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37岁,右上臂-1cm肿物,位于皮下,呈深咖啡色。之前,局部因瘙痒有小丘疹。肿块质硬,边界不清。关于其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1题:
有关皮肤基底细胞癌的手术治疗原则,下列错误的是
A.忉除范围包括肿瘤周围5mm正常皮肤,如缩小至肿瘤外2mm,应达深筋膜
B.术中应行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确认肿瘤性质和边缘、基底是否已切净
C.遗留创面可行游离皮肤移植或局部皮瓣修复术
D.切除瘤体后外形破坏过于严重,一期行器官再造及重建
E.硬化型应适当加大切除范围和切除深度
第2题:
关于其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宜早期手术切除
B.术中应将与肿瘤紧密相连的周围组织作适当切除
C.术中无需做冷冻病理
D.切除范围过小,术后易复发
E.术后定期复查
第3题:
男,37岁,右上臂-1cm肿物,位于皮下,呈深咖啡色。之前,局部因瘙痒有小丘疹。肿块质硬,边界不清最可能的诊断为A、黄色纤维瘤
B、皮脂腺囊肿
C、血管瘤
D、纤维瘤
E、黑色素瘤
关于其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宜早期手术切除
B、术中应将与肿瘤紧密相连的周围组织作适当切除
C、术中无需做冷冻病理
D、切除范围过小,术后易复发
E、术后定期复查
第4题:
A、肿块局部切除
B、一侧腺叶部分切除
C、一侧腺叶全切除
D、全甲状腺切除
E、一侧腺叶+峡部切除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外阴汗腺瘤()
第8题:
关于外阴鳞状细胞增生的手术治疗,不正确的是()
第9题:
外阴平滑肌瘤()
第10题:
(68~69题共用题干)
男,37岁,右上臂一1cm肿物,位于皮下,呈深咖啡色。之前,局部因瘙痒有小丘疹。肿块质硬,边界不清
最可能的诊断为
A.黄色纤维瘤
B.皮脂腺囊肿
C.血管瘤
D.纤维瘤
E.黑色素瘤
第11题:
下列皮肤基底细胞癌的治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手术切除范围一般包括肿瘤周围5mm正常皮肤
B、术中应行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确认肿瘤性质和边缘、基底是否已切净
C、遗留创面可行游离皮肤移植或局部皮瓣修复术
D、切除瘤体后外形破坏过于严重,一期行器官再造及重建
E、术后辅以放射治疗
第12题:
28岁,女,婚后1年不孕,腹胀1月。妇科查体:左卵巢囊实肿块8cm;B超彩色多普勒:左卵巢囊实肿瘤,其周边血供丰富。首先选择的治疗方法是A、月经后复查
B、辅助生育
C、B超阴道穿刺活检
D、手术附件切除+快速病理
E、完整切除肿瘤+快速病理
如快速病理报告为"浆液性囊腺瘤",术式的选择为A、肿瘤切除术
B、患侧附件切除术
C、子宫+患侧附件切除术
D、子宫+双附件切除术
E、患侧附件切除+对侧卵巢剖视
如快速病理报告为"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术中探查右侧卵巢表面"珊瑚样转移灶1cm"。术式的选择为A、分期手术
B、双侧附件切除,术后辅助生育
C、左侧附件切除术+右则病灶局部切除
D、子宫+双附件切除术
E、患侧附件切除+对侧卵巢剖视
如快速病理报告为"浆液性囊腺癌",无腹水,手术一病理分期IAG1。术式的选择为A、肿瘤切除术+术后化疗+密切随访
B、患侧附件切除术+术后密切随访
C、子宫+患侧附件切除术
D、子宫+双附件+大网膜+阑尾切除术
E、子宫+双附件+盆、腹主动脉旁淋巴+大网膜切除术
第13题:
男,37岁,右上臂一1cm肿物,位于皮下,呈深咖啡色。之前,局部因瘙痒有小丘疹。肿块质硬,边界不清最可能的诊断为A、黄色纤维瘤
B、皮脂腺囊肿
C、血管瘤
D、纤维瘤
E、黑色素瘤
关于其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宜早期手术切除
B、术中应将与肿瘤紧密相连的周围组织作适当切除
C、术中无需作冰冻病理
D、切除范围过小,术后易复发
E、术后定期复查
第14题:
第15题:
患者女,40岁,因“发现左乳房无痛性肿物1个月”来诊。查体:左侧乳房外上象限触及直径3cm之肿物,质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活动度小,同侧腋窝淋巴结不大。该患者可选择的手术方式有()。(提示手术将肿物及周围乳腺组织一并切除,术中经快速冷冻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腺癌。)
第16题:
女性,40岁,右胸壁肿块,拟诊肋骨肿瘤做切除。术后病理证实转移性甲状腺滤泡型腺癌。此时查甲状腺,发现右侧甲状腺内有一3cm×3cm质硬肿块,应考虑最适当的手术方式有()
第17题:
患者,女性,45岁,挤车后发现右乳房有一肿物,以往有结核史。检查右乳房较对侧为高,外上象限皮肤稍凹陷,局部可扪及2.5cm单个肿物,质硬,表面不光滑,境界不很清楚,可活动。右腋下可扪及0.5×1×1cm淋巴结,质硬、活动。胸透正常。最适当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