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59岁。因胸闷、憋喘1个月入院。查体:慢性病容,双下肺叩诊呈浊音,双下肺呼吸音减弱。X线:双侧胸腔积液。胸水常规:血性积液,蛋白定性(++),比重1.020,红细胞计数112×106/L,有核细胞计数为682×106/L。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有异常细胞,胞体较大,圆形或卵圆形,散在或呈桑葚状排列,胞质丰富,有些细胞胞质内出现黏液空泡,核深染,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或块状。假如痰细胞学示:癌细胞体积小,为不规则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少,呈裸核样,弱嗜碱性染色,细胞核小,比正常淋巴细胞大0.5~1.0倍,核畸

题目

患者女性,59岁。因胸闷、憋喘1个月入院。查体:慢性病容,双下肺叩诊呈浊音,双下肺呼吸音减弱。X线:双侧胸腔积液。胸水常规:血性积液,蛋白定性(++),比重1.020,红细胞计数112×106/L,有核细胞计数为682×106/L。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有异常细胞,胞体较大,圆形或卵圆形,散在或呈桑葚状排列,胞质丰富,有些细胞胞质内出现黏液空泡,核深染,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或块状。假如痰细胞学示:癌细胞体积小,为不规则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少,呈裸核样,弱嗜碱性染色,细胞核小,比正常淋巴细胞大0.5~1.0倍,核畸形明显,染色深呈墨水滴样,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A、分化差的鳞癌
  • B、分化差的腺癌
  • C、恶性淋巴瘤
  • D、腺鳞癌
  • E、小细胞未分化癌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E
更多“患者女性,59岁。因胸闷、憋喘1个月入院。查体:慢性病容,双下肺叩诊呈浊音,双下肺呼吸音减弱。X线:双侧胸腔积液。胸水常规:血性积液,蛋白定性(++),比重1.020,红细胞计数112×106/L,有核细胞计数为682×106/L。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有异常细胞,胞体较大,圆形或卵圆形,散在或呈桑葚状排列,胞质丰富,有些细胞胞质内出现黏液空泡,核深染,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或块状。假如痰细胞学示:癌细胞体积小,为不规则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少,呈裸核样,弱嗜碱性染色,细胞核小,比正常淋巴细胞大0.5~1.0倍,核畸”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痰液涂片中,癌细胞体积相对较大,胞质较多,胞核较大,染色质呈细颗粒状,可相互黏附成片。在刷取和穿刺涂片中,细胞群体单一,呈圆形、卵圆形或长形,胞核疏松或深染,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有时有小核仁,大小不一,核膜不规则。属于

    A、鳞癌

    B、腺癌

    C、燕麦细胞癌

    D、中型细胞癌

    E、大细胞未分化癌


    参考答案:D

  • 第2题:

    某细胞胞体直径为15~20μm,圆形,边缘有瘤状突起;胞核圆形,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核仁1~2个;胞质量少,呈油墨蓝。该细胞为

    A、原始粒细胞

    B、原始巨核细胞

    C、原始红细胞

    D、原始淋巴细胞

    E、原始浆细胞


    参考答案:C

  • 第3题:

    关于白细胞形态描述正确的是

    A、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胞浆颗粒粗大,橘红色颗粒充满胞浆

    B、淋巴细胞胞核椭圆形,核染色质排列紧密,胞质较多,内充满大小不等的嗜天青颗粒

    C、单核细胞胞核为圆形,核染色质较细致,核仁隐匿,胞质较多染灰蓝色

    D、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胞核多分两叶,胞质充满着粗大呈橘红色嗜酸性颗粒

    E、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胞核常融合呈堆集状,胞质紫蓝色嗜碱性颗粒大小均一,分布均一,常掩盖在核上


    参考答案:D

  • 第4题:

    关于大细胞未分化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较大,呈不规则的圆形、卵圆形或长形
    B.胞浆量较多,嗜酸性
    C.癌细胞在涂片中多呈单个、散在
    D.核大,大小不等,呈不规则圆形,核畸形明显
    E.核染色质减少,粗颗粒状

    答案:E
    解析:
    大细胞型未分化癌细胞染色质增多,呈粗颗粒状,染色很深,有时可见较大的核仁。

  • 第5题: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59岁。因胸闷、憋喘1个月入院。查体:慢性病容,双下肺叩诊呈浊音,双下肺呼吸音减弱。X线:双侧胸腔积液。胸水常规:血性积液,蛋白定性(++),比重1.020,红细胞计数112*106/L,有核细胞计数为682*106/L。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有异常细胞,胞体较大,圆形或卵圆形,散在或呈桑葚状排列,胞质丰富,有些细胞胞质内出现黏液空泡,核深染,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或块状。

    根据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分化较好的腺癌
    B:角化型鳞癌
    C:非角化型鳞癌
    D:未分化癌
    E:分化较差的腺癌

    答案:A
    解析:
    细胞呈桑葚状排列,胞质丰富,胞质内出现黏液空泡,是分化较好的腺癌的特征。

    引起胸腔积液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肺癌,以周围型腺癌为多见。胃癌引起腹水较多见,恶性间皮瘤、胰腺癌发病率相对较低。

    细胞边界清楚,染色质分布于核的一侧,病理性核分裂象多见,多核瘤细胞多见,是恶性间皮瘤的特征。

    癌细胞体积小,胞质少,呈裸核样,核染色深呈墨水滴样,是小细胞未分化癌的特征性表现。

  • 第6题: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59岁。因胸闷、憋喘1个月入院。查体:慢性病容,双下肺叩诊呈浊音,双下肺呼吸音减弱。X线:双侧胸腔积液。胸水常规:血性积液,蛋白定性(++),比重1.020,红细胞计数112*106/L,有核细胞计数为682*106/L。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有异常细胞,胞体较大,圆形或卵圆形,散在或呈桑葚状排列,胞质丰富,有些细胞胞质内出现黏液空泡,核深染,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或块状。

    假如细胞学示:细胞散在分布,边界清楚,圆形或卵圆形,细胞和胞核均明显增大,染色质分布于核的一侧,病理性核分裂象多见,多核瘤细胞多见,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腺癌
    B:恶性间皮瘤
    C:角化型鳞癌
    D:非角化型鳞癌
    E:未分化癌

    答案:B
    解析:
    细胞呈桑葚状排列,胞质丰富,胞质内出现黏液空泡,是分化较好的腺癌的特征。

    引起胸腔积液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肺癌,以周围型腺癌为多见。胃癌引起腹水较多见,恶性间皮瘤、胰腺癌发病率相对较低。

    细胞边界清楚,染色质分布于核的一侧,病理性核分裂象多见,多核瘤细胞多见,是恶性间皮瘤的特征。

    癌细胞体积小,胞质少,呈裸核样,核染色深呈墨水滴样,是小细胞未分化癌的特征性表现。

  • 第7题:

    中幼红细胞

    与下列细胞相匹配的特征是
    A.外形类似“荷包蛋”样,核偏位,核周淡染区较明显,胞质呈泡沫样
    B.胞体较大,胞核居中,核仁隐约可见,胞质中含大小不一的非特异性颗粒
    C.胞体圆形,核居中,核染色质条索样,胞质嗜多色性
    D.胞体圆形,核偏于一侧,胞质量极少,呈天蓝色
    E.胞体圆形,核居中,核染色质细沙样,核仁明显,胞质呈油墨蓝


    答案:C
    解析:

  • 第8题:

    患者,男,45岁,上腹饱胀,厌食,体重减轻,消瘦和进行性贫血,胃痛呈持续性,进食后加重。查体:上腹部有肿块,质坚硬,有压痛,可移动,腹腔内有积液。实验室检查:穿刺抽取积液做细胞学检查发现有胞体较大的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单个或成团脱落,有些成团脱落的细胞围成腺腔样结构。胞质较丰富,略嗜碱性,染成暗红色;胞质内出现黏液空泡,呈透明空泡样,有时见印戒样细胞。核常偏位,呈圆形或卵圆形,略畸形,染色质丰富,略深染呈粗网状或粗块状,核边不规则增厚,常有1~2个显著的核仁。 根据以上资料,这类细胞应为何种细胞?该患者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正确答案:这类细胞为分化较好的腺癌细胞。
    根据以上资料,初步考虑该患者为胃癌转移。

  • 第9题:

    关于大细胞未分化癌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 A、细胞较大,呈不规则的圆形、卵圆形或长形
    • B、胞浆量中等,嗜碱性
    • C、癌细胞在涂片中呈单个散在
    • D、核大,大小不等,呈不规则圆形,核畸形明显
    • E、染色质减少,粗颗粒状

    正确答案:E

  • 第10题:

    单选题
    胞体直径10~18μ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较大,圆形或椭圆形,位于中央或稍偏一侧,核染色质纤细,呈颗粒状,核膜较厚,界线清楚,核仁1~2个。胞质较少,呈淡蓝色,透明,核周界明显,无颗粒。()
    A

    原始红细胞

    B

    原始粒细胞

    C

    原始单核细胞

    D

    原始淋巴细胞

    E

    早幼红细胞


    正确答案: D
    解析: 主要看细胞的染色质形态,胞质颜色等,抓住主要特点。原粒核染色质呈细粒状,核仁较多,2~5个,较小,胞质量少,呈透明天蓝色。原红有瘤状突,胞质量少,深蓝色,不透明。原始单核染色质呈疏松网状,胞质较丰富,呈灰蓝色,不透明。原始淋巴胞核位于中央或稍偏一侧,核染色质纤细,呈颗粒状,胞质较少,呈淡蓝色,透明。

  • 第11题:

    单选题
    关于大细胞未分化癌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

    细胞较大,呈不规则的圆形、卵圆形或长形

    B

    胞浆量中等,嗜碱性

    C

    癌细胞在涂片中呈单个散在

    D

    核大,大小不等,呈不规则圆形,核畸形明显

    E

    染色质减少,粗颗粒状


    正确答案: A
    解析: 大细胞型未分化癌细胞染色质增多,呈粗颗粒状,染色很深,有时可见较大的核仁。

  • 第12题:

    单选题
    某细胞,胞体直径35μm,胞体椭圆形;胞质蓝色,无颗粒,有少许空泡;核大,椭圆形,双核(形态特点对称),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每个核有1个核仁(大而清楚)。你首先考虑是什么细胞()
    A

    原始粒细胞

    B

    原巨核细胞

    C

    原红细胞

    D

    异常组织细胞

    E

    Reed-Stemberg细胞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细胞胞体直径13μ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椭圆形,常偏一侧,核染色质紧密而均匀,核仁消失。胞质较多,呈清澈的淡蓝色,有少量嗜天青颗粒。初步考虑为

    A、浆细胞

    B、中幼红细胞

    C、小淋巴细胞

    D、大淋巴细胞

    E、退化细胞


    参考答案:D

  • 第14题:

    患者女性,59岁。因胸闷、憋喘1个月入院。查体:慢性病容,双下肺叩诊呈浊音,双下肺呼吸音减弱。X线:双侧胸腔积液。胸水常规:血性积液,蛋白定性(++),比重1.020,红细胞计数112×106/L,有核细胞计数为682×106/L。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有异常细胞,胞体较大,圆形或卵圆形,散在或呈桑葚状排列,胞质丰富,有些细胞胞质内出现黏液空泡,核深染,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或块状。根据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分化较好的腺癌

    B.角化型鳞癌

    C.非角化型鳞癌

    D.未分化癌

    E.分化较差的腺癌

    引起胸腔积液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A、胃癌

    B、恶性间皮瘤

    C、肺癌

    D、胰腺癌

    E、恶性淋巴瘤

    假如细胞学示:细胞散在分布,边界清楚,圆形或卵圆形,细胞和胞核均明显增大,染色质分布于核的一侧,病理性核分裂象多见,多核瘤细胞多见,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腺癌

    B、恶性间皮瘤

    C、角化型鳞癌

    D、非角化型鳞癌

    E、未分化癌

    假如痰细胞学示:癌细胞体积小,为不规则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少,呈裸核样,弱嗜碱性染色,细胞核小,比正常淋巴细胞大0.5~1.0倍,核畸形明显,染色深呈墨水滴样,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分化差的鳞癌

    B、分化差的腺癌

    C、恶性淋巴瘤

    D、腺鳞癌

    E、小细胞未分化癌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问题 1 答案解析:A


    问题 2 答案解析:C


    问题 3 答案解析:B


    问题 4 答案解析:E

  • 第15题:

    关于浆细胞的特征描述中错误的是

    A、胞体圆或卵圆形

    B、胞质嗜碱性

    C、核圆偏位,染色质呈辐射状排列

    D、近核一侧的胞质有一浅染区

    E、电镜下有丰富的滑面内质网


    参考答案:E

  • 第16题:

    关于大细胞未分化癌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

    A.细胞较大,呈不规则的圆形、卵圆形或长形
    B.胞浆量中等,嗜碱性
    C.癌细胞在涂片中呈单个散在
    D.核大,大小不等,呈不规则圆形,核畸形明显
    E.染色质减少,粗颗粒状

    答案:E
    解析:
    大细胞型未分化癌细胞染色质增多,呈粗颗粒状,染色很深,有时可见较大的核心。

  • 第17题: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59岁。因胸闷、憋喘1个月入院。查体:慢性病容,双下肺叩诊呈浊音,双下肺呼吸音减弱。X线:双侧胸腔积液。胸水常规:血性积液,蛋白定性(++),比重1.020,红细胞计数112*106/L,有核细胞计数为682*106/L。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有异常细胞,胞体较大,圆形或卵圆形,散在或呈桑葚状排列,胞质丰富,有些细胞胞质内出现黏液空泡,核深染,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或块状。

    引起胸腔积液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
    A:胃癌
    B:恶性间皮瘤
    C:肺癌
    D:胰腺癌
    E:恶性淋巴瘤

    答案:C
    解析:
    细胞呈桑葚状排列,胞质丰富,胞质内出现黏液空泡,是分化较好的腺癌的特征。

    引起胸腔积液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肺癌,以周围型腺癌为多见。胃癌引起腹水较多见,恶性间皮瘤、胰腺癌发病率相对较低。

    细胞边界清楚,染色质分布于核的一侧,病理性核分裂象多见,多核瘤细胞多见,是恶性间皮瘤的特征。

    癌细胞体积小,胞质少,呈裸核样,核染色深呈墨水滴样,是小细胞未分化癌的特征性表现。

  • 第18题: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59岁。因胸闷、憋喘1个月入院。查体:慢性病容,双下肺叩诊呈浊音,双下肺呼吸音减弱。X线:双侧胸腔积液。胸水常规:血性积液,蛋白定性(++),比重1.020,红细胞计数112*106/L,有核细胞计数为682*106/L。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有异常细胞,胞体较大,圆形或卵圆形,散在或呈桑葚状排列,胞质丰富,有些细胞胞质内出现黏液空泡,核深染,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或块状。

    假如痰细胞学示:癌细胞体积小,为不规则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少,呈裸核样,弱嗜碱性染色,细胞核小,比正常淋巴细胞大0.5~1.0倍,核畸形明显,染色深呈墨水滴样,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分化差的鳞癌
    B:分化差的腺癌
    C:恶性淋巴瘤
    D:腺鳞癌
    E:小细胞未分化癌

    答案:E
    解析:
    细胞呈桑葚状排列,胞质丰富,胞质内出现黏液空泡,是分化较好的腺癌的特征。

    引起胸腔积液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肺癌,以周围型腺癌为多见。胃癌引起腹水较多见,恶性间皮瘤、胰腺癌发病率相对较低。

    细胞边界清楚,染色质分布于核的一侧,病理性核分裂象多见,多核瘤细胞多见,是恶性间皮瘤的特征。

    癌细胞体积小,胞质少,呈裸核样,核染色深呈墨水滴样,是小细胞未分化癌的特征性表现。

  • 第19题:

    患者女性,59岁。因胸闷、憋喘1个月入院。查体:慢性病容,双下肺叩诊呈浊音,双下肺呼吸音减弱。X线:双侧胸腔积液。胸水常规:血性积液,蛋白定性(++),比重1.020,红细胞计数112×106/L,有核细胞计数为682×106/L。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有异常细胞,胞体较大,圆形或卵圆形,散在或呈桑葚状排列,胞质丰富,有些细胞胞质内出现黏液空泡,核深染,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或块状。引起胸腔积液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

    • A、胃癌
    • B、恶性间皮瘤
    • C、肺癌
    • D、胰腺癌
    • E、恶性淋巴瘤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患者女性,59岁。因胸闷、憋喘1个月入院。查体:慢性病容,双下肺叩诊呈浊音,双下肺呼吸音减弱。X线:双侧胸腔积液。胸水常规:血性积液,蛋白定性(++),比重1.020,红细胞计数112×106/L,有核细胞计数为682×106/L。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有异常细胞,胞体较大,圆形或卵圆形,散在或呈桑葚状排列,胞质丰富,有些细胞胞质内出现黏液空泡,核深染,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或块状。 根据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A、分化较好的腺癌
    • B、角化型鳞癌
    • C、非角化型鳞癌
    • D、未分化癌
    • E、分化较差的腺癌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某细胞,胞体直径35μm,胞体椭圆形;胞质蓝色,无颗粒,有少许空泡;核大,椭圆形,双核(形态特点对称),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每个核有1个核仁(大而清楚)。你首先考虑是什么细胞()

    • A、原始粒细胞
    • B、原巨核细胞
    • C、原红细胞
    • D、异常组织细胞
    • E、Reed-Stemberg细胞

    正确答案:E

  • 第22题:

    单选题
    关于未分化大细胞癌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
    A

    细胞较大,呈不规则的圆形、卵圆形或长形

    B

    胞浆量中等,嗜碱性

    C

    癌细胞在涂片中呈单个散在或成堆分布

    D

    核大,大小不等,呈不规则圆形,核畸形明显

    E

    染色质减少,粗颗粒状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未分化大细胞癌特点为体积大、核大而不规则,核仁明显,胞质较多,均质嗜酸性。多为单个细胞脱落,亦可成群出现,群内细胞大小不一,很少重叠。既无鳞癌,亦无腺癌的特征。

  • 第23题:

    配伍题
    胞体巨大,周边不整;胞核数目较多,彼此孤立,无核丝相连,染色质呈粗网状,核仁1~2个;胞质丰富,染淡蓝和浅红色,有很多蓝紫色颗粒。此细胞为()|胞体直径10~18μm;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排列紧密,分布不均,有明显厚实感,核仁1~2个,清晰,核膜清楚;胞质很少,亮蓝色,仅环于核周。此细胞为()|胞体直径10~18μm;核染色质呈细致颗粒状,排列均匀、平坦,核仁2~5个,界限清楚;胞质呈淡蓝色,着色均匀,浅淡。此细胞为()|胞体直径12~20μm,呈圆形、椭圆形、梭形、多角形;胞核较小,居中或偏位,核染色质模糊,胞核常被遮盖结构不清;胞质充满嗜碱性颗粒。此细胞为()|胞体直径12~20μm;核染色质聚集,核仁可见或消失;胞质较多,呈淡蓝色,内有非特异性天青胺蓝颗粒。此细胞为()|胞体直径15~20μm,可见伪足突出;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状,不均匀,着色深,核仁1~3个,较大,界限不清;胞质呈深蓝浓稠,不均匀如油画感,核周有淡染区。此细胞为()|胞体直径25~30μm,多呈梭形;胞核呈圆或椭圆形,染色质网状,多无核仁;胞质量少,分布于细胞两端,染蓝红色,可有细小紫红色颗粒。此细胞为()|胞体直径8~15μm;核染色质凝聚呈条索状或块状,有明显的间隙,核仁消失;胞质可见嗜多色性。此细胞为()|胞体直径8~15μm;核染色质常排列成车轮状;核质丰富,染蓝色或红蓝相混的蓝紫色,有泡沫感。此细胞为()|胞体较大,直径20~40μm,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单个或多个成簇分布;胞核常偏位,核染色质粗网状,1~3个核仁;胞质丰富,染深/灰蓝,边缘呈云雾状。此细胞为()
    A

    原始粒细胞

    B

    早幼粒细胞

    C

    原始红细胞

    D

    中幼红细胞

    E

    原始淋巴细胞

    F

    浆细胞

    G

    破骨细胞

    H

    成骨细胞

    I

    内皮细胞

    J

    组织嗜碱细胞

    K

    颗粒型巨核细胞


    正确答案: G,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配伍题
    胞体直径10~18μ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较大,圆形或椭圆形,位于中央或稍偏一侧,核染色质纤细,呈颗粒状,核膜较厚,界线清楚,核仁1~2个。胞质较少,呈淡蓝色,透明,核周界明显,无颗粒。是哪种细胞()|胞体直径10~18μ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形或椭圆形,约占细胞直径的2/3以上,核染色质可浓集成粗密的小块,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质量多,染不透明蓝或深蓝色,仍可见瘤状突起及核周淡染区。是哪种细胞()|胞体直径10~18μm,圆形或类椭圆形,胞核较大,约占细胞的2/3以上,核染色质呈细粒状,排列均匀,无浓集,核膜较模糊。核仁2~5个,较小,清楚。胞质量少,呈透明天蓝色,绕于核周,无颗粒。是哪种细胞()|胞体直径15~20μ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较大,圆形,类圆形,核染色质纤细,呈疏松网状,核仁1~3个。胞质较丰富,呈灰蓝色,不透明,边缘不规则,有时可见伪足状突出。是哪种细胞()|胞体直径15~20μm,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钝角状或瘤状突起。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约占细胞直径的4/5,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核仁1~2个,胞质量少,深蓝色,不透明,在核周围常形成淡染区。是哪种细胞()
    A

    原始红细胞

    B

    原始粒细胞

    C

    原始单核细胞

    D

    原始淋巴细胞

    E

    早幼红细胞


    正确答案: E,D
    解析: 主要看细胞的染色质形态,胞质颜色等。抓住主要特点。原粒核染色质呈细粒状,核仁较多2~5个,较小,胞质量少,呈透明天蓝色。原红有瘤状突,胞质量少,深蓝色,不透明。原始单核染色质呈疏松网状,胞质较丰富,呈灰蓝色,不透明。原始淋巴胞核位于中央或稍偏一侧,核染色质纤细,呈颗粒状,胞质较少,呈淡蓝色,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