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炭疽芽孢杆菌致病性,错误的是()
第1题:
关于炭疽芽胞杆菌描述错误的是
A、革兰阴性粗大杆菌,可形成芽胞
B、有荚膜,与该菌毒力有关
C、是人兽共患病病原体
D、炭疽毒素由保护性抗原、致死因子和水肿因子组成
E、临床可致皮肤炭疽、肺炭疽和肠炭疽等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关于炭疽杆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第5题:
关于炭疽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错误的是()
第6题:
炭疽杆菌在体外易形成芽孢
炭疽杆菌遇到游离氧后容易死亡
炭疽杆菌芽孢对外界环境有相当的抵抗力
炭疽杆菌在体外易形成荚膜
炭疽杆菌在体外产生毒素
第7题:
革兰阴性大杆菌,可形成芽孢
有荚膜,其与该菌致病力有关
是人畜共患病病原体
炭疽毒素由保护性抗原、致死因子和水肿因子三种成分构成
临床可致皮肤炭疽、肺炭疽和肠炭疽
第8题:
与毒素有关
感染草食动物不感染人类
多途径感染
主要病变是微血管内膜损伤
与荚膜有关
第9题:
肺炭疽
肠炭疽
炭疽性脑膜炎
皮肤炭疽
败血症
第10题:
菌毛、荚膜与炭疽毒素是主要致病物质
人接触病畜或动物皮毛可患皮肤炭疽
食入未煮熟的病畜肉类、奶等可患肠炭疽
吸入含大量病菌芽胞的尘埃可发生肺炭疽
炭疽毒素主要损伤皮肤和粘膜上皮细胞
第11题:
炭疽杆菌侵入伤口及破损的皮肤,芽孢即复苏繁殖
炭疽感染的组织病理特征为化脓性炎症
外毒素可引起全身毒血症状及组织坏死、出血
炭疽杆菌形成的荚膜有抗吞噬作用
炭疽杆菌侵入血液循环引起感染性休克
第12题:
是人畜共患病病原体
有荚膜,其与该菌致病力有关
革兰阴性粗大杆菌,可形成芽胞
炭疽毒素由保护性抗原、致死因子和水肿因子三种成分构成
临床可致皮肤炭疽、肺炭疽和肠炭疽
第13题:
对炭疽杆菌致病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荚膜的抗吞噬作用使该茵易于在体内生长
B、致死因子可抑制细胞的生长
C、水肿因子可激活细胞的分泌功能
D、构成炭疽毒素的三种成分:可以各自独立发挥毒性作用
E、炭疽毒素主要损害微血管的内皮细胞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对炭疽杆菌致病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第17题:
关于炭疽芽孢杆菌的致病性,不正确的是()
第18题:
芽胞
荚膜
内毒素
荚膜和炭疽毒素
致死因子
第19题:
荚膜的抗吞噬作用使该菌易于体内生长
可引起败血症
以皮肤炭疽多见
炭疽毒素各成分可独立发挥毒性作用
炭疽毒素主要损伤微血管的内皮细胞
第20题:
皮肤炭疽
肺炭疽
肠炭疽
败血症
阴道炎
第21题:
炭疽的病理变化特点是败血症变化
炭疽杆菌每个菌体都有明显的荚膜
炭疽杆菌在体外不能形成芽孢
炭疽杆菌不能运动
炭疽杆菌受低浓度青霉素作用,菌体可肿大形成圆珠,称为“串珠反应”
第22题:
荚膜的抗吞噬作用使该菌易于在体内生长
致死因子可抑制细胞的生长
水肿因子可激活细胞的分泌功能
炭疽毒素各成分可独立发挥毒性作用
炭疽毒素主要损害微血管的内皮细胞
第23题:
革兰阴性大杆菌,可形成芽胞
有荚膜,其与该菌致病力有关
是人畜共患病病原体
炭疽毒素由保护性抗原、致死因子和水肿因子三种成分构成
临床可致皮肤炭疽、肺炭疽和肠炭疽
第24题:
荚膜的抗吞噬作用使该菌易于在体内生长
致死因子可抑制细胞的生长
水肿因子可激活细胞的分泌功能
炭疽毒素各成分可独立发挥毒性作用
炭疽毒素主要损害血管内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