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待检抗原的前提是()。
第1题:
关于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说法正确的是
A、未经致敏的新鲜红细胞为载体
B、可检测抗原
C、可检测抗体
D、以抗O型红细胞单克隆抗体为诊断试剂
E、待检标本为全血
第2题:
能特异性识别待检抗原的成分是
A.Ab1
B.Ab2
C.抗-HRP
D.HRP
E.抗-AP
第3题:
竞争法检测HBcAb时,发生竞争的双方是
A、酶标记的抗原和待测抗体
B、酶标记的抗体和待测抗体
C、未标记的抗原和待测抗体
D、固相抗原和待测抗体
E、固相抗体和待测抗体
第4题:
下列关于免疫浊度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速率散射比浊法精密度优于单向免疫扩散法和终点散射比浊法
B、速率散射比浊法精密度比单向免疫扩散法和终点散射比浊法差
C、免疫比浊法自动化检测分析时必须启动抗原过量的自动检测程序
D、在进行抗原过剩检测时,加入已知校正样品时浊度峰出现再次上升表示抗体仍有过剩,待检抗原的含量在系统检测的线性范围内
E、在速率散射比浊法进行抗原过剩检测时,加入已知校正样品时浊度峰出现再次上升表示抗体没有过剩,待检抗原的含量超出了系统检测的线性范围,需重新稀释后再检测
第5题:
免疫比浊法测定时,为保证能与待测样本中的抗原全部结合,必须使
A.检测体系抗原保持过量
B.检测体系抗体保持过量
C.充分稀释待检样本
D.具有足够强的发射光
E.具有足够强的照射光
第6题:
ELISA的双抗体夹心法,固相载体的标记物是( )。
A.待检抗原
B.已知抗原
C.已知抗体
D.酶标抗体
E.酶标抗原
第7题:
第8题:
RDT主要检测待检样本中的疟原虫抗体。
第9题:
免疫学检测"钩状效应"的原因是()
第10题:
诊断试剂为抗原致敏的载体及相应的抗体
试验时将待检血清、试剂抗体和抗原混合后,37℃孵育
出现凝集现象结果为阴性结果
用于检测标本中的抗原
用于检测标本中的抗体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单克隆抗体
生化鉴定
噬菌体分型
核酸检测
毒力检测
第13题:
ELISA双抗体夹心法
A、将酶标记特异抗体用于检测抗原
B、先将待测抗原包被于固相载体
C、标记一种抗体可检测多种抗原
D、能用于半抗原的测定
E、将酶标记抗抗体用于抗原检测
第14题:
关于MAIPA方法,正确的观点是
A、特异性高
B、不适宜单独检测HPA抗体
C、不能检测血小板膜上表达很少的HPA-5抗原
D、不能去除HLA抗体的干扰
E、在待检抗体与单克隆抗体和同一抗原决定簇反应时,可以引起假阴性结果
第15题:
竞争法检测HBeAb时,发生竞争的双方是
A、酶标记的抗原和中和抗原
B、酶标记的抗体和待测抗体
C、待测抗体和固相抗体
D、待测抗体和酶标抗体
E、未标记的抗原和中和抗原
第16题:
下列关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描述,正确的是
A、双抗体夹心法是用固相抗体和标记抗体与待测标本中相应抗原反应
B、双抗体夹心法分析其检测的发光量与待测的抗原含量成反比
C、固相抗原竞争法常用于小分子抗原的测定
D、固相抗原竞争法分析其检测的发光量与待测的抗原含量成正比
E、双抗体夹心法常用于大分子抗原的测定
第17题:
待检区的面积由检测线数量确定,每条检测线应至少有1000平方米的待检区与之配套。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18题:
ELISA双抗体夹心法
A.将酶标记特异抗体用于检测抗原
B.先将待测抗原包被于固相载体
C.标记一种抗体可检测多种抗原
D.能用于半抗原的测定
E.酶标记抗抗体用于抗原检测
第19题:
ELISA的双抗体夹心法,固相载体的标记物是()
第20题:
待检区的面积由检测线数量确定,每条检测线应至少有1000平方米的待检区与之配套。
第21题:
待测物质不适合免疫学检测
待测物质抗原特异性较差
待测物质含量超出检测范围
待测物质含量过低
待测物质无免疫活性
第22题:
待检抗原
已知抗原
已知抗体
酶标抗体
酶标抗原
第23题:
酶标记的抗原和待测抗体
酶标记的抗体和待测抗体
未标记的抗原和待测抗体
固相抗原和待测抗体
固相抗体和待测抗体
第24题:
双抗体夹心法是用固相抗体和标记抗体与待测标本中相应抗原反应
双抗体夹心法分析其检测的发光量与待测的抗原含量成反比
固相抗原竞争法常用于小分子抗原的测定
固相抗原竞争法分析其检测的发光量与待测的抗原含量成正比
双抗体夹心法常用于大分子抗原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