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波的电生理学特征不包括()。
第1题:
棘波的电生理学特征不包括( )。
A、时限为20~70ms,波形锐利
B、突出于背景活动
C、负性棘波的上升支陡峭,下降支可略缓
D、高波幅
E、棘波后可伴有低波幅的正相成分
第2题:
棘波的电生理特征主要包括()。
第3题: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最典型脑电图表现()
第4题:
思睡期广泛性θ节律混合棘慢波阵发,为异常脑电图
思睡期广泛性θ节律阵发,夹杂少量低波幅棘波,为异常脑电图
思睡期广泛性θ节律性阵发,夹杂少量低波幅棘波,被称为发育不成熟的棘慢波,随发育成熟多数消失
思睡期广泛θ节律阵发,夹杂少量低波幅棘波,预示患儿日后会转变为癫痫
思睡期广泛σ节律阵发,夹杂少量低波幅棘波,提示患儿目前为癫痫
第5题:
总是2个或者以上的棘波连续出现
突出于背景活动
持续时间小于1s
局灶性出现
波幅不固定
第6题:
时限为24.5-50Hz
波形成分为负相
突出于背景,波幅固定,易于识别
多数波幅小于100μV
棘波为双侧同步出现
第7题:
时限为20~70ms,波形锐利
突出于背景活动
负性棘波的上升支陡峭,下降支可略缓
高波幅
棘波后可伴有低波幅的正相成分
第8题:
棘波的主要成分为负相
棘波是做基本的脑电活动
通常棘波的波形比较尖正相成分更突出
负相棘波的上升支陡峭
局灶性的多棘波不常见
第9题:
棘慢复合波节律
良性棘慢复合波
慢棘慢复合波
阵发性慢波
手套型波
第10题:
尖波出现的临床意义与棘波大致相同,系神经元癫痫性同步放电的结果
尖波的时限比棘波更长些,波形虽尖,但显得宽些
波的上升支和下降支均极陡峭
尖波波峰尖而波底宽
多数为负相的,也可为正相
第11题:
棘波
尖波
慢波
K-综合波
三相波
第12题:
脑电图特征表现为散发,突出于背景活动,时限为100ms,符合下列哪种波形特征?( )
A、棘波
B、尖波
C、慢波
D、K-综合波
E、三相波
第13题:
女孩,6岁,2个月来反复突发突止的意识障碍,表现为突然动作中断,呆立凝视,呼之不应,手中物体掉落,但从不跌倒,持续数秒钟缓解。支持该诊断的典型脑电图表现是()
第14题:
波幅通常低于50μV,持续时间少于50ms
均与癫痫发作有关
最常见于浅睡眠期,深睡眠期消失
棘波前后的背景活动无改变
棘波后通常不跟随慢波成分
第15题:
棘波
尖波
三相波
K-综合波
SSS
第16题:
均为单相电位
波幅不受肌肉收缩程度影响
与棘波类似
时限较长
可掩盖脑电图波形
第17题:
广泛存在高波幅慢棘慢复合波放电
棘波常表现为后头部波幅最高
棘波前头部只有慢波成分
与典型失神发作相比,起始与终止均较快
背景活动正常
第18题:
为负相、正相或双相波
小棘波后面常常跟随一个慢波成分
可以双侧游走性出现
最常见于思睡期及NREMⅠ、Ⅱ期
波幅通常低于50μV
第19题:
3Hz棘慢波发放
1.5~2.5Hz棘慢波发放
4~5Hz棘慢、多棘慢波发放
高波幅棘节律发放
局灶性棘波
第20题:
棘波的主要成分多为负相
其病理基础是神经元同步化放电
多数波幅大于100μV
棘波时限70~200毫秒
个别情况下,棘波无病理意义
第21题:
波峰尖而波底宽,波的上升支陡峭,下降支稍缓
棘波是神经元放电同步化时间的延长
是一种典型的突发性异常波,波的上升支和下降支均极陡峭
棘波的时限比尖波更长些,多数为负相的,也可为正相
新生儿及婴幼儿棘波的时限可延长到300~500毫秒
第22题:
频率多为3~4Hz
波幅呈现中高波幅
可散发出现
背景活动异常
包括负相尖波-正相尖波-负相慢波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