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患者胆道术后试夹“T”管,5小时后出现腹痛不能忍受,这是为什么?如何处理?”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女,40岁,胆道手术后,T管引流2周,拔管前先试行夹管1~2天,夹管期间应注意观察的内容是

    A.饮食、睡眠

    B.腹痛、发热、黄疸

    C.大便的颜色

    D.引流口有无渗液

    E.神志、血压和脉搏


    正确答案:B
    拔管前先试行夹管试验,应着重观察有无胆总管梗阻、胆汁排出受阻表现,若有梗阻,患者可出现腹痛、发热、黄疸。

  • 第2题:

    患者,女性,35岁,胆道手术后,T形管引流已14天,拔管前先试行夹管1~2天,观察重点为

    A.切口渗血

    B.腹痛、发热、黄疸

    C.尿量

    D.呼吸

    E.神志、血压和脉搏


    正确答案:B
    无腹痛、发热、黄疸表明胆管通畅,吻合处愈合良好,可拔除T形管。

  • 第3题:

    胆总管探查术后,拔除引流T管的条件不包括( )。

    A、出现肛门排气即可拔管

    B、通常术后2周才考虑拔管

    C、胆汁引流量必须明显减少

    D、拔管前试夹闭T管2~3天,患者不痛、不胀、不黄、不热

    E、经T管造影证实胆总管通畅,无结石残留


    参考答案:A

  • 第4题:

    患者女,37岁,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15天,T管引流液清亮,约200mL/日,无腹痛腹胀,试夹管24~36小时后出现不适,皮肤及巩膜黄疸消退,T管造影示胆道通畅,针对患者目前状况可考虑的是()。

    A.带T管出院
    B.拔出T管
    C.继续保留T管
    D.继续保留T管两周
    E.继续保留T管一周

    答案:B
    解析:
    胆石症患者一般术后12~14天,无特殊情况,可以拔除T形管。拔管指征为:黄疸消退,无腹痛、发热,大便颜色正常;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呈透明金黄色,无脓液、结石,无沉渣及絮状物,就可以考虑拔管。拔管前1~2天全日夹管,如无腹胀、腹痛、发热及黄疸等症状,说明胆总管通畅,可予拔管。拔管前还要在X线下经T形管做胆道造影,造影后必须立即接好引流管继续引流,以引流造影剂,减少造影后反应和继发感染,如情况正常,造影后2~3日即可拔管。

  • 第5题:

    患者术后第8天,24小时T管引流量为200ml,颜色透明金黄色,无脓无沉渣等,患者黄疸消退,无腹痛、发热,大便颜色正常,此时T管的处理为

    A、拔管
    B、T管造影,检查T管通畅度
    C、T管抬高
    D、继续引流
    E、夹管试验

    答案:D
    解析:
    一般术后12~14天,无特殊情况,可以拔除“T”形管。拔管指征为:黄疸消退,无腹痛、发热,大便颜色正常;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呈透明金黄色,无脓液、结石,无沉渣及絮状物,就可以考虑拔管。拔管前先在饭前、饭后各夹管1小时,拔管前1~2天全日夹管,如无腹胀、腹痛、发热及黄疸等症状,说明胆总管通畅,可予拔管。由于此时患者是术后第8天故需要继续引流。

  • 第6题:

    患者,女性,35岁,胆道手术后,T管引流已14天,拔管前先试行夹管1~2天,需重观察的是

    A.切口渗血
    B.腹痛、发热、黄疸
    C.尿量
    D.呼吸
    E.神志、血压和脉搏

    答案:B
    解析:
    无腹痛、发热、黄疸表明胆管通畅,吻合处愈合良好,可拔除T管。

  • 第7题:

    胆道术后放置T管的目的及如何护理?


    正确答案: 目的:引流胆汁和减压;引流残余结石;支撑胆道;经T管溶石或造影等。
    护理要点:
    (1)妥善固定引流管:应用缝线或胶布固定于腹部,防止意外脱出。
    (2)保持引流通畅:避免管道扭曲、折叠和受压,定期从近端向远端捏挤。
    (3)观察引流情况:定期观察并记录引出胆汁的量、颜色及性状。
    (4)定时更换引流袋:引流袋位置不可高于切口平面,以防止胆汁倒流。
    (5)加强病情观察:引流期间观察患者体温、腹胀和腹痛情况。
    (6)做好拔管护理:拔管前先行夹管,再做“T”形管造影,证实胆总管通畅、无残留结石,方可拔管。拔管后引流口如有渗液应及时更换敷料。

  • 第8题:

    胆道手术后T管应如何护理?


    正确答案: (1)妥善固定T管。T管的连接管长度要适宜,防止患者翻身起床活动时牵拉或脱出。引流袋每天按无菌操作进行更换。
    (2)观察和记录胆汁的量和性质,注意胆汁有无混浊及沉淀。
    (3)保持引流通畅,防止浓稠或泥沙样沉淀的胆汁阻塞T管。
    (4)拔管:T管放置10天以上可先夹闭引流管,必要时做胆囊造影,如确定胆管下端已通畅(夹闭时无不适症状)时,一般2周后可以拔管。

  • 第9题:

    某女,40岁。胆道手术后T管引流2周,拔管前先试行夹管l~2天,夹管期间应注意观察的内容有()

    • A、饮食、睡眠
    • B、腹痛、发热、黄疽
    • C、大便的颜色
    • D、引流口有无渗液
    • E、神志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单选题
    胆道术后,拔T形管之前夹管,出现什么表现提示胆总管下端不通畅,暂不能拔管?(  )
    A

    腹痛

    B

    发热

    C

    腹痛,发热

    D

    发热,黄疸

    E

    腹痛,发热,黄疸


    正确答案: D
    解析:
    T形管拨管前先在饭前、饭后各夹管1小时,拔管前1~2天全天夹管,如无腹胀、腹痛、发热及黄疽等症状,说明胆总管通畅,可予拔管。否则说明胆总管不通畅,不能拔管。

  • 第11题:

    单选题
    患者,男性,46岁。胆道手术后,T形管引流2周,拔管前先试夹管1~2天,应注意观察( )
    A

    体温、血压、食欲

    B

    腹痛、血压、体温

    C

    腹痛、呕吐、体温

    D

    黄疸、血压、腹痛

    E

    腹痛、体温、黄疸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胆道手术后T管应如何护理?

    正确答案: (1)妥善固定T管。T管的连接管长度要适宜,防止患者翻身起床活动时牵拉或脱出。引流袋每天按无菌操作进行更换。
    (2)观察和记录胆汁的量和性质,注意胆汁有无混浊及沉淀。
    (3)保持引流通畅,防止浓稠或泥沙样沉淀的胆汁阻塞T管。
    (4)拔管:T管放置10天以上可先夹闭引流管,必要时做胆囊造影,如确定胆管下端已通畅(夹闭时无不适症状)时,一般2周后可以拔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患者,女性,40岁,胆道手术后,T管引流2周,拔管前先试行夹管1~2天,夹管期间应该注意观察的内容是

    A.饮食,睡眠

    B.腹痛,发热,黄疸

    C.大便的颜色

    D.引流口有无渗液

    E.神志,血压,脉搏


    正确答案:B
    T管拔管前1~2天全天加管,如无腹胀、腹痛、发热及黄疸等症状,说明胆总管通畅,可以拔管。

  • 第14题:

    患者,女性,35岁,胆道手术后,T管引流已14天,拔管前先试行夹管1~2天,下列哪项为观察重点

    A、切口渗血

    B、腹痛、发热、黄疸

    C、尿量

    D、呼吸

    E、神志、血压和脉搏


    参考答案:B

  • 第15题:

    患者,女性,40岁。胆道手术后,T管引流2周,拔管前先试行夹管1~2天,夹管期间应注意观察的内容是

    A:饮食、睡眠
    B:腹痛、发热、黄疸
    C:大便的颜色
    D:引流口有无渗液
    E:神志、血压和脉搏

    答案:B
    解析:
    拔管前先试行夹管试验,应着重观察有无胆管梗阻、胆汁排出受阻表现,若有梗阻,患者可出现腹痛、发热、黄疸。

  • 第16题:

    患者,男性,46岁。胆道手术后,T形管引流2周,拔管前先试夹管1~2天,应注意观察

    A、腹痛、血压、体温
    B、腹痛、呕吐、体温
    C、黄疸、血压、腹痛
    D、腹痛、体温、黄疸
    E、体温、血压、食欲

    答案:D
    解析:
    考察T形引流管的护理。拔管前1~2天全日夹管,如无腹胀、腹痛、发热及黄疸等症状,说明胆总管通畅,可予拔管。所以应注意观察有无腹痛、黄疸、发热。

  • 第17题:

    女性,40岁。胆道术后,T管引流2周,拔管前先试行夹管1~2天,夹管期间应注意观察的内容是

    A:饮食、睡眠
    B:腹痛、发热、黄疸
    C:粪便的颜色
    D:引流口有无渗液
    E:神志、血压和脉搏

    答案:B
    解析:

  • 第18题:

    患者,女性,50岁。因右上腹痛、发热、黄疸入院。患者就诊6小时后出现高热,体温39.5℃,腹痛加重为持续性剧痛,并出现神志淡漠,呼吸急促,全身发绀,血压80/50mmHg。

    患者术后第8天,24小时T管引流量为200ml,颜色透明金黄色,无脓无沉渣等,患者黄疸消退,无腹痛、发热,大便颜色正常,此时T管的处理为
    A.夹管试验
    B.拔管
    C.T管造影,检查T管通畅度
    D.T管抬高
    E.继续引流

    答案:E
    解析:
    1.胆囊结石往往由于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而诱发急性胆囊炎,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发展为坏疽穿孔,形成胆汁性腹膜炎,此时患者在某一时间点腹痛会突然加剧,而非持续性剧痛,而且穿孔后会出现弥漫性腹膜炎的体征,故排除B;根据题干所给资料,无法判断C、D、E 项;而最常引起休克的胆道疾病是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此时胆道压力很高,化脓性胆汁中的细菌和毒素不断逆行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导致休克及精神症状。故最有可能的选项为A。
    2.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放置T管的目的有:①引流胆汁;②引流残余结石,尤其是使泥沙样结石排除体外;③支撑胆道。选项A、B、C、E描述不够确切。
    4.胆道疾病术后应保持低热量、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原则,无需限制钠盐摄入。
    5.胆瘘是指胆囊床以及胆管渗胆汁和肝外胆管或副肝管损伤所致的胆汁漏入腹腔,选项A、B、E是急腹症、急性腹膜炎的共性;选项C是胆道感染的症状;正常腹腔引流液不含胆红素,当腹腔引流液胆红素持续或明显增高时可明确诊断胆瘘,因此答案为E。

  • 第19题:

    T管拔管指征包括()

    • A、术后1周,无腹痛
    • B、术后两周,无腹痛
    • C、术后两周,无胆汁引出
    • D、术后2周,无腹痛,发热,黄胆消退,胆汁量少至200ml,胆道造影通畅,夹管试验无不适
    • E、术后l周,无腹痛,发热,黄胆消退,胆汁量少至200ml,胆道造影通畅,夹管试验无不适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胆道手术后“T”型管应如何护理?


    正确答案: ⑴“T”型管应牢固固定,不能轻易移动,更不能拔出。特别注意“T”型管的连接管长短要适宜,严防病人翻身起床活动时牵拉或脱出。管及引流袋应每日按无菌操作进行更换。
    ⑵观察和记录胆汁的量和性质,注意胆汁有无混浊及沉淀。
    ⑶保持引流通畅,防止浓稠或泥沙样沉淀的胆汁阻塞“T”型管。
    ⑷拔管:“T”型管放置十天以上可先夹闭引流管,必要时做胆囊造影,如确定胆管下端已通畅(夹闭时无不适症状)时,一般两周后可以拔管。

  • 第21题:

    单选题
    患者女,37岁,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术后15天,T管引流液清亮,约200ml/日,无腹痛腹胀,试夹管24-36小时无出现不适,皮肤及巩膜黄疸消退,T管造影显示胆道通畅,针对患者目前状况可考虑的是(   )
    A

    带T管出院

    B

    拔出T管

    C

    继续更换T管

    D

    继续保留T管2周

    E

    继续保留T管1周


    正确答案: E
    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患者,女,35岁。胆道手术后,T管引流2周,拔管前先试行夹管1~2天。夹管期间应该注意观察的内容是(   )
    A

    饮食、睡眠

    B

    腹痛、发热、黄疸

    C

    大便的颜色

    D

    引流口有无渗液

    E

    神志、血压、脉搏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T管拔管指征包括()
    A

    术后1周,无腹痛

    B

    术后两周,无腹痛

    C

    术后两周,无胆汁引出

    D

    术后2周,无腹痛,发热,黄胆消退,胆汁量少至200ml,胆道造影通畅,夹管试验无不适

    E

    术后l周,无腹痛,发热,黄胆消退,胆汁量少至200ml,胆道造影通畅,夹管试验无不适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患者,女性,50岁。因右上腹痛、发热、黄疸人院。患者就诊6小时后出现高热,体温39.5℃,腹痛加重为持续性剧痛,并出现神志淡漠,呼吸急促,全身发绀,血压80/50mmHg。患者术后第8天,24小时T管引流量为200ml,颜色透明金黄色,无脓无沉渣等,患者黄疸消退,无腹痛、发热,大便颜色正常,此时T管的处理为().
    A

    夹管试验

    B

    拔管

    C

    T管造影,检查T管通畅度

    D

    T管抬高

    E

    继续引流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