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大叶性肺炎是肺组织的急性纤维素性炎症,病变常由近肺门部开始,迅速累及一个肺叶或肺段,一般发生于单侧肺,以左肺下叶多见,其次为右肺下叶。按病变的自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
(1)充血水肿期:起病1-2d,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血,肺泡内可见大量的浆液渗出物,混有少量红细胞、中性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大体观,病变肺叶肿胀,重量增加,呈暗红色,切面湿润可挤出带泡沫的血性液体。
(2)红色肝样变期:发病第2-4d起进入此期,约持续2d。镜下见肺泡壁毛细血管仍明显扩张,充血,肺泡内充满多量纤维素交织成网,其中有多量红细胞、少量中性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相邻肺泡内的纤维素网经肺泡间孔相连接。大体观,病变肺叶明显肿胀,重量显著增加,切面暗红色,实变、硬度增加如同肝脏,故名红色肝样变期。
(3)灰色肝样变期:发病第4-7d,镜下见肺泡内充满大量纤维素交织成网,其中有多量中性白细胞、少量巨噬细胞和红细胞,相邻肺泡内纤维素相连接现象更明显。由于肺泡内渗出物的增加,压迫肺泡壁毛细血管致充血消退,呈贫血状,红细胞渗出停止。大体观,病变肺叶明显肿胀,重量显著增加,切面灰白色,颗粒状,实变、硬度增加似肝,故名灰色肝样变期。
(4)溶解消散期:约发病6-10d,镜下见肺泡内的渗出物开始消散,渗出的中性白细胞大部分已变性坏死,巨噬细胞明显增多。纤维素网解体成碎块,并进一步溶解消失。大体观,病变肺叶渐带黄色,质地变软,切面颗粒外观消失,可挤出脓样浑浊液体。
大叶性肺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肺泡壁通常不遭受破坏,脱落的肺泡上皮可再生修复,肺组织可完全恢复原有结构和功能。大叶性肺炎病变由肺门部开始向周围扩散,波及一个甚至多个肺叶,因此同一大叶或不同大叶的病变并非完全一致,可处于不同期,临床上同一患者可出现病变各不同体征。
更多“论述大叶性肺炎各期的基本病理变化?”相关问题
  • 第1题:

    大叶性肺炎与肺不张主要的区别在于

    A、肺不张呈楔形而大叶性肺炎不呈楔形

    B、肺不张以叶裂为界限,成锐利的边缘而大叶性肺炎并不如此

    C、大叶性肺炎体积不缩小,保持不变或增大

    D、肺不张体积不缩小,甚至增大

    E、大叶性肺炎密度低而肺不张密度高


    参考答案:C

  • 第2题:

    下述哪项符合大叶性肺炎()

    • A、多发生于儿童
    • B、多发生于青年
    • C、大叶性肺炎多发生于老年
    • D、大叶性肺炎多发生于体弱多病者
    • E、大叶性肺炎多以合并症出现

    正确答案:B

  • 第3题:

    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的病理变化怎样?


    正确答案: 大叶性肺炎灰色肝变期的病理变化:①肉眼观:病变肺叶肿胀,色灰白,质实如肝,切面颗粒状。②镜下观:肺泡壁毛细血管呈贫血状,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

  • 第4题:

    举例说明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大叶性肺炎见于牛的传染性胸膜肺炎,其病理变化分为四期:
    (1)充血水肿期,眼观肺中等坚硬,暗红色。切面流出红色泡沫状浆液性液体。半沉于水,光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有时有少量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2)红色肝变期,眼观肺肿大,暗红色,质度硬如肝脏,故称肝变,切面不光滑,投入水澡完全下沉。光镜下,毛细血管高度充血,肺泡中大量的呈网状结构的纤维素网罗大量的红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
    (3)灰色肝变期,眼观肺是灰色,病变部肿大,质坚实,切面不光滑,下沉。光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不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纤维蛋白,中性白细胞、红细胞已溶解。
    (4)消散期肺是灰黄色,质地变软,颗粒状切面消失。光镜下、肺泡腔中大量中性白细胞崩解。纤维蛋白溶解,巨噬细胞增多,肺泡壁恢复正常。

  • 第5题:

    简述以大叶性肺炎各期基本病变解释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


    正确答案:①充血水肿期:肺泡壁充血、水肿、肺泡腔内大量浆液性渗出物,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此期患者:咳嗽、淡红泡沫痰,湿啰音;
    ②红色肝样变期:肺泡壁毛细血管显著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大量RBC,较多纤维素及中性粒细胞,病灶胸膜出现纤维素渗出,故患者出现咳嗽、铁锈色痰,胸痛,呼吸困难及紫绀,听诊可出现胸膜摩擦音,叩诊为浊音;
    ③灰色肝样变期:肺泡壁毛细管受压呈贫血状态,肺泡腔内大量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此期患者,咳嗽、粘液脓痰,吸气时胸痛加剧,呼吸困难及紫绀减轻,听诊可出现胸膜摩擦音,叩诊为浊音;
    ④溶解消散期:肺泡内中性粒细胞变质崩解,巨噬细胞增多,纤维素溶解,肺泡内重新含气。此期患者有咳嗽、粘液痰,听诊湿性啰音,捻发音。

  • 第6题:

    比较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大叶性肺炎:单侧肺脏发生的以一个肺段或一个肺叶为病变单位的肺泡的急性纤维素性炎症,多见于左肺或右肺的下叶。典型病变过程分为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和溶解消散期。
    小叶性肺炎:双肺散在灶状分布的以细支气管为中心,以肺小叶为单位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以肺下叶和背侧多见。病变无明显分期。严重病倒,病灶相互融合,呈片状分布,形成融合性小叶性肺炎。

  • 第7题:

    论述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一、组织损伤(变质)变质——是指炎区局部细胞、组织发生变性、坏死等损害性病变。
    变质发生的原因:1.致炎因子对组织细胞的直接损害;2.炎症局部出现的循环障碍、代谢异常、炎性产物的蓄积、炎症介质的产生等均可反过来加重变质性反应。
    炎区的变质表现为:
    (一)物质代谢的变化变质组织的代谢特点是分解代谢旺盛,氧化不全产物堆集。在炎区中心部位,细胞直接受损,氧化酶活性降低,代谢以无氧酵解为主。而周围组织充血、代谢亢进,细胞内氧化酶活性增高,氧耗量达正常时的2~3倍。因此供氧量不能满足需求,所以整个炎区组织氧化代谢障碍,氧化不全产物堆积。由于酸性代谢产物蓄积,使局部pH降低(酸中毒)。细胞组织的损伤崩解,血浆蛋白的渗出,渗透压升高,引起炎性水肿。糖、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
    (二)细胞组织的损伤炎区细胞变性、坏死,间质纤维肿胀、断裂、溶解。
    二、血管反应(渗出)发炎时,随着血液循环障碍的发展,血液中的液体成分和细胞成分可通过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管壁渗出到炎区组织中,这个过程称为渗出。急性炎症时渗出现象最为显著。
    (一)血液动力学改变局部组织受致炎因子刺激后,局部微循环因缩血管神经一时兴奋发生短暂缺血。接着在轴突反射和炎区产生的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下很快转为充血。这时炎区的颜色变成鲜红,温度升高。但是随着炎区物质代谢障碍的加重,炎区组织中缺氧和酸中毒等过程的发展,又导致血管壁紧张度降低,血流逐渐变慢,于是又出现淤血。这时炎区组织的颜色由鲜红色转变为暗红色或兰紫色。
    (二)血管通透性升高渗出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炎区微循环流体静压升高及炎区组织渗透压升高所致。
    (三)白细胞的渗出主要指血液中的白细胞在炎区内从血管内游出并向炎区中心积聚的过程,称此为炎性细胞浸润。游出的白细胞称为炎性细胞。白细胞——吞噬和降解病原微生物、免疫复合物及坏死组织碎片→重要防御环节;同时释放的酶类、炎症介质→加剧组织损伤。
    (四)趋化作用趋化作用——白细胞向着炎症灶定向运动的特性。趋化因子——调节白细胞定向运动的化学刺激物。有的只吸引——嗜中性粒细胞;另一些只吸引——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白细胞游出血管后,向病原体移动,将病原体包围和吞噬这时,炎区除了这些由血管内游出的白细胞外,一些原来在组织中的组织细胞也发生增生,共同参加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斗争。
    (五)吞噬作用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1、黏附;2、摄入;3、消化。
    三、细胞增生增生——是指在致炎因素和组织崩解产物的刺激下,炎区内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等细胞成分活化增生的过程。在炎症后期及慢性炎症以增生占优势。实际上,在炎症过程中,变质、渗出和增生三者密切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炎症的基本病理过程。

  • 第8题:

    问答题
    论述大叶性肺炎各期的基本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大叶性肺炎是肺组织的急性纤维素性炎症,病变常由近肺门部开始,迅速累及一个肺叶或肺段,一般发生于单侧肺,以左肺下叶多见,其次为右肺下叶。按病变的自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
    (1)充血水肿期:起病1-2d,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血,肺泡内可见大量的浆液渗出物,混有少量红细胞、中性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大体观,病变肺叶肿胀,重量增加,呈暗红色,切面湿润可挤出带泡沫的血性液体。
    (2)红色肝样变期:发病第2-4d起进入此期,约持续2d。镜下见肺泡壁毛细血管仍明显扩张,充血,肺泡内充满多量纤维素交织成网,其中有多量红细胞、少量中性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相邻肺泡内的纤维素网经肺泡间孔相连接。大体观,病变肺叶明显肿胀,重量显著增加,切面暗红色,实变、硬度增加如同肝脏,故名红色肝样变期。
    (3)灰色肝样变期:发病第4-7d,镜下见肺泡内充满大量纤维素交织成网,其中有多量中性白细胞、少量巨噬细胞和红细胞,相邻肺泡内纤维素相连接现象更明显。由于肺泡内渗出物的增加,压迫肺泡壁毛细血管致充血消退,呈贫血状,红细胞渗出停止。大体观,病变肺叶明显肿胀,重量显著增加,切面灰白色,颗粒状,实变、硬度增加似肝,故名灰色肝样变期。
    (4)溶解消散期:约发病6-10d,镜下见肺泡内的渗出物开始消散,渗出的中性白细胞大部分已变性坏死,巨噬细胞明显增多。纤维素网解体成碎块,并进一步溶解消失。大体观,病变肺叶渐带黄色,质地变软,切面颗粒外观消失,可挤出脓样浑浊液体。
    大叶性肺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肺泡壁通常不遭受破坏,脱落的肺泡上皮可再生修复,肺组织可完全恢复原有结构和功能。大叶性肺炎病变由肺门部开始向周围扩散,波及一个甚至多个肺叶,因此同一大叶或不同大叶的病变并非完全一致,可处于不同期,临床上同一患者可出现病变各不同体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论述纤维素性肺炎(大叶性肺炎)红色和灰色肝变期的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1)红色肝变期
    眼观:肺组织明显肿大,致密坚实,紫红色,切面稍干燥呈细颗粒状突起。硬度色泽与肝脏相似,称为红色肝变。肝变部间质增宽,呈胶冻状,切面见呈串珠状扩张的淋巴管。入水完全下沉。
    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含有大量网状的纤维蛋白、红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间质炎性水肿,淋巴管扩张,含有大量纤维蛋白。
    (2)灰色肝变期
    眼观:肺组织呈灰白或灰黄色,质地坚实,切面干燥,呈细颗粒状。入水完全下沉。间质和胸膜的病变与红色肝变期相同。
    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受渗出物压迫而充血减退。肺泡腔中含有大量纤维蛋白和中性粒细胞,红细胞溶解消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论述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一、组织损伤(变质)变质——是指炎区局部细胞、组织发生变性、坏死等损害性病变。
    变质发生的原因:1.致炎因子对组织细胞的直接损害;2.炎症局部出现的循环障碍、代谢异常、炎性产物的蓄积、炎症介质的产生等均可反过来加重变质性反应。
    炎区的变质表现为:
    (一)物质代谢的变化变质组织的代谢特点是分解代谢旺盛,氧化不全产物堆集。在炎区中心部位,细胞直接受损,氧化酶活性降低,代谢以无氧酵解为主。而周围组织充血、代谢亢进,细胞内氧化酶活性增高,氧耗量达正常时的2~3倍。因此供氧量不能满足需求,所以整个炎区组织氧化代谢障碍,氧化不全产物堆积。由于酸性代谢产物蓄积,使局部pH降低(酸中毒)。细胞组织的损伤崩解,血浆蛋白的渗出,渗透压升高,引起炎性水肿。糖、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
    (二)细胞组织的损伤炎区细胞变性、坏死,间质纤维肿胀、断裂、溶解。
    二、血管反应(渗出)发炎时,随着血液循环障碍的发展,血液中的液体成分和细胞成分可通过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管壁渗出到炎区组织中,这个过程称为渗出。急性炎症时渗出现象最为显著。
    (一)血液动力学改变局部组织受致炎因子刺激后,局部微循环因缩血管神经一时兴奋发生短暂缺血。接着在轴突反射和炎区产生的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下很快转为充血。这时炎区的颜色变成鲜红,温度升高。但是随着炎区物质代谢障碍的加重,炎区组织中缺氧和酸中毒等过程的发展,又导致血管壁紧张度降低,血流逐渐变慢,于是又出现淤血。这时炎区组织的颜色由鲜红色转变为暗红色或兰紫色。
    (二)血管通透性升高渗出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炎区微循环流体静压升高及炎区组织渗透压升高所致。
    (三)白细胞的渗出主要指血液中的白细胞在炎区内从血管内游出并向炎区中心积聚的过程,称此为炎性细胞浸润。游出的白细胞称为炎性细胞。白细胞——吞噬和降解病原微生物、免疫复合物及坏死组织碎片→重要防御环节;同时释放的酶类、炎症介质→加剧组织损伤。
    (四)趋化作用趋化作用——白细胞向着炎症灶定向运动的特性。趋化因子——调节白细胞定向运动的化学刺激物。有的只吸引——嗜中性粒细胞;另一些只吸引——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白细胞游出血管后,向病原体移动,将病原体包围和吞噬这时,炎区除了这些由血管内游出的白细胞外,一些原来在组织中的组织细胞也发生增生,共同参加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斗争。
    (五)吞噬作用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1、黏附;2、摄入;3、消化。
    三、细胞增生增生——是指在致炎因素和组织崩解产物的刺激下,炎区内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等细胞成分活化增生的过程。在炎症后期及慢性炎症以增生占优势。实际上,在炎症过程中,变质、渗出和增生三者密切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炎症的基本病理过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大叶性肺炎典型的病理变化分期不包括()。
    A

    机化期

    B

    充血期

    C

    灰色肝样变期

    D

    红色肝样变期

    E

    消散期


    正确答案: B
    解析: 大叶性肺炎典型的病理变化分期包括充血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消散期。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以大叶性肺炎各期基本病变解释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

    正确答案: ①充血水肿期:肺泡壁充血、水肿、肺泡腔内大量浆液性渗出物,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此期患者:咳嗽、淡红泡沫痰,湿啰音;
    ②红色肝样变期:肺泡壁毛细血管显著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大量RBC,较多纤维素及中性粒细胞,病灶胸膜出现纤维素渗出,故患者出现咳嗽、铁锈色痰,胸痛,呼吸困难及紫绀,听诊可出现胸膜摩擦音,叩诊为浊音;
    ③灰色肝样变期:肺泡壁毛细管受压呈贫血状态,肺泡腔内大量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此期患者,咳嗽、粘液脓痰,吸气时胸痛加剧,呼吸困难及紫绀减轻,听诊可出现胸膜摩擦音,叩诊为浊音;
    ④溶解消散期:肺泡内中性粒细胞变质崩解,巨噬细胞增多,纤维素溶解,肺泡内重新含气。此期患者有咳嗽、粘液痰,听诊湿性啰音,捻发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关于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比较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

    A.大叶性肺炎由细菌感染所引起,小叶性肺炎由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
    B.大叶性肺炎病变从肺泡开始,小叶性肺炎病变从细支气管开始
    C.大叶性肺炎以纤维素渗出为主,小叶性肺炎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
    D.大叶性肺炎不破坏肺泡壁结构,小叶性肺炎可破坏肺组织结构

    答案:A
    解析:
    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都是细菌性肺炎,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虽然小叶性肺炎可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但非细菌和病毒共同引起。

  • 第14题:

    大叶性肺炎典型的病理变化分期不包括()。

    • A、机化期
    • B、充血期
    • C、灰色肝样变期
    • D、红色肝样变期
    • E、消散期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论述纤维素性肺炎(大叶性肺炎)红色和灰色肝变期的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1)红色肝变期
    眼观:肺组织明显肿大,致密坚实,紫红色,切面稍干燥呈细颗粒状突起。硬度色泽与肝脏相似,称为红色肝变。肝变部间质增宽,呈胶冻状,切面见呈串珠状扩张的淋巴管。入水完全下沉。
    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含有大量网状的纤维蛋白、红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间质炎性水肿,淋巴管扩张,含有大量纤维蛋白。
    (2)灰色肝变期
    眼观:肺组织呈灰白或灰黄色,质地坚实,切面干燥,呈细颗粒状。入水完全下沉。间质和胸膜的病变与红色肝变期相同。
    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受渗出物压迫而充血减退。肺泡腔中含有大量纤维蛋白和中性粒细胞,红细胞溶解消失。

  • 第16题:

    纤维素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和各期的病理变化(包括特征、眼观、镜检)。


    正确答案: 纤维素性肺炎是以支气管和肺泡内渗出大量纤维素为特征的急性炎症。这种肺炎常表现为肺脏的一个大叶甚至全肺,故又称大叶性肺炎。临床表现——发热(稽留热)、咳嗽、犬坐式、咳出铁锈色鼻液,胸部叩诊呈大片浊音,听诊闻及支气管呼吸音。
    病理特征——1、多从支气管肺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2、支气管和肺泡内可见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3、有明显的阶段性。即充血水肿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溶解吸收期。呈大理石样外观。
    充血水肿期——①特征: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浆液性水肿和红白相间花纹状。
    ②眼观:病变肺叶肿胀、重量增加、肺组织充血、水肿呈鲜红色,质地比较柔软,比正常肺脏稍变硬。切面湿润,按压时流出大量浑浊,浅黄色血样泡沫状液体,边缘透明、钝圆、比重增加,肺组织投入水中,呈半沉浮状态。
    ③镜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H.E肺泡内充满均质红染浆液,其中含少量RBC,中性粒细胞等。
    红色肝变期——①特征:肺泡壁毛细血管显著扩张充血,细支气管和肺泡内有大量纤维素和红细胞,听诊,支气管呼吸音,发绀现象不明显。
    ②眼观:肺脏体积高度重大,呈紫红色,质地变实如肝,切面干燥、凹凸不平、呈颗粒状。小叶间质增宽,充满半透明胶样渗出物,比重增加,投入水中,完全下沉。
    ③镜检:肺泡壁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肺泡腔呈一片血海、充满大量RBC和纤维素、少量中性粒细胞和脱落的肺泡上皮细胞,纤维素丝穿过肺泡孔,与临界肺泡相互连结的现象较为多见。
    灰色肝变期——①特征: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现象减轻或消失,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红细胞溶解。临床表现为有明显的发绀现象,持续一段时间,低张性缺氧而死亡。
    ②眼观:肺脏体积显著肿大,颜色灰白色或灰褐色,质地仍坚实如肝,切面干燥呈颗粒状,比重增加,将一块病变肺
    组织投入水中,组织完全下沉。
    ③镜检:肺泡腔毛细血管缩小,甚至呈闭锁状态。肺泡内充满大量嗜中性粒白细胞和纤维素,纤维素穿过肺泡孔与临界肺泡相互连结的现象也较为多见。
    溶解消散期——①特征:渗出的中性粒白细胞崩解,渗出的纤维溶解吸收和肺泡上皮再生,临床:发绀现象缓解,流出脓性鼻液,听诊闻及湿罗音。
    ②眼观:肺体积缩小、质地变柔软、实变病灶消失,并逐渐恢复正常,切面湿润,颗粒外观基本消失,呈半透明状,类似胶冻样。挤压时流出大量脓性液体,比重:投入水中,半沉半浮。
    ③镜检:肺泡壁毛细血管重新开放,嗜中性白细胞溶解,纤维素被溶解液化,肺泡上皮再生。并可见少量巨噬细胞在肺泡腔里。

  • 第17题:

    简述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大叶性肺炎病变一般发生在单侧肺且多见于左肺下叶,也可同时或先后发生于两个以上肺叶,病变基本特征是肺的微循环障碍。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致大量纤维蛋白原渗出于肺泡而使肺组织大面积广泛实变。病变早期,肺叶充血、水肿,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性渗出物且混有少数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并含有大量细菌。1d~2d后即有大量纤维蛋白原渗出,使肺泡腔内充满混有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纤维性渗出物,纤维素丝可穿过肺泡间孔与相邻肺泡中的纤维素网相连。病变肺叶质实如肝、明显肿胀、重量增加、呈灰白色。大约经过5d~10d,炎症消退、细菌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渗出物被溶解或经淋巴管吸收或被咳出。肺组织可完全恢复正常结构和功能。

  • 第18题:

    大叶性肺炎分为哪几期?各期的基本病理变化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大叶性肺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肺泡腔内的纤维素性炎。
    ①充血水肿期:病变肺叶肿胀、暗红色;镜下见肺泡间隔内cap弥漫性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的浆液性渗出液;其内混有少量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②红色肝样变期:肿大肺叶充血呈暗红色、质地变实;镜下见肺泡间隔内cap仍处于扩张充血状态;肺泡腔内充满纤维素及大量红细胞;其间夹杂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③灰色肝样变期:肺叶肿大但充血消退;镜下肺泡腔内渗出的纤维素增多;肺泡腔内几乎很少见到红细胞。
    ④溶解消散期: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释放出大量蛋白水解酶将渗出物中的纤维素溶解;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可恢复正常,胸膜渗出物亦被吸收和机化。

  • 第19题:

    单选题
    大叶性肺炎典型X线表现见于(  )。
    A

    充血期

    B

    实变期

    C

    消散期

    D

    各期均可

    E

    稳定期


    正确答案: C
    解析:
    大叶性肺炎典型X线表现位于吸收消散期,可见散在的、大小不一的斑片状影,进一步吸收可出现条索状影。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大叶性肺炎病变一般发生在单侧肺且多见于左肺下叶,也可同时或先后发生于两个以上肺叶,病变基本特征是肺的微循环障碍。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致大量纤维蛋白原渗出于肺泡而使肺组织大面积广泛实变。病变早期,肺叶充血、水肿,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性渗出物且混有少数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并含有大量细菌。1d~2d后即有大量纤维蛋白原渗出,使肺泡腔内充满混有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纤维性渗出物,纤维素丝可穿过肺泡间孔与相邻肺泡中的纤维素网相连。病变肺叶质实如肝、明显肿胀、重量增加、呈灰白色。大约经过5d~10d,炎症消退、细菌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渗出物被溶解或经淋巴管吸收或被咳出。肺组织可完全恢复正常结构和功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大叶性肺炎分为哪几期?各期的基本病理变化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大叶性肺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肺泡腔内的纤维素性炎。
    ①充血水肿期:病变肺叶肿胀、暗红色;镜下见肺泡间隔内cap弥漫性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的浆液性渗出液;其内混有少量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②红色肝样变期:肿大肺叶充血呈暗红色、质地变实;镜下见肺泡间隔内cap仍处于扩张充血状态;肺泡腔内充满纤维素及大量红细胞;其间夹杂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③灰色肝样变期:肺叶肿大但充血消退;镜下肺泡腔内渗出的纤维素增多;肺泡腔内几乎很少见到红细胞。
    ④溶解消散期: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释放出大量蛋白水解酶将渗出物中的纤维素溶解;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可恢复正常,胸膜渗出物亦被吸收和机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比较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大叶性肺炎:单侧肺脏发生的以一个肺段或一个肺叶为病变单位的肺泡的急性纤维素性炎症,多见于左肺或右肺的下叶。典型病变过程分为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和溶解消散期。
    小叶性肺炎:双肺散在灶状分布的以细支气管为中心,以肺小叶为单位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以肺下叶和背侧多见。病变无明显分期。严重病倒,病灶相互融合,呈片状分布,形成融合性小叶性肺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举例说明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大叶性肺炎见于牛的传染性胸膜肺炎,其病理变化分为四期:
    (1)充血水肿期,眼观肺中等坚硬,暗红色。切面流出红色泡沫状浆液性液体。半沉于水,光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有时有少量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2)红色肝变期,眼观肺肿大,暗红色,质度硬如肝脏,故称肝变,切面不光滑,投入水澡完全下沉。光镜下,毛细血管高度充血,肺泡中大量的呈网状结构的纤维素网罗大量的红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
    (3)灰色肝变期,眼观肺是灰色,病变部肿大,质坚实,切面不光滑,下沉。光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不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纤维蛋白,中性白细胞、红细胞已溶解。
    (4)消散期肺是灰黄色,质地变软,颗粒状切面消失。光镜下、肺泡腔中大量中性白细胞崩解。纤维蛋白溶解,巨噬细胞增多,肺泡壁恢复正常。
    解析: 暂无解析