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在近曲肾小管重吸收的蛋白质占肾小球滤过的原尿中的比例是()。
第1题:
关于尿生成,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尿生成分为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
B、血液经肾小球滤过后,基本不含蛋白质仅含血浆的滤液为原尿
C、肾小管仅重吸收水分,从而达到浓缩尿液的目的
D、原尿经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形成终尿
E、终尿仅为原尿的1%
第2题:
肾小管蛋白尿是指( )
A、原尿中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
B、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
C、肾脏被动性充血
D、肾血管痉挛出血
E、肾小球通透性增加
第3题:
肾炎性水肿发生的机制为
A、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
B、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增加
C、肾小球滤过率基本正常,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增加
D、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基本正常
E、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小管重吸功能下降
第4题:
第5题:
球管平衡是()
第6题:
肾在病理情况下,出现蛋白尿的原因是()
第7题: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晚期多尿的原因是()
第8题:
95%以上
80%以上
90%以上
70%以上
60%以上
第9题: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重吸收减少。
肾小球滤过率增高,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肾小球滤过率正常,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第10题:
尿生成分为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
血液经肾小球滤过后,基本不含蛋白质仅含血浆的滤液为原尿
肾小管仅重吸收水分,从而达到浓缩尿液的目的
原尿经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形成终尿
终尿仅为原尿的1%
第11题:
尿生成分为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
血液经肾小球滤过后,基本不含蛋白质仅含血浆的滤液为原尿
肾小管仅重吸收水分,从而达到浓缩尿液的目的
原尿经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形成终尿
终尿仅为原尿的1%
第12题:
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肾小管内尿液流速加快
残留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正常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有限
第13题:
有关药物的肾排泄,正确的是
A、如药物只经肾小球滤过,无肾小管分泌和肾小管重吸收过程,并全部从尿排出,则药物排泄率与肾小球滤过率相等
B、肾小管分泌主要在远端肾小管细胞进行
C、药物在肾小管的主动重吸收,主要在近曲肾小管进行
D、水溶性药物难以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类脂质膜,不易重吸收,易从尿中排出
E、多数弱酸或弱碱性药物的肾排泄均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及重吸收过程
第14题:
肾小管性蛋白尿是指
A、肾小管近曲小管对肾小球滤液中的小分子量蛋白质重吸收能力减低所致
B、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
C、肾脏被动性充血
D、肾血管痉挛出血
E、肾小球通透性增加
第15题:
在人体内,尿的形成过程主要是
A、先肾小管的滤过,后肾小球的重吸收
B、先肾小管的重吸收,后肾小球的滤过
C、先肾小球的滤过,后肾小管的重吸收
D、先肾小球的重吸收,后肾小管的滤过
E、先肾小球的滤过,后肾小球的吸收
第16题:
第17题:
正常情况下,在近曲肾小管重吸收的蛋白质占肾小球滤过的原尿中的比例是()
第18题:
下列有关尿液生成描述正确的是()
第19题:
原尿中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
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
肾脏被动性充血
肾血管痉挛出血
肾小球通透性增加
第20题:
近球小管对滤过液的重吸收率为65%~70%
肾小球滤过率随肾小管吸收率而变化
肾小管的重吸收率为65%~70%
肾小球滤过率等于肾小管重吸收率
远曲小管重吸收率等于肾小球滤过率
第21题:
原尿经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形成终尿
尿生成分为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
肾小管仅重吸收水分,从而达到浓缩尿液的目的
血液经肾小球滤过后,基本不含蛋白质仅含血浆的滤液为原尿
终尿仅为原尿的1%
第22题:
近端小管对滤过率的重吸收率为65%~70%
肾小球滤过率等于肾小管重吸收率
肾小管的重吸收率为65%~70%
肾小球滤过率随肾小管吸收率而变化
远曲小管重吸收率等于肾小球滤过率
第23题:
先肾小管的滤过,后肾小球的重吸收
先肾小管的重吸收,后肾小球的滤过
先肾小球的滤过,后肾小管的重吸收
先肾小球的重吸收,后肾小管的滤过
先肾小球的滤过,后肾小球的吸收
第24题:
近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水量
肾小球滤过量
近曲小管与髓袢的重吸收水量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肾小管的分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