摊点,此处为村民茶余饭后聚散之地。全村卫生条件差,厕所和畜圈多建在户外,畜粪随处拉撒。 此次疫情调查的目的是什么?
第15题:
1998年12月12日,某县CDC接到基层报告:某自然村8月上旬至12月下旬发生类似病例37例,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尿黄、巩膜黄染等症状及体征,首例病人被县医院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该自然村有8个村民组,人口2195人,居住集中,交往频繁。村旁有一所小学、一家食堂、数家百货日杂店和数家饮食摊点,此处为村民茶余饭后聚散之地。全村卫生条件差,厕所和畜圈多建在户外,畜粪随处拉撒。 为控制本次疫情,你准备采取哪些控制措施?
第16题:
1998年12月12日,某县CDC接到基层报告:某自然村8月上旬至12月下旬发生类似病例37例,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尿黄、巩膜黄染等症状及体征,首例病人被县医院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该自然村有8个村民组,人口2195人,居住集中,交往频繁。村旁有一所小学、一家食堂、数家百货日杂店和数家饮食摊点,此处为村民茶余饭后聚散之地。全村卫生条件差,厕所和畜圈多建在户外,畜粪随处拉撒。 疫情调查开始前需要有哪些准备工作?
第17题:
某县某村2000年4月2日~6月17日发生伤寒暴发。临床症状以发热、畏寒、食欲缺乏和乏力为主,其中发热持续4~20天不等,持续38℃以上2~6天,平均3天。经疾病控制部门调查,共确诊30例,伤寒杆菌检出率90.20%。该村村民饮用深井水和池塘水。本次发病户日常生活及饮用水多为池塘水,该池塘卫生无人管理,人畜共用。首例病人刘某在外打工,病前2周返家,4月2日发病,之后该村陆续出现类似病人。发病高峰在首例发病后的第2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采取以加强饮水消毒为主的综合性措施,病例数很快减少。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你准备做哪些分析?
第18题:
第1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