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肾阳虚胸痹,若出现水肿、喘促、心悸者,宜用()
第1题:
患者男性,56岁,胸闷痛反复发作2年,加重1年,现胸闷如窒而痛,气短,喘憋,苔黄腻,脉滑数。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及病史,按照中医的辨证理论,考虑诊断及辨证分型为A、痰热瘀阻之胸痹
B、痰浊壅塞之胸痹
C、气滞血瘀之胸痹
D、肝胆火盛之胸痹
E、阴虚火旺之胸痹
若病情迁延不愈,并出现心悸,喘促,不能平卧,动则甚,肢体水肿,畏寒肢冷,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此时治疗应选用A、参附汤加减
B、右归饮加减
C、左归饮加减
D、生脉散加减
E、真武汤加减
第2题: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痰饮上逆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
A.心悸气短,动则加剧,胸闷心痛,咳唾
B.喘促气逆,不能平卧,痰稀量多,形寒肢冷
C.下肢水肿,喘促气短,形寒肢冷,小便短少
D.喘促口久,呼多吸少,面赤躁扰,汗出如注
E.咯痰黄稠,烦躁不安,心烦失眠,口干
第3题: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痰饮上逆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心悸气短,动则加剧,胸闷心痛,咳唾
B.喘促气逆,不能平卧,痰稀量多,形寒肢冷
C.下肢水肿,喘促气短,形寒肢冷,小便短少
D.喘促日久,呼多吸少,面赤躁扰,汗出如珠
E.咳痰黄稠,烦躁不安,心烦失眠,口干咽燥
第4题:
第5题:
症见心胸闷痛,心悸,喘促,不能平卧,小便短少,肢体浮肿者,其病机为()
第6题:
"水不济心、虚热内灼、心失所养、血脉不畅"是何病证主要病机()
第7题:
关于胸痹,以下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第8题:
心悸
喘促、水肿等心衰表现
转为真心痛
发生猝死
转为心痹
第9题:
阴虚火旺心悸
心肾不交失眠
心脾两虚失眠
心肾阴虚胸痹
心肾阳虚胸痹
第10题:
不省人事
亡阴或亡阳
脉结代促
气厥实证
心悸、喘促、水肿
第11题:
胃寒腹痛
心阳虚胸痹
寒饮喘咳
肾阳虚
亡阳证
第12题:
心悸心血不足证
心悸瘀阻心脉证
胸痹气阴两虚证
胸痹心肾阴虚证
胸痹心肾阳虚证
第13题:
A、喘促
B、胸痹
C、心悸
D、眩晕
E、痰饮
第14题: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症见:心悸喘促,不能平卧,四肢水肿,形寒肢冷,便溏尿少,舌淡苔白脉沉细弱。其证型是
A.心阴不足
B.心阳不足
C.心肾阳虚
D.气虚血瘀
E.水气凌心射肺
第15题:
第16题:
肾阳虚证患者,若出现喘促短气,动则更甚,应加用的药物是()
第17题:
真心痛发生后最易出现何表现()
第18题:
风温邪袭肺卫,出现咳嗽为主要表现者,宜用(),若兼气粗似喘有可加(),热盛伤津口渴者,可加()以生津。
第19题:
胸痹之气阴两虚证
胸痹之心肾阴虚证
心悸之瘀阻心脉证
心悸之心血不足证
胸痹之心肾阳虚证
第20题:
胸痛彻背,恶寒肢冷,受寒则甚,属瘀血证
胸闷如窒而痛,气短喘促,痰多粘腻,苔白腻,属痰浊证
治疗胸痹可取心之俞穴、募穴
毫针治疗酌情用泻法
可酌情用灸法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第23题:
五苓散
五皮饮
防己黄芪汤
疏凿饮子加附子、茯苓、白术
真武汤加黄芪、防己、车前子等
第24题:
肾阳虚衰
心肾阳虚
水饮凌心
心血瘀阻
阴寒凝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