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心肌M细胞的心电图作用?”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心肌细胞活性测定的方法。


    正确答案: (1)心肌代谢显像估计心肌活性:①葡萄糖代谢显像;②心肌脂肪酸代谢显像;③有氧代谢显像。
    (2)心肌灌注显像法估计心肌活性:①硝酸甘油介入99Tcm-MIBI心肌显像;②201Tl再分布/延迟显像;③201Tl再次注射(reinjection)法。
    (3)心肌乏氧显像估计心肌活性。99Tcm-MIBI心肌显像;②201Tl再分布/延迟显像;③201Tl再次注射(reinjection)法。
    (3)心肌乏氧显像估计心肌活性。

  • 第2题:

    简述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


    正确答案: 1.大多数患者出现病理性Q波,多在Ⅰ、avL、V5-V6、Ⅱ、Ⅲ、avF可见较深而窄的Q波,同导联T波直立。晚期由于室型肥厚可出现病理性Q波缩小或消失。
    2.肢导相对QRS低电压,胸导QRS高电压,有时胸导QRS高电压及R波逆向递增。
    3.左束支阻滞合并电轴右偏。
    4.心律失常:如:频发多源性室早、室速等。

  • 第3题:

    简述CD4+Th1细胞和Mφ细胞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


    正确答案: ①CD4+TH1细胞对Mφ细胞的作用激活Mφ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如IFN-γ;表达CD40L诱生募集Mφ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如IL-3等;分泌TNF,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
    ②活化Mφ细胞对CD4+TH1细胞的作用活化Mφ细胞高表达B7、MHC-Ⅱ类分子,提呈抗原,激活CD4+TH1细胞活化
    Mφ细胞分泌IL-12,促进TH0向THI分化。

  • 第4题:

    简述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诊断。


    正确答案: 1.右束支阻滞不影响QRS起始向量,因而不影响病理性Q波的形成,故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合并心肌梗塞一般不难诊断。
    2.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合并急性心肌梗塞诊断较困难,
    可根据以下几方面考虑诊断:
    ⑴原发性ST-T改变即弓背向上抬高并有动态变化;
    ⑵I、AVL、V5-6导联出现Q波;
    ⑶V6导联出现RS型波群;
    ⑷V2-4导联S波升支出现切迹,持续0.05秒(即Cabrera征);或I、AVL、V6导联R波升支出现切迹(即Chapman征);此均提示合并前壁心肌梗。
    以上指标特异性强(76%-97%),但敏感性差(8%-54%)。

  • 第5题:

    简述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


    正确答案: (1)起病数小时内可出现异常高大两支不对称的T波。
    (2)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高尖的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1~2天内出现病理性Q波,同时R波减低,为急性期改变。Q波在3~4天内稳定不变,有70%~80%的患者Q波永久性存在。
    (3)ST段抬高持续数天至两周,逐渐恢复至等电位线,T波渐变为平坦或倒置,为亚急性期改变。
    (4)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数周至数月后,T波呈深而对称的倒置,波谷尖锐(冠状T波),为慢性期改变。大约半年后,T波逐渐变浅,进而直立,也可永久倒置,坏死Q波持续存在或消失,ST段正常,为陈旧期。
    (5)急性心内膜下梗塞无Q波出现,ST段明显压低,常持续1~2天以上,T波倒置。

  • 第6题:

    简述辅助功能M00的作用?


    正确答案: M00实际上是一个暂停指令。当执行有M00指令的程序后,主轴的转动、进给、切削液都将停止。
    它与单程序段停止相同,模态信息全部被保存,以便进行手动操作,如换刀、测量工件的尺寸等。重新启动机床后,继续执行后面的程序。

  • 第7题:

    简述强心苷加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机制。


    正确答案:强心苷与心肌细胞膜上强心苷受体Na-K-ATP酶结合并抑制其活性,导致钠泵失灵,使细胞内钠离子量增加,又通过Na-Ca双向交换机制,进而使心肌内钙离子增加。还可以增强钙离子流,使动作电位2相内流的钙离子增多,此钙离子又能促进肌浆网释放出钙离子,即以钙释钙的过程。这样,在强心苷作用下,心肌细胞内可利用的钙离子增加,心肌的收缩加强。

  • 第8题:

    强心苷产生正性肌力作用的机制是()

    • A、兴奋心肌β1受体
    • B、兴奋心肌M受体
    • C、增加心肌细胞内Ca2+浓度
    • D、增加心肌细胞内Na+浓度
    • E、增加心肌细胞内K+浓度

    正确答案:C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CD4+Th1细胞和Mφ细胞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

    正确答案: ①CD4+TH1细胞对Mφ细胞的作用激活Mφ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如IFN-γ;表达CD40L诱生募集Mφ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如IL-3等;分泌TNF,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
    ②活化Mφ细胞对CD4+TH1细胞的作用活化Mφ细胞高表达B7、MHC-Ⅱ类分子,提呈抗原,激活CD4+TH1细胞活化
    Mφ细胞分泌IL-12,促进TH0向THI分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特别适合于急诊室诊断心肌梗死的因素是()。
    A

    心电图

    B

    心肌酶

    C

    超声心电图

    D

    放射性核素检查

    E

    红细胞沉降率检查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强心苷产生正性肌力作用的机制是()
    A

    兴奋心肌β1受体

    B

    兴奋心肌M受体

    C

    增加心肌细胞内Ca2+浓度

    D

    增加心肌细胞内Na+浓度

    E

    增加心肌细胞内K+浓度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影响心肌细胞传导的因素


    正确答案: 心肌细胞有将冲动传播到邻近细胞的性能,自负盈亏为传导性;影响传导的因素有:
    1.被传冲动的有效程度(动作电位0相除极速度与振幅)。
    2.接受冲动的心肌细胞的应激性。
    3.心肌纤维的物理性能,如对冲动传播的阻力,后者受纤维的直径、细胞间闰盘的大小等因素。

  • 第14题:

    K+对心肌细胞有()心肌收缩力的作用,Ca2+有()心肌收缩力的作用。


    正确答案:抑制;增强

  • 第15题:

    能明确心绞痛患者缺血心肌的部位和范围的检查是()

    • A、M超声波
    • B、动态心电图
    • C、心电图
    • D、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影
    • E、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简述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时心电图监测护理的主要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时心电图监测护理十分重要,是保证介入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也是介入治疗护理的工作重点。主要临床意义:
    (1)心律失常的监测有助于各种心律失常的处理;
    (2)观察ST段的变化对判断心肌再灌注的程度,预测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第17题:

    心电图是反映心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强心苷正性肌力作用的机制是( )

    • A、兴奋心肌细胞膜上β受体
    • B、兴奋心肌细胞膜上α受体
    • C、增加心肌细胞内游离Ca含量
    • D、直接兴奋交感神经
    • E、抑制心肌细胞M受体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特别适合于急诊室诊断心肌梗死的因素是()。

    • A、心电图
    • B、心肌酶
    • C、超声心电图
    • D、放射性核素检查
    • E、红细胞沉降率检查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简述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演变及分期°


    正确答案: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时,可见到4期典型演变过程。
    早期:梗塞数分或数小时,可见高大的T波,以后出现ST段斜型抬高,与高耸直立T波相连。
    急性期:梗塞后数小时或数日,至数周,在高耸T波开始降低后即出现异常Q波或QS波;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可形成单向曲线,继而逐渐下降;直立的T波开始倒置,并逐渐加深。
    近期:梗塞后数周至数月,ST段基本恢复至基线,坏死型Q波存在,T波由倒置较深逐渐变浅。
    陈旧期:梗塞3—6个月之后或更久,ST段和T波恢复正常或T波持续倒置、低平,趋于恒定不变,异常Q波或Qs波可持续终生,但其范围有可能缩小,变得不典型,甚至消失。

  • 第21题:

    填空题
    K+对心肌细胞有()心肌收缩力的作用,Ca2+有()心肌收缩力的作用。

    正确答案: 抑制,增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演变及分期°

    正确答案: 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时,可见到4期典型演变过程。
    早期:梗塞数分或数小时,可见高大的T波,以后出现ST段斜型抬高,与高耸直立T波相连。
    急性期:梗塞后数小时或数日,至数周,在高耸T波开始降低后即出现异常Q波或QS波;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可形成单向曲线,继而逐渐下降;直立的T波开始倒置,并逐渐加深。
    近期:梗塞后数周至数月,ST段基本恢复至基线,坏死型Q波存在,T波由倒置较深逐渐变浅。
    陈旧期:梗塞3—6个月之后或更久,ST段和T波恢复正常或T波持续倒置、低平,趋于恒定不变,异常Q波或Qs波可持续终生,但其范围有可能缩小,变得不典型,甚至消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强心苷正性肌力作用的机制是( )
    A

    兴奋心肌细胞膜上β受体

    B

    兴奋心肌细胞膜上α受体

    C

    增加心肌细胞内游离Ca含量

    D

    直接兴奋交感神经

    E

    抑制心肌细胞M受体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