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医学很早就提出了对疾病预防的观点,()中就有“圣人不治已病而治未病”之说。
第1题:
第2题: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中医预防思想出自()。
黄帝内经
略
第3题:
朱震享在《格致余论》中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毫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木治,所以为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如是则恩: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中医强调“治未病”说明() ①“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②注意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性,创造或改变条件避免“未病”向“已病”转化 ③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未病”与“已病”,提高对疾病的预见性 ④“未病”与”“已病”不存在严格界限,治“未病”与治“已病”不应有所区别
第4题: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强调的是:()。
第5题: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一著名论点载于《易经》。
第6题: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经文出自()
第7题:
对
错
第8题:
第9题:
全球性卫生问题的出现使预防发展到群体预防阶段
古代”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记述体现了个体预防的思想
传染病、职业病、营养不良和寄生虫病等使预防发展到社会及社区预防阶段
心理和杜会致病因素的突显使预防发展到社会及牡区预防阶段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对生物医学的深刻理解
为使人们减少或免遭疾病之苦
不治已病而治未病
对生物医学的深刻理解,但又远远超出生物医学的领域
以上都不是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第14题:
“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治未病”观念与现代医学“预防为主”思想相吻合。
第15题:
祖国医学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以下不符合传统中医理念的是()。
第16题:
成书两千多年前的()就有了“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的预防医学思想
第17题: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强调“治未病”,说明() ①“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②注意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性,创造或改变条件避免“未病”向“已病”转化 ③“未病”与“已病”不存在严格界限,治“未病”与治“已病”不应有所区别 ④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未病”与“已病”,提高对疾病的预见性
第18题:
《黄帝内经》中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
第19题:
对
错
第20题:
卵子里早就有了胚胎
精子里早就有了胚胎
发育是渐近的,新结构是逐渐出现的
胚胎中套着更小的胚胎
第21题:
第22题:
扶正祛邪的护理原则
治病求本的护理原则
标本缓急的护理原则
三因制宜的护理原则
预防为主的护理原则
第23题:
因人制宜护理
因时制宜护理
因地制宜护理
预防为主
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