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剂的实用剂量要求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第1题:
能量试验是测定连续加入细菌悬液对消毒剂杀菌作用的影响,以验证该消毒剂用于多次消毒污秽物品(含较多有机物)的实用剂量,下列关于此试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阳性对照管有细菌生长(混浊),阴性对照管无菌生长(透明)
B、第1次和第2次移种的5管样本中,有2管或2管以上不长菌的浓度组,作为合格浓度组
C、如3个浓度组均合格,应降低消毒剂液浓度继续试验
D、如3个浓度组均不合格,则增加消毒作用时间,直至找到最低杀菌剂量
E、连续3次重复试验,得到同样最低合格浓度,该最低合格浓度可作为设定反复浸泡用消毒液实用浓度的依据
第2题:
运用DDD方法进行处方用药剂量的衡量
A、为推荐给临床的实用剂量
B、不同国家或地区人群的DDD值相同
C、包括病程不同时期的用药剂量
D、DDD值是成人的日平均剂量,不适用于儿童的药物利用研究
E、不可用于不同国家、地区、医院及不同时间内药物利用的动态比较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亚慢性毒性试验的主要目的是()。
第7题:
表示化学毒物的剂量与个体或群体中发生的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的是()
第8题:
作为制定卫生标准或环境质量标准的科学依据的是()
第9题:
水泥稳定类材料组成设计内容包括: ①击实试验确定混合料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②计算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偏差系数; ③检验水泥最小剂量要求; ④分别配制同一种土样、不同水泥剂量的混合料; ⑤进行规定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⑥按含水量和干密度要求制备试件; ⑦根据强度标准,确定合适的水泥剂量; ⑧分别计算不同水泥剂量混合料在规定压实度下的干密度。 正确的设计步骤排序是()。
第10题:
慢性毒性试验最主要目的是()
第11题:
死亡率
半数致死剂量
病理学变化
生物化学变化
剂量-效应关系
第12题:
第13题:
影响消毒剂杀菌效果的因素包括消毒剂的
A、剂量
B、作用时间
C、浓度
D、稳定性
E、杀菌水平
第14题:
消毒剂的实用剂量要求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A.杀菌剂量包括杀菌因子强度和作用时间两个参数
B.应根据实验室鉴定试验,针对不同的用途,提出杀灭微生物有效、安全的实用剂量
C.实用剂量不低于模拟现场试验或现场试验剂量
D.可以无限降低杀菌因子强度,降低增加作用时间,以保护环境和物品
E.实用剂量应对人体或环境无危害,对物品无损害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有()
A剂量不同,机体对药物的反应程度不同
B给药剂量越大,药物作用越强
C同一药物剂量大小和药物不良反应密切相关
D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性存在差异
E同一药物在不同剂量时,作用强度不同,用途也不同
第18题:
在卫生毒理学试验中,反映毒物急性毒性最有实用意义的指标是()。
第19题:
根据消毒因子的适当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作用时间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可分为哪几种消毒方法?
第20题:
90天喂养试验所确定的()可为慢性毒性试验的剂量选择和观察指标提供依据。
第21题:
水泥稳定类材料组成设计内容包括:①击实试验确定混合料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②计算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偏差系数; ③检验水泥最小剂量要求; ④分别配制同一种土样、不同水泥剂量的混合料; ⑤进行规定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⑥按含水量和干密度要求制备试件; ⑦根据强度标准,确定合适的水泥剂量; ⑧分别计算不同水泥剂量混合料在规定压实度下的干密度; 正确设计步骤排序是()。
第22题:
当量剂量是不同辐射类型对组织或器官形成辐射危害的度量,但是不同组织或器官即使当量剂量相同,由于它们对辐射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也可能完全不同。因此,在辐射防护领域中有必要引入一个反映辐射对生物体损害的辐射量来描述辐射所产生的“损害效应”的大小。人体所有组织和器官加权后的当量剂量之和是()
第23题:
安全是指某一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不产生危害的作用
实际安全剂量是完全不存在的
安全性是一种相对的,实用意义上的安全概念
安全性是绝对安全的概念
与实际安全剂量相对的是可接受的安全剂量
第24题:
探讨阈剂量及最大无作用剂量
探讨剂量反应关系
预测有无潜在性危害
为其他试验剂量设计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